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嫱
2021 年11月4日,“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登上全国热搜榜第一。
这则热搜的主人公,正是主持建立“北京时间”的著名天文学家、我国第一位女天文台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院士。
“如果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叶叔华院士以全英文进行演讲,现场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叶叔华院士如是说。
学天文的女学生
1927年6月21日,叶叔华出生于广州一个清贫的家庭。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所以取名“叔华”。小时候的叶叔华是个“文学少女”。1935年,除了哥哥姐姐在广州读寄宿学校,叶叔华全家都搬到香港。
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次年她随父亲的朋友到广东乐昌。1944年,又因日军迫近,全家被迫逃往粤北连县,她在培英真光联合中学读高三至毕业。
高中毕业要考大学,成绩优秀的叶叔华本想读古文,“但父亲找我谈话,说你应该去学医。我很怕血,所以绝对不能学医,当时想在学医和学文当中找一个平衡点,于是就报考了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到二年级分科的时候,我想数学跟天文比起来,还是天文比较美妙一些,于是就选择了天文专业。”
这一选择,对叶叔华的影响至少有两样:一是成为当时国内天文界寥寥无几的女大学生之一(也算是打破了当时女大学生的玻璃天花板),二是结识了后来的丈夫程极泰。
当时,程极泰出于对天文的兴趣,在武汉大学上了两年后再转系到中山大学。在战乱不断的20世纪前半叶,自小聪颖的叶叔华经历了颠沛的青少年阶段和求学时光。这种刻骨铭心的磨难,让她对后来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说下这样的肺腑之言:“只有体会过什么是亡国奴滋味的人,才会知道什么是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忱;才会明白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进入“只招男生”的天文台工作
1949年6月,叶叔华和程极泰从中山大学毕业。同年两人结为连理。1950年暑假,叶叔华与丈夫程极泰从香港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
令她没想到的是,当时天文台只招男不招女,只答应招她先生一人。这对初入社会的叶叔华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但倔强的她没有退缩,而是给当时的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列举了五个“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
1951年,叶叔华夫妇来到上海。程极泰由在复旦大学任教的弟弟介绍,去复旦数学系工作。叶叔华在上海等待了4个月,之前的那封长信终于发挥了作用,她进入紫金山天文台所属的徐家汇观象台。
在此之前,徐家汇观象台还没有女性研究人员。从此,叶叔华再也没有离开过她最挚爱的天文事业。
叶叔华回忆道,在过去,他们这行最大的困难就是努力从事科学事业,却苦于“囊中羞涩”。“当时国家的天文事业刚起步。在观象台里,许多设备都很落后,专业人员也不够。”在叶叔华的印象中,当时的工作条件很艰苦。
上学时,叶叔华曾觉得天文学是浪漫的學科。但真实的观测工作却是如此乏味。“为新中国贡献力量”的信念,让她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并在之后的科研生涯中不断勇攀高峰。
“北京时间”在她的主持下横空出世
如今,当我们看着手表,能读出准确的“北京时间”,而这精确授时的背后离不开叶叔华的贡献。
在20世纪50年代,徐家汇观象台开始着手筹建中国的“精确授时”系统,那时叶叔华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当时条件艰苦,全国只有零星几个天文台。但我们还是历经万难,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
经过多年完善,1964年我国标准时间测量精度跃居世界第二位,并在此后一直保持国际先进水平。1965年我国“精确授时”系统通过了国家鉴定,正式作为时间基准向全球发布,“北京时间”就此诞生并沿用至今。
“北京时间”横空出世,我国综合世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持续沿用了20多年,叶叔华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当时中国科学界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非常难得的。尽管‘北京时间’被归功于我,但大家都有出力,我只是多出了一点力。”叶叔华谦虚地说。
为我国各项深空探测奠定基础
1973年,叶叔华倡导从事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的研究。
1987年,25米射电望远镜建成,为我国开展各项深空探测奠定了基础。正是她不懈的努力和战略的眼光,让中国天文界迅速赶上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天文从经典观测转向空间观测的潮流。
后来,根据射电天文和深空探测的发展需要,叶叔华又提出了建设“65米全波段射电望远镜”的建议。这便是被命名为“天马”的亚洲第一射电望远镜。
从2012年建成至今,天马参加过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嫦娥三号”登月、“嫦娥五号”首次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发射等多项探月、探火任务,屡次立下汗马功劳。
从1988年到1994年间,叶叔华当选为第20届和第21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副主席,此为中国天文学家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中担任的最高职务,她成为中国天文界进入国际天文组织高层领导的第一人。
1994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有关委员会批准,紫金山天文台将新发现的3241号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
虽然迈入“鲐背之年”,但叶叔华还是上海天文台的名誉台长,每天坚持到天文台上班。
她坦言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养生“秘诀”,只是一直保持着工作和思考。在这位天文学家看来,中国要真正富强,未来任重而道远。她以自己的经历勉励年轻人:“我们不过从天文的小角落开始,慢慢做到很大。年青一代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叶叔华说:“如果你要获得什么,就必须努力去争取。当然,这不像是打拳击,不会把人给打伤。但我们女性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女性有特别的特质,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事实上,女性承担的家务、家庭的负担更大,需要照顾小孩、老人,要让家庭和睦。作为一名女性,同时作为一名职场人、作为一位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在中国,女性的地位越来越改善了,首先你必须展现自己的能力,必须努力地工作,既要保住工作的职位,也需保持家庭和睦。”
编者:
每一位女性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己设限,也别让他人为你设限。若你框住自己,明天只能越走越窄。只有不断求变,才能活出自我,成为那个了不起的自己。我们在讨论女性的不公平待遇时,要打破言论温情脉脉的面纱,以行动争取平等是最好的回答,打破“天花板”,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去行动、去争取,才能更多地听到女性的声音,看到女性的力量!
编辑/李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