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质量成本的特点、分类及预算管理

2021-12-25 17:40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预算法商业银行成本

(中国银行潍坊分行,山东 潍坊 261000)

一、商业银行质量成本的概念和内容

商业银行质量成本是指商业银行为维护和提高金融产品质量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支出以及因金融产品质量问题而发生的经济损失之和。质量成本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组成部分,质量成本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整体成本水平和盈利能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在经历高质量成本阶段,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和持续盈利能力。

二、商业银行质量成本的特点

与工业企业相比,商业银行质量成本具有以下四大主要特点。

(一)质量成本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工业企业产品的质量绝大多数可以通过健全内部制度、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科技工艺水平、实行谨慎操作等进行控制,一旦产品质量得到控制,与之相关的成本开支也就随之可控,它与外部环境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商业银行质量成本除了受自身行为制约外,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除了受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外,还容易受到客户链条因素的影响。

(二)质量成本投入过高不会产生质量过剩

工业企业在质量成本投入过多时可以产生产品质量过剩(即实用价值过剩),造成成本浪费,而对于这种过剩的质量可能有人愿意出价购买使之转化为质量适宜,从而消除成本浪费;商业银行各类金融产品归结起来就是“资金”,而资金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它的使用价值只有一项,那就是购买力。因此商业银行投入过多的质量成本不会产生质量过剩,只会造成银行自身的成本浪费,而这种浪费无法转嫁或消除。

(三)产品质量可以在优质和劣质之间相互转化并为其支付成本

工业企业产品在使用价值达到设计要求后即为合格产品,合格产品不会变成次品,不再发生与质量相关的成本开支;而商业银行的产品在使用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由优质产品转变成劣质产品,也可能由劣质产品转变成优质产品,而这种转化过程就是商业银行支付质量成本的过程。

(四)需要进行全流程的质量跟踪并支付成本

工业企业产品一旦在市场上完成交易即发生产权的转移,若在保质期内合格,企业不需要逐件进行全程实地质量跟踪并支付成本;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交易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与客户建立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未发生产权转移,银行需要在债权债务关系终止前始终对其进行质量跟踪(含实地考察)并支付成本;对于发生了产权转移的金融产品(含衍生金融工具),商业银行同样需要对其对价产品进行质量跟踪管理并支付成本。

三、商业银行质量成本核算内容分类

(一)按照国际惯例分类

根据国际惯例,质量成本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即内部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1.内部运行质量成本

(1)质量预防成本

商业银行质量预防成本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实施质量管理、防范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日常管理活动发生的各项开支,包括以下内容。

①常设质量管理机构经费。包括常设质量管理机构或专设质量管理岗位发生的经费开支,聘用常年法律顾问的相关费用等。

②质量维护与控制成本。指商业银行为维护、控制和改善金融资产品量而进行的日常管理活动成本。

③质量保障成本。主要是指按照规定比例计提的各类准备金。

④质量保全成本。指商业银行授信资产质量出现预警后采取保全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开支。

⑤纯法律成本。指在特殊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承担某种损失时,不得不启动法律程序以取得合法手续而发生或被迫承担的相关费用。

(2)质量鉴别成本

是指商业银行对资产质量进行评估鉴定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3)内部质量损失成本

是指商业银行因资产质量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两部分。显性质量损失是指商业银行账面反映的质量损失;隐性质量损失是指从商业银行账面无法看到的各类损失,如不良贷款停止计息产生的隐性债权等。

(4)外部损失成本

指银行提供的产品因客户原因或者政策原因等无法按原合同约定执行而遭受的损失。

(5)质量机会成本

是指由于采用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案所带来的收益差额损失或者失去的收益。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对于商业银行较高层级(尤其是急于拓展国际业务、开展国际合作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讲,可能需要面临国际信用评级费用、ISO认证费用,聘用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等费用开支。

(二)按照开支的可确定性分类

商业银行质量成本按照开支的可确定性可分为预计质量成本和实际质量成本两大类。预计质量成本是指根据谨慎性原则按照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备抵支出等。实际质量成本是指一旦在会计账面体现就表明成本开支行为(损失事件)已经发生,一般情况下不可逆转的成本开支。

