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斌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江西 南昌 331307)
马岛中部和北部的古老变质基底分为5个构造单元。分别 为Antongil地 块、Antananarivo地 块、Tsaratanana岩片、Itremo岩片以及Bemarivo构造带。阿那拉芒嘎(Analamanga)地区安巴拉拉塔(Ambararata)地区为太古代绿岩带,新元古代罗丁古陆解体,早古生代增生于冈瓦纳大陆,两次构造变动均有大范围岩浆活动。前寒武变质基底以及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两次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造就了马达加斯加中北部强烈而独特的成矿环境。
区内构造发育受区域性大断裂的影响,本区的构造线主要呈近SN向和NNW向展布,其他方向的构造不发育。构造规模大小不一,沿走向延伸数百米至数千米,它们大多控制着岩体和岩脉的分布,与矿化关系密切。脉体中蚀变矿化较强,见有褐铁矿化、磁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其中部分见有少量孔雀石化。其中伟晶岩脉和石英脉中矿化较为普遍一些,石英脉中局部见有磁铁矿化,磁铁矿呈颗粒状产出于石英脉中,风化后剥蚀散落于地表,呈小的颗粒状,小块状。
从该区1:10000磁法测量一区△T异常等值线平面图看,异常基本反映了岩体、地层或构造的分布规律,以及岩浆活动规律。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代片麻岩,东部分布有少量石英岩。岩层总体走向NW或NNW,受Andriamena-Alaotara向斜构造的影响,西部和中部向东倾,东北向西倾。在ΔT等值线平面图和ΔT剖面平面图,以及ΔT化极等值线平面图和上延后(100、200、500、1000米)等值线平面图上,磁异常特征明显,负异常与区域的断层和伟晶岩脉有关。
一测区ΔT等值线平面图分析。
测区数据处理时基本场选择为34000nT,经过各项改正后△T极大值为2458.5nT,△T极小值为-1087.04nT,标准偏差为422.33nT。磁异常分布有一定规律,整体上呈东部为正异常西部为负异常分布正负异常,东部主要为正异常分布,西部主要为负异常,中部为正负异常交替的过渡带,异常大致分为3个局部。
异常区域,编号分别为A1、A2、A3。负异常带规律性较明显,未见有明显的负异常中心,据推测为断裂构造或岩性接触断裂所致。
A1异常位于高精度磁测工作一区的南中部,异常强度100nT~900nT,南北长约400m,东西宽约280m,形状大致呈椭圆,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南北部异常未封闭。地表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和角闪岩。在A1异常的北西侧见有一负异常带,异常走向为北西向,推测存在断裂构造F1。
A2异常位于高精度磁测工作一区的中北部,异常强度100nT~400nT,由5个大小不一的异常区组成的串珠状异常,异常走向呈北西向。地表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岩,区内有斑状花岗岩出露。与该异常伴生出现一条北西走向的负异常带,推测在A2异常与负异常带中间存在断裂构造F2。鉴于土壤化探的AU和Cu等多个元素的异常带与A1异常带吻合,因此该异常值得重视。在A2异常的北东侧见有一负异常带,异常走向呈北西向,推测存在断裂构造F3。
A3异常位于高精度磁测工作一区的东部,为大面积的正异常,异常幅度高,强度100—2458nT,形状大致呈椭圆状,东部及南部均未封闭,说明异常在向东南方向延伸,异常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在A3异常的北西侧见有一负异常带,异常走向呈北东向,推测存在断裂构造F4。
图1 安巴拉拉塔(Ambararata)矿权区高精度磁测一区△T平面等值图
二测区ΔT等值线平面图分析。
