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唐山市玉田县农业农村局,河北玉田 064100)
农机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不断提升农机化程度,将有利于提升农业劳动输出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对加快农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着基础性、先导性、载体性和保证性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科技的进步,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研发,提高了现实生产力水平。而作为一线的劳动人民,受限知识、文化等因素影响,往往很难准确运用这些新技术。就此,就需要一支强大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将新农技技术推广到受众老百姓,不断提升民众应用农技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基层农业部门也要重视农机推广工作,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实现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由产中为主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以粮食生产为主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全过程伸展;由单一的机械技术为主向,以综合、组装、集成为特色的工程技术方向发展。
农机化发展重点在农村,农村较城镇情况特殊,农机化发展后劲不足最为突出。一是农户收入低,购买农机经费有限,农机推广空间不大。二是农村地形复杂,地势落差大,分布不均匀,不适合连片农机作业。三是当前土改是发展趋势,农机推广还不占据主导,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机化发展。
就农机推广队伍建设来看,普遍存在老龄化、低学历等问题。特别是乡镇农业办公室这一问题最为突出。此外,还有部分农机推广员为临时调配,抑或兼任多职,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精力很难集中到农机推广工作上,严重影响农机推广效率。
经费不足滞后农机推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体现在:一是购机后的使用成本高。除购机困难外,购机后的用机成本高,也是较突出的问题。像是:燃油、维修、存放等等,都需要额外增加资金投入。二是,科研、示范、推广经费不足。由于财政经费有限,办公及人员费用支出勉强够,科研、推广等相关费用就很少了,而公益性的农机示范、推广更少之又少。三是,用于农机服务组织的资金不足。在农机推广工作中,农机服务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少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初期,都受困于资金不足,而难有长远的发展。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各地金融环境不支持也有很大的关系。
农机使用率是衡量农机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当前,农机使用率普遍较低,与这些因素直接相关:一是,受山地作业条件限制,耕地小而分散,分布较稀疏,不利于农机大片作业。此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业用地种植农作物种类多样,在不统一种植品种前提下很难组织大规模的农机作业。二是受燃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机作业成本持续攀升。加上,农忙季节燃油供不应求,很难将农机的作业效率发挥到应有的水平。三是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机耕道建设滞后,给农机达到指定地块作业制造难度,而大大降低作业效率。四是农机社会化服务滞后,农机使用过程中,故障频出,维修保养技术难以跟进,导致农机难以正常工作。
第一,充实农机推广专职人员,加大人才引进工程。针对农机推广工作,每年度均需针对性录用专用人才,尤其维修、宣传、推广等服务方面的人才,以满足健全农机推广机构的人才需求。同时,建议以乡镇为单位,派驻1~3名年龄在40周岁下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精湛,且属专职非兼职人员。第二,选建农机示范点,扩大农机化影响力。综合年度评估,以选拔的方式,选建有影响力的1~3个农机示范点。示范点的作用,传授农机户专业知识,扩大新农机影响力,提高推广农机利用率。同时,农机部门组织好示范点的技术培训,加大与农机技术培训学校的合作,以提升示范点专业户专业水平。如此,新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示范点农机户可做到得心应手,更好起到带动作用,以扩大新农机具的影响力。
第一,加大购机补贴力度,拓展购置补贴路径。作为农业受众群体,受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影响,各地农机推广受限资金短缺影响大,老百姓口袋不充裕购买农机举步维艰。就此,每年政府都在加大农机采购补贴力度,但与实际采购形成的资金需求差额还很大。由此,要认清农机化发展大趋势,在采购财政补贴方面,政府还需持续加大宏观调控,撬动惠补调动老百姓购机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探索市场调配机制,将金融信贷渗透到农机购置领域,以协助财政惠拓展资金引入路径,以满足不同经济水平老百姓购置农机的需求,解决购置农机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第二,设立农机抵押贷款管理,进一步丰富农户融资来源。解决购置农机资金问题,除用于增加农机保有量,还在于保证老百姓有闲散资金用于农机扩大再生产。就此,建议农业、工商、金融等多部门,设立农机抵押贷款管理制度,以抵押购置农机具灵活资金储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参股、贴息、税收等形式完善信贷体系,减轻老百姓购机造成的资金压力,让老百姓有更多资金用于农业生产,进而提高农机利用率,确保资金投入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外引内育”铸人才高地,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技术水平。“外引”,提高基层工作福利待遇,积极引进优秀毕业生下基层,为农机推广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内育”,贯彻加强农机化培训的相关工作要求,做好农机治理、监察、推广等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其农机驾驶实践、修理技术等的鉴定水平。同时,加大与地方教育培训机构的联系,拟定较完善的培训执行方案,精心组织好农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第二,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做好农机生产技术指导。鼓励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制度,制定较为完善的农机服务行业体系,以增强农机服务组织的普惠功能。畅通农机服务组织信息联通,扩大农机跨区作业范围,提升保有农机的利用率。配建农机4S店、销售连锁店等,为流通农机提供供销培训、维修指导、信息反馈等全套服务,为农机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加快农机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以政府农机推广为主体,紧密农机社会服务组织、科研院所、农机生产厂商等联合体系,推进农机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为农机生产提供优化的服务指导。重视推广人员技术培训,优化知识结构,学习最实用的农机维修技术,将维修服务覆盖到农机推广全过程中。与此同时,上岗农机技能鉴定工作也同不到位。
一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营造重安全生产的社会氛围。利用好微信、短信等移动载体,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缩短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与农机手之间的服务距离。组织好平安农机、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等新老媒体,扩大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影响面。做好安全培训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安全生产演示会等等,提升农机手安全驾机的能力。二是辖区内彻查安全隐患,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配合农机监理部门成立农机安全生产排查小组,每周安排专人检查,重点检查新推广农机的使用故障问题,做好信息汇总,分析影响新农机具使用故障的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同时,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机户家中,现场调试农机安全性能,及时解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问题,提升农机使用效率。
一是解决农机燃油问题,加大农机燃油补贴。降低农机使用成本,就燃油问题给予相应的政策补贴,以解决推广农机使用的后顾之忧。或者,参照国外做法,通过向农机使用者发放免税加油卡、免税购油卡等方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农机推广的惠民效益。二是解决农机存放难问题,出台惠民农机库房用地政策。严格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要求,制定适合农机存放用地的实施办法,改善农机存放和保养条件。将农机大院用地纳入到村镇整体规划中,根据农机持有量、耕地面积留有足够的土地用于存放农机。利用好周边闲置土地资源,改造粮库、厂房等院落用于存放农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划拨专款用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库房建设,或者尝试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库房投资建设,解决农机存放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