(三)按照费用的服务对象分类

按照费用服务对象情况还可以将质量成本划分为公共质量成本和专属质量成本。公共质量成本是指没有或者无法确定具体的负担主体或服务对象的成本,如质量预防成本中的常设质量管理机构经费、质量鉴别成本等。专属质量成本是指费用的发生具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或费用承担者的成本,如前述质量损失成本、质量保障成本、隐性质量成本、预计负债等。

四、商业银行质量成本预算

质量成本预算是商业银行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关键一环,科学、完整的质量成本预算是商业银行实施质量成本核算、监督、控制与分析、考评的基础。

(一)质量成本预算的原则

商业银行开展质量成本预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一方面,质量成本预算应该涵盖商业银行全部风险业务,特别是授信类业务,包括衍生金融工具和表外业务;另一方面,质量成本预算应该将每一类潜在质量成本开支全部考虑在内,避免漏项。

2.审慎性原则

质量成本预算应该充分考虑商业银行质量成本的特点,既要避免成本投入不足使质量管理措施无法实施,也要防止投入过剩导致成本浪费;要充分考虑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国际政治、经济大势引发的利率、汇率波动,国际关系异动导致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国内行业政策调整,递延客户经营状况及对客户的潜在影响等等,都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质量成本预算。

3.可行性原则

质量成本预算的可行性有赖于质量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要以严谨的质量管理措施为依据测算质量成本。

4.前瞻性原则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项目周期一般都比较长,进行质量成本预算时须对项目的质量走势有所预判,对影响因素事先预估,对拟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有长远规划,并纳入战略管理。

5.重点突出原则

要区别对待不同的预算项目和项目的不同质量阶段,把预算资金向大项目、高风险项目、扭转局面可能性大的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关键质量阶段倾斜。

(二)质量成本预算的编制方法

1.项目预算法

项目预算法是商业银行对每一个风险资产项目根据其质量现状及未来走势拟定质量管理措施,据以编制质量成本预算的本方法。重点是对每一个风险预警项目从预警到结清全过程进行质量成本预算,因此可能需要进行跨年度预算,分阶段实施。

2.年度预算法

指按照传统会计年度进行质量成本预算的方法,它更适合对公共质量成本进行预算,而对于专属质量成本可按照项目风险现状及其年内走势进行预测和预算。

3.指标分解法

若商业银行对质量成本预算采取总额控制,应该采用“两上两下”的方式进行预算,对于上级机构最终的下达预算指标基层机构应该进行分解落实,既确保重点又不突破指标。

4.滚动预算法

对于一个风险项目来讲,由于其周期比较长,影响因素多,一个阶段的质量成本预算执行完毕之后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对后续质量成本预算进行调整,此时适宜采用滚动预算法,即在项目预算阶段执行情况基础上,对项目余下阶段的预算方案进行修改、补充、完善,逐期滚动下去直至项目结清。滚动预算法是对项目预算法的修正方法。

5.弹性预算法

因资产质量变化准确性的预测比较难,商业银行在进行质量成本预算时可以选用弹性预算法进行预算,即对项目质量走势做最好和最坏两种预估,分别拟定应对措施并据以进行质量成本预算,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成本区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展期、续贷、借新还旧等项目的处理,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一是视同新项目;二是视同原项目周期的延长。

(三)预算的调整

质量成本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可以进行预算调整。

1.项目质量变化(包括正向变化和反向变化)远超预期

当项目质量严重恶化或者明显好转程度都远高于预期,导致拟采取的质量措施需要进行重大调整时,需要对项目质量成本预算进行调整。

2.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遇有国家监管政策发生变化时,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质量管理策略发生改变,此时需要对质量成本预算进行调整。质量成本预算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商业银行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选用一种,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的组合,还可以自行创立新的适合于自身情况的预算方法,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在质量成本预算过程中,应该针对每一项目或项目的质量阶段考虑每一类质量成本开支的需求量,汇总编制总体预算。商业银行只有把质量成本管理放在战略高度进行管理才能有效保障资产质量,确保资产创收能力不受蚕食。

结束语:

商业银行在质量成本分类基础上,根据质量成本的特点,通过编制质量成本预算并组织实施,可以将质量成本纳入商业银行经营战略高度进行管理,从战略高度对质量成本进行长期规划,从而形成严密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预算法商业银行成本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人大修法紧扣改革脉搏
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永恒的主题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预算法》修改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