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媛媛 耿冬梅
(山东省威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0)
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与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循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以及饮用水水质标准等要素息息相关。由于与农村饮用水安全相关的因素较多,目前在农村地区依然存在饮用水水质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问题。在经济落后的山区、偏远地区、干旱地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饮用水主要来自河水、渠水、水库水等地表水以及蓄存雨水,这些地区饮用水受季节气候和降雨的影响,水体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泥沙和细菌,导致水质变化很大,饮用水安全问题较为严重。此外,水资源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系统,由于城市污染物的违规排放给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导致城市郊区农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这也是当前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造成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固体垃圾和生活污水,农民在开展农业种植的过程中使用农药和化肥也会造成污染。其次,农民在发展畜禽养殖业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畜禽污水和畜禽粪便,这些固体和液体污染物会扩散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给饮水安全造成危害,污染物中的有机物也会引起细菌大量繁殖,而且随着降雨会加剧污染物的扩散。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地分布着大量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工业垃圾和废水,而且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分布范围分散、种类多样和总量大的特点,其难以实现及时和高效管理。加之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加剧了对农村水环境和饮用水的污染。
目前我国在工业区和城市建立并实施了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形成针对性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而且农村地区水环境具有其特殊性,现有的工业区和城市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不适用于农村地区,导致农村地区水资源保护管理水平低下。目前大部分的乡镇没有划定水资源保护区,也没有按照国家水资源保护的相关规定执行水资源保护申报,导致农村地区水资源保护不力,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根据国家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规范规定,农村地区在开展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时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其一,当地水质监测部门的水质监测范围必须覆盖辖区内80%以上的乡镇。其二,要按照饮用水水质监测规定要求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水质监测点位并对点位水质状况开展全面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评估,水质监测的主要指标有:供水流量、消毒状况、建设情况、运营状况、覆盖范围等。其三,按照饮用水水质监测规定每年的枯水期和丰水期在水质监测点位最少各完成一次水质取样工作,并按照《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水质检测,结合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对水体中的阴离子合成剂、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杆菌等指标完成检测。其四,在水质监测工作中还需要秉持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对水质监测工作进行积极创新优化。
长期以来,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受到客观建设条件和建设及运营成本等因素的制约,通常将注意力放在了解决农村当地有无饮用水的问题以及饮用水的供水量是否充足两个方面,对水质监测则不太关注,对水质安全的要求也并不高。农村饮用水工程在建成后通常只对水源进行一次水质检测,在工程投入运营后管理部门、乡镇和群众对水质监测并不太关注。
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相对于城市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而言起步时间较晚,导致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建设步伐明显落后于城市,直观的表现就是水质监测的手段落后和能力有限。目前很多农村地区饮用水工程管理部门没有将水质监测网络有效地覆盖到供水村镇,在一些小范围集中供水工程中通常没有配备必要的检测硬件和检测人员,在分散式供水工程中缺少规范化的水质监测制度,没有做到对水质的定期和跟踪监测。
目前部分县级的饮用水水质监测主管部门在检测工作人员结构体系建设方面不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相关的经费也缺少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县级饮用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普遍较低,水质检测的设备仪器等硬件条件比较落后,水质检测工作人员的技术经验和业务水平也较低。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的建设数量整体较少,而且建设标准也良莠不齐,随着对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的要求不断升高,各地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硬件配套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遵循着“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分期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当地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的硬件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提升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监测实验室的硬件配置水平为实现对农村饮用水多项水质指标的高效准确监测奠定硬件基础。
具体而言,要根据当地农村饮用水等级,饮用水污染特点和水质监测需要为当地农村水质监测实验室配置与之相应数量和种类的水质监测仪器设备,必要的时候应当采购进口高端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同时,可以对现有的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进行拓展和升级,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应用潜力,提升检测仪器设备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此外,应当加强对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水质检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检测仪器设备的型号、分类、功能、指标、归属部门、直接责任人等信息进行高效统一化管理,也能够为水质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的共享提供便利,进而构建起网络化的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
高水准的饮用水水质检测技术应当满足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检测成本低三个条件。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检测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因此,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饮用水水质检测技术对我国当前相对滞后的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检测技术水平进行提升。例如平板计数法在检测饮用水中细菌指标方面具有检测结果精确、检测范围广泛和操作灵活便捷等优点,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对农村饮用水中细菌总数指标的检测,因此可以引进平板计数法来取代现有的饮用水细菌总数指标检测技术。染物组群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简化水质监测工作流程,既可以大幅提升检测工作效率又可以有效地节约检测经费,因此引进染物组群技术来取代现有的饮用水检测技术能够满足不断提高的饮用水水质检测要求。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较为薄弱,然而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第一,规章制度层面的制定与完善。各地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规章制度,通过制定饮用水水质检测规章制度,对检测中心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检测项目的操作流程进行明确。此外,根据当地农村饮用水污染特征和水质检测需要制定饮用水水质定期检测制度,并在年终考核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对其有所体现。
