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能刷八集!这部剧实在上头!”“凭本事荣登年度美食榜第一!这家川味火锅真是太上头了!”最近“上头”这个词在朋友圈被大家频频使用。
“上头”这个词早已有之。《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收录了“上头”。“上头”指喝酒后引起头昏、头痛。这一传统义项至今仍然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世界中,如“好酒不上头”。
现在,“上头”出现了贬词褒用,不再只表示负面的状态。人们热衷于某个游戏,产生了“上头”的感受,表达的恰恰是兴奋、愉悦的心情。
“盘他”也写作“盘它”。“盘”原是文玩圈的术语,指的是通过人体皮肤与文玩之间的反复摩擦,使得文玩表面更加光滑有质感。除了盘文物以外,人们还喜爱盘核桃。
“盘”原本是一个动词,体现的是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一种互动。这里的他者即“盘”的对象,一开始多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文物、猫狗等。因此,“盘他”的使用常常会带有说话人对某一事物或人的喜爱之情,喜欢到想要将其捧在手心里反复把玩,具体含义则会随语境的不同发生改变。
“盘他”的大范围走红,发生在抖音平台上。视频主和网友们的“盘他”不单在口头上,还表现在具体行动上。有盘雪球、盘煤球、盘仙人掌的,还有盘仓鼠的,甚至于盘别人光头的。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盘不到的。大伙儿用实际行动为那句“万物皆可盘”做了生动注脚。
有网友称,“呵呵”一词,起源于苏东坡。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其实,“呵呵”最早出自《晋书·石季龙载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嫉妒弟弟石韬得宠,派遣刺客杀了石韬。死者临葬前,石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脱胎于汉赵的胡人政权,“呵呵”本来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
唐朝时,“呵呵”这种胡人的笑声也顺理成章传入中原。有宋一代,“呵呵”一词就非常流行。早在苏东坡出生前(苏东坡出生于1037 年),欧阳修就开始在书信中“呵呵”了。人们经常有一个误解,认为今天使用的大多数流行语都是现代的专利。其实不然,古人早就和我们一样说过“呵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