张瑞华
(滕州市农村经济事务中心,山东滕州 277599)
山东为国内马铃薯种植产量最多的省份之一,马铃薯是老百姓最为喜爱的食品之一。但是,因为马铃薯的生长季节,其在非成熟季节时,马铃薯的产量以及品质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早春马铃薯种植技术是逆季节性的种植技术,其能够很大程度提高种植栽培户的经济收益。为了更好的栽培早春马铃薯,文下就山东二季作区马铃薯春季多膜覆盖高效种植技术要点汇总概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马铃薯高产丰产,适栽地是关键。就此,适生的土壤,应满足这些条件:第一,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略显酸性的沙壤土最佳。第二,禁用重茬地,至少3年内未种过茄科类作物,比如: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等,这样有利于降低病虫害,预防细菌性疾病。
满足高产用肥,覆膜施肥初期,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结合亩产目标、土壤化验结果,合理用肥。一般情况下,中等肥力的土壤,基肥中用土杂肥,用5 000 kg/667m2;配方肥,用100~150 kg/667m2;覆熟生物有机肥,用100 kg/667m2。覆膜施肥,一般分2次。第1次,用基肥,即随耕随撒。第2次,播种时,用种肥。生长期,就不再追肥。立冬前,随深耕地,将土杂肥1次施入。施肥期间,生物有机肥、配方肥,各用半量。之后,深翻,深度30 cm,防风华,同时破坏越冬病虫害场所,降低病虫害感染基数。
南北走向建拱棚,以钢结构架构,棚宽12 m,长度100 m,中央高在3.5 m,两侧肩高1.5 m。大拱棚12月中旬建成,扣棚加盖二模,以增加棚内温度。拱棚覆膜,选用无滴膜,厚度0.06~0.12 mm间。二膜用聚乙烯薄膜,厚度在0.03~0.04 mm间。加盖好后,棚内吊起南北纵向粗绳,用于固定二膜。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地温,促进马铃薯早发、早生,建议早播同时覆膜,覆膜的基础上,视气候情况再加盖拱棚一个,以实现多膜覆盖增温的目的。
二作区适栽马铃薯品种,应以早熟、耐低温、耐弱光、高产、芽浅、薯型好的品种,同时,还要兼顾市场销路。
选好适栽品种后,需做好种薯处理。先晒种,以打破休眠。选在晴天,将种薯放12℃~15℃光照下预醒,以打破种薯休眠状态。晒种期间,每天翻动1次,确保种薯均匀受光。晒种同时,将病薯、烂薯、畸形薯、老龄薯等剔除。晒种后2~3天,切块。
播前催芽有利于促早出苗、出好苗,一般催芽都选在播种前2周左右。催芽前1~2天,开始切块,时间不易过早。切块大小要均匀,质量均匀,在25~30 g左右最适宜。切好种薯,放背风向阳处,晾干。之后,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每次100 g;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次20 g,上述兑水每次1 ml,混拌融合均匀,以药剂拌种。通过拌种,一可防蚜虫、蛴螬、金针虫等等,二可促薯块早抽芽、出芽壮。经拌种的薯块,加沙土中分层培好,加盖湿布,放在温度18℃~22℃,湿度85%的室内催芽。待芽长1~2 cm时,取薯块放阳光下晾晒,长出1~2 cm的嫩绿壮芽,可组织播种。
适时组织播种,合适播种密度,是马铃薯取得高产的关键。播种时间,选在1月上旬。棚内10 cm处地温,在5℃~8℃时,可组织播种。
机械开沟,沟深8~10 cm,行间距80 cm,沟宽20~25 cm。开沟,尽量笔直,便于后期管理。用好肥,整地时,肥料撒施田间,随耕随施,保证用肥与土壤混合均匀。
多膜覆盖,棚内升温快,水分蒸腾量大。由此,播种时,墒情要好。一般情况,先开沟,沟内浇水后,保证底墒充足后,再播种。浇水时,逐沟分段进行,控好水量和水速,不要冲苗。但是,要保证浇透。
随浇随播,水透后播种。播种用一垄双行,大行距80 cm,小行距20 cm,株间距控在20~25 cm。要保证,播种在5 000株/667m2。播种时,芽苗朝上。留意芽苗情况,长芽苗和短芽苗,应分开播种。
播种后,盖土起垄。起垄规格,垄面宽80~90 cm,垄高在20~25 cm。起垄后,将垄面耙平,修正笔直,以确保垄行距均匀。
覆膜后,除草不便。由此,建议覆膜前,喷施除草剂以除草。具体用量,用施田补乳油100 ml/667m2,兑水每次40~50 kg,混拌均匀,喷施垄面。之后,及时覆膜,以覆膜确保药效,起到除草的目的。
选好地膜,用宽90~100 cm,厚0.005~0.008 mm的超微膜。地膜覆盖好后,加盖小拱棚,两头改土封严,以起到增温的效果和目的。
苗期温度管控是关键,当外温降到-1℃~3℃时,保温工作最为重要。就此,出苗前,应压好棚膜,增加地温促早出苗。管理工作的几处细节在于:
1)破膜放苗。播后3周,破膜出苗,确保苗势。放苗时,放大不放小。遇到阴天,可放全苗。其余时间,选在晴天上午10时前和下午16时之后。
2)间苗留壮。合理间苗,原则上,留壮、去弱,留大、去小。间苗时,要压住苗木根部,将弱苗连根拔出。但是,注意保护根部,不要撬动薯根。间苗后,盖好拱棚,注意保温。
3)苗齐浇水。多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因保温效果好。所以,水分散失量要少,土壤墒情比较好。由此,在底肥充足的情况下,是不建议浇水、追肥的。待苗齐10 cm时,可浇齐苗水。但是,要小水,谨忌大水。浇水原则上,控制含水60%~70%为最佳。
4)控温保高产。温控是高产的关键,一般情况下,白天二膜温控在20℃~26℃,夜间温控在12℃~14℃。后期,随地温回升,幼苗陆续出土,相应进行通风换气。可选在中午通风1~2 h,以实现温控的目的。
出芽后3周,进入现蕾期。此时,地上茎叶生长迅速,地下块茎大量膨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
1)增加浇水量。此期温度升高,地上茎叶生长旺盛,根系四周扩散,块茎膨大迅速,正值蓄水旺期。期间,为减少因缺水而造成的畸形薯,建议适时增加浇水量,始终保持土壤于湿润状态。就此,建议间隔1周,浇水1次,持续用2~3次。每次浇水,秉承小水原则,不要蔓过垄顶。后期块茎形成至增大期,浇水控土壤含水应在85%左右。收获前,浇水,土壤含水控在70%左右。
2)叶面增肥。生长后期,根系吸肥力降低。为满足生长需肥要求,建议用0.3%磷酸二氢钾,每次50~70 kg,叶面喷施,以起到增肥的目的。
3)摘除花蕾。为集中养分到块茎,建议现蕾期,及时摘除花蕾,以节约养分。
4)增加光照。及时清理膜上积水,增加膜上透光度。
5)适时调温。依外温变化,通过调整通风口来控温。进入3月中下旬,白天8~10时,开始回温高时达20℃。此时,通过开通风口通风。下午2~3时,开始降温,应及时关闭通风口。后期,夜间回温10℃以上时,建议不关闭通风口。4月份之后,回温速度快。此时,建议将棚膜全部卷起。同时,为防寒潮,可预留二膜一膜。进入5月份,可全部撤膜。
考虑到多膜覆盖栽培的特殊性,该种植模式下病虫害的防治,应做好如下工作:早期选用脱毒抗病种薯,以降低初代被侵染的几率;做好种薯处理,组织药物浸种,以降低被感染几率;栽培后,重点做好这几类病的防治。
1)早疫病。危害块茎、叶片,有黑褐色病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茎部患病,为近圆形病斑,界限分明。低温高湿条件下,此病呈高发态势。防治措施,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次800倍液。或者,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每次500倍液。喷雾,间隔1周,用1次。
2)晚疫病。主要侵染叶片、茎和薯块。叶片染病首先表现为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褐色斑点,边缘不整齐。块茎感染,呈不规则条形病斑。防治措施,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每次5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每次200倍液,轮换喷施,间隔1周用1次,持续用3~4次,控病效果不错。
3)病毒病。此病流行,多经蚜虫繁殖迁飞造成。防治,流行前,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每次6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每次1 000倍液,喷雾,间隔1周,用2~3次。
4)地上害虫。防治蚜虫,用2.5%功夫乳油,每次1 500倍液。或者,50%灭蚜威乳油,每次1 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七星瓢虫,幼虫分散前,用2.5%功夫乳油,每次1 500倍液。或者50%辛硫磷乳油,每次1 000倍液,喷雾防治。
5)地下害虫。常见有: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等,防治用1%敌百虫粉剂,用510 kg/hm2,加拌细土,用150 kg/hm2,混拌均匀,于幼苗期播撒沟内,驱杀效果不错。或者,中耕除草时,根部灌注40%辛硫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效果不错。
一般情况下,多膜栽培马铃薯出苗后55~60天,即可组织收获。收获,应选在上午10点前,或者下午2点后。收获时,注意不要伤害块茎,以免块茎留在土中。收获的块茎,需放置田间一段时间,随薯块外皮慢慢干燥,不至于运输时被擦伤。不能运输的,需将其封盖严实,不要直射而导致灼伤,而影响其商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