第二,发展多样化水质检测手段,提升水质检测能力,实验室水质检测和定期水质检测已经无法满足农村饮用水不定期抽检、应急水质检测和流动性水质检测的需要,因此,各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主管部门和检测中心应当积极发展不定期抽检、应急检测和流动检测技术手段,以满足突发事件、特殊时期和偏远地区水质检测需要。
第三,统筹水质监测资源配置,协同构建起由供水企业自检、县级检测中心检测以及饮用水卫生行政部门监督的饮用水水质监测三级管理体系,实现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高效运营。县级农村饮水工程在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应当建设必要的配套的水质检测中心,并委托协同规模化供水企业、卫生行政部门以及环保部门构建起多部门联动的水质检测协同机制,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水质检测规章制度、水情公布制度、水质通报制度以及水质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工作目标统一,体系运行高效持久从而优质地服务于农村饮水工程。此外,县级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要重视水质检测业务能力培训,并在县域之间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水质检测技术经验交流学习活动,建立技术创新和推广激励机制,有力地鼓励新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体系的构建主要涵盖三个层面,其一,政策和资金层面,各地农村地方政府要重视农村饮用水工程和水质检测中心的建设和投入,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农村饮用水工程及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和运行大力支持。其二,统筹管理层面,各地地方政府和供水主管部门要对农村环境卫生、不同供水水质、不同供水方式、不同供水目标进行统筹管理,确保供水目标的实现。其三,水质监测方案层面,根据集中式供水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分级供水工程制定饮用水水质监测方案,对供水管网水源水质、供水企业出水水质和供水管网终端水质进行严格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尤其要重视对人口较为集中地区饮用水水质的检测。
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众多,环境监管部门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单位,其监管作用在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当优化环境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对环境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进行优化。
4.5 .1 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监督制度和法规
农村饮用水供水系统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其由蓄水、净化、输水、配水等环节构成,为保证环境监管部门职能的高效发挥从而有效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稳定,就需要制定出完善的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监督制度和法规。环境监管部门在制定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监督制度和法规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利用法律手段将相关部门的职责细化和明确,将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工作落到实处。
4.5 .2 做好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
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涉及国家水务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环境监管部门、供水工程建设部门、供水工程运行管理部门、各县级水质检测主管部门、各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等多个部门。环境监管部门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部门,应当做好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使得相关部门之间有机协调配合和各司其职,履行好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4.5 .3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监督执法力度
环境监管部门日常监督工作的细化和深化是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关键点,一方面,要切实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日常监测和保护监督,对日常水质监测工作进行规范,做好水质的日常定期抽检和检测结果,提升水质日常监测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做好供水企业的日常水质消毒净化和水质监测监督,及时发现日常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供水工程立即要求其进行整改完善并对整改过程全程进行监督。此外,环境监管部门可以在辖区内筛选出一批供水工程典型工程,发挥典型工程的榜样作用,在区域内营造出良好的行业氛围和社会氛围。
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饮用水供水设施以及饮用水水质检测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饮用水供水系统蓄水池水质监测和管网消毒监测,并严格定期对饮用水供水设备做好巡视整修和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供水管网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将隐患排除。除此以外,还要加强突发事件饮用水水质应急监测机制的建设,在农村饮用水供水站构建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将具体的岗位责任落实到个人,在每个供水点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天候轮班值守,并对值班岗位人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进行公示,一旦发现供水点出现故障便可以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监测机制,对供水工程的关键点进行水质跟踪监测,并将相关数据及时通报给事故应急抢修部门,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衡量农村地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消毒处理是我国农村地区饮用水消毒的主要措施,由于农村供水设施简陋、消毒工艺简单,人们的饮用水消毒意识不强,导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饮水问题的重视和农村饮水工程的大量建设并投入运行,使得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农村饮水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饮用水水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基于此,首先,各地方政府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饮用水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对饮水卫生安全的认识。其次,要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消毒处理技术,加强饮用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再次,要强化饮用水和水质监测及监督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水质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实现从供水源头到终端用户的全程水质监测和控制,为农村饮用水安全树立起牢固可靠的安全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