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俊
(桐城市新渡镇农业机械管理站,安徽桐城 231470)
这些年,为推进农事全程机械化生产,优化改善农机化生产发展条件,实现本地农机发展的改造升级,安徽省农业农村厅针对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提出全程机械化推进实施方案,以全面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
现阶段,安徽农机总动力达6 800万kW,水稻综合机械化率实现85%的突破率。而且,今年安徽专门安排农机专项资金用于农机化水平提升,开展种植环节机具补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强化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应用试验示范推广,突破水稻机械化种植瓶颈,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未来一年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率再提高2%,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再提高1%。2019年,桐城市成功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截止2020年底,桐城市农机总动力达62.8万kW,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3.38%。紧随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发展大势,总结几年来水稻机械化推广经验,在介绍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推广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理顺农机化推广关键思路,为今后扩大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覆盖面献计献策。
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安徽,要求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农机化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水稻作为桐城市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关系到本地的粮食安全。可以说,没有水稻生产机械化,就没有农业机械化,更谈不上农业生产发展。由此,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是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安徽的必然要求。
水稻是桐城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该作物的生长特点,季节性要求强,劳动强度大,加上生产作业环境差,不借助高效率的农机生产改变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势必会影响到水稻收成,而给本地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经多年的推广实践,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是农业增收、增产的重要途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替代人工,作业效率提升。以机插秧为例,是人工插秧的15倍,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第二,农艺载体,改善田间管理。以农机为载体,改进田间农艺措施,有利于先进农技转化为即成生产力,大大提升单产质量和效益。比如:机械化植保、中耕等技术的应用,是生产优质大米的重要保障。第三,节本增效,增加老百姓收入。推广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有利于节水、节肥、节种,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亩产产量,起到节本增效的目的。第四,推进产业化,提高竞争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将实现水稻生产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水稻种植生产产业化流程,进一步提升水稻生产的核心竞争力。
就推广实践来看,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省时、省力、不误农时,是今后水稻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由选择。但是,这些年推广不尽如人意,就原因分析与这些因素有关。
本地以稻麦(油)轮作为主,适合本地耕种制度的水稻,要求:生育期长、多分蘖,并做到茬口与本地高产高效时段相衔接。以此,选用的水稻品种,秧龄应在25~35天,叶龄3叶1心,苗高15~20 cm,生育期145天左右,以与高产时段群体结构相适应。而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专用品种还不多,大大限制机械化插秧的发展。
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包括育秧形式、育壮苗、大田管理等几个环节,各环节技术实施要求相对较高。而当前,水稻种植以散户经营为主,分散式管理导致技术落实难度大。尤其受限于分散管理,营养土配置、机整秧田、精量播种、培育标准机插苗等技术难有用武之地。另外,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等,都要较常规栽培管理严格很多,配套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落实难度大。
就本地农机推广示范来看,按千亩机械化育插秧生产成本计算,投入插秧机、播种机、育秧硬盘平均每亩近四百元,加上农机维修费用年每亩各类机械总需投入近一百元。折合起来,每亩地光机械成本投入就达到500元,对普通水稻种植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同时,加上示范推广面窄,干部群众认识不足,老百姓接受程度不高,导致该项技术的推广始终举步维艰。
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推广,关系到农机化水平和地方粮食安全水平,影响到水稻种植劳动生产输出效率,是解决今后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未来怎么种地的核心所在。这些年,经农机推广、科研等部门的不懈努力,桐城市总结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并在推广示范中取得不错的成效。但是,该技术工程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索改进。文下将针对出现的一些敏感问题对应采取解决措施,以为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献计献策。
根据本地水稻种植生产实际,在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性的前提下,加大适宜机插水稻品种的筛选力度,遴选生育期适宜、符合机插的水稻品种。第一,引种规范。必须要通过审定,或者经批准同意引进。第二,生育期适宜。日产量高,生育期在145天左右。第三,品质优良。满足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水稻品种,对品种要求较严格,抗倒伏性强,米质好,至少达到国家标准《优质稻米》三级以上。
作为全新的水稻种植生产方式,全程机械化在集约化生产、田间栽培管理、稻田配套建设等环节,均要有规范的技术标准要求,以实现环环紧扣提高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益。第一,扩大连片种植规模。过往水稻单户分散经营模式,不利于水稻全程机械化推广。为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铺平道路,建议增加水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比例,积极配建水稻生产合作社,探索水稻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以集中连片种植为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创造条件。第二,健全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规范。全程机械化种植不同常规生产,农艺要求高,需要能根据不同品种、不同茬口,结合实际规范大田栽培管理技术,以实现良法、良种增产增效的目的。在农机、农艺结合方面,农机部门要加大与农艺部门的合作,吸引农艺人员搞好试验示范,共同做好品种选育、植保、大田管理等技术指导,做好插秧机的选型配对,规范本地农机标准化育秧技术,使推广插秧机与收割机作业标准相衔接,以提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质量。第三,做好稻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根据农机化生产要求,注意平整稻区土地,完善机耕道路建设,配套稻田渠系体系,逐渐扩大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影响面。尤其在水稻主栽区,注意连片生产经营,扩大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覆盖面,辐射带动同区域推广应用该技术。
这些年,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得到完善。但是,实际推广普惠面积不大,覆盖影响效益不明显。就此,在加大扶持力度方面,应注意做到:第一,加强技术培训宣传指导。作为一项全新的农业农机生产技术,当前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该项技术认识不清,骨子里抵触排斥。就此,针对性做好技术宣传和培训就很有必要。建议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农机、农技等单位做好技术培训,以手把手的实地技术指导,调动老百姓参与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同时,更应利用好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推广该技术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以营造利于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推广的社会氛围。第二,注意调动多部门参与。由农机推广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科研、种子、农技等多部门,做好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协作攻关工作,切实解决好种子选育、育秧技术、大田栽培、农机选型、烘晒等技术攻关问题。第三,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涉及节点多,技术应用流程长,适用农机种类丰富,资金投量较大。由此,建议政府部门在农业专项补贴资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帮助农机专业户、专业合作社购置新机具。同时,还应注意将发芽机、播种机、打浆平地机、插秧机、大马力拖拉机等纳入购机补贴范围,逐步加大购置补贴力度,以为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保驾护航。
就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推广实践来看,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是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好安徽的必然要求、是本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农业增收、增产增效的重要途径。但是,自推广效益来看,这些年普惠面不广,推广不尽如人意,与专用机插品种缺乏、全程机械化技术要求高、全程机械化投资量大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为确保该项技术推广走出泥潭,有必要针对出现的那些敏感问题对应采取解决措施,通过加大适机插水稻品种的筛选力度,遴选生育期适宜、符合机插的水稻品种。健全完善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规范,确保环环紧扣提高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益。以加强技术培训宣传指导、多部门参与、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加大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扶持力度,以推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