二测区数据处理时基本场选择为34000nT,经过各项改正后△T极大值为1148.29nT,△T极小值为-1521.11nT,标准偏差为315.14nT。磁异常分布有一定规律,异常走向大致为北东方向,正负异常交替出现,异常大致分为3个局部异常区域,编号分别为A4、A5、A6。负异常带规律性较明显,未见有明显的负异常中心,据推测为断裂构造或岩性接触断裂所致。
A4异常位于高精度磁测工作二区的北西部,与一测区的A3异常相对应,该异常推测为A3异常的延伸,异常强度100—900nT,异常面积较小,形状大致呈椭圆,北西部异常未封闭。地表岩性主要为片角闪岩。
在A4异常的南东侧见有三个负异常带,分别推测走向为北西向的构造F1-2,该构造推测为一测区推测构造F1的延伸;北西向的负异常带推测为构造F5,二测区北中部负异常带推测存在断裂构造F6。
A5异常位于高精度磁测工作二区的南中部,异常强度100nT~500nT,异常呈片状分布,异常走向呈北西向。地表岩性主要为片麻岩和花岗岩。该异常南东侧出现一条北西走向的负异常带,推测在A5异常与负异常带中间存在断裂构造F8。
A6异常位于高精度磁测工作二区的北东部,异常与A5异常为同一性质异常,异常幅度较高,强度100nT~900nT,形状大致呈椭圆状。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所覆盖。在A6异常的南西侧见有一负异常带,异常走向呈北西向,推测存在断裂构造F7。
该区主要见有下面几种矿化:Cr矿化主要与辉石岩、角闪岩、方辉橄榄岩、橄榄岩、辉长岩等超基性岩有关,Cu主要与角闪岩、片麻岩、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云母大理岩等有关,Ni矿与橄榄岩、辉石岩等超基性关系密切。Cr矿化多呈透镜状、似层状,Cu、Ni矿化则有相当浸染状,石英脉、硅化带、糜棱岩化带发育时可伴生Au矿化。磁铁矿主要与石英脉相关,石英脉中见有褐铁矿化,局部见有少量的孔雀石化,其中磁铁矿化呈小的颗粒状,细粒块状不规则分布于石英脉的裂隙和层理中。
上述信息表明,Cr矿化主要与早期岩浆分异有关,橄榄岩、蛇纹岩、辉石岩为重要找矿目标;Cu、Ni矿化除与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外,同时还要注意混合岩化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小岩体以及相应浅成岩体内外接触带,与超基性岩有关的熔离型、与中酸性浅成岩有关的斑岩型以及层状矿化等应共同为Cu矿找矿目标。在Andriamena绿岩带的中北部地区已发现了大量的铬铁矿、磁铁矿,镍矿、铅锌矿及铜矿和金矿也有很好的发现,是马岛中部一个重要的成矿区。
区内较为古老的地层发育,有大量的剪切带及小规模构造蚀变带,见有石英脉、硅化带、正长岩脉、角闪岩脉等,偶见有橄榄岩、辉长岩,花岗岩脉穿插。而Cr矿化主要与早期岩浆分异有关,橄榄岩、辉长岩为重要找矿目标,铬铁矿矿化也见于构造带中,构造蚀变较强的地段,包括石英脉发育的地方,铬铁矿矿化蚀变较强。
区内主要的地层为片麻岩、片岩,地球化学异常表现出地层岩性与岩脉的专属性,脆韧性剪切带控矿性。元素高背景及异常分布大多与地质地层及其岩脉、构造、形态较一致,相关异常主要出现在构造或岩性接触带。局部由片岩、磁铁石英岩和云母片岩组成的岩带,岩带的岩石组成与典型的绿岩带是一致的或类似的。地表可见分布较为广泛的伟晶岩脉体、岩脉带等。在某种程度上,该岩带与金矿、铬铁矿和磁铁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本次工作的开展,对马达加斯加安巴拉拉塔(Ambararata)地区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究。为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金、镍、铜矿产为目标,寻找以超基性有关的镍矿床、以花岗斑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结合收集整理出的数据和资料,希望本文对该区进一步地质研究及马达加斯加铜多金属矿产开发利用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