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4500)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发展迅速,预计2027年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2047年则将进入超老龄社会。现在的老年人比以往更健康、长寿,但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养老负担。从智能化系统在空间设计与行为管理上面规划社区养老中心的设计方法,为提高未来我国智能化养老社区服务水平和城市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有效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抚养比例将达到35%以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根据我国现状明确指出我国现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因此,必须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解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成全面增长。当前许多社区都存在老年设施与服务短缺的问题。
在国内智能化养老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人工智能,目前中国的智能化技术已经可以满足未来的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的技术需求,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中国老人的老年生活质量,真正做到让中国的老人能居家养老颐养天年。在国外对智能化养老的研究与应用主要是远程医疗监控、机器人护士、全能智能化老年辅助设备等。早在1968年,日本就提出“银发住宅建设计划”,在研发住宅建设计划当中,日本政府提出了“智能化”建设方案,依照其设想流程,将其分为智能家庭、智能设备、智能建筑、智能城市。在后续发展流程里,日本在1990年进行初步投资,完成设备规划。在1996年,全面建设高质量智能住宅,将多媒体技术首度引用至智能家居当中,为其他城市的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明显的借鉴含义。德国智能家居尤为突出,《环球时报》曾经报道柏林米特区的“智能小家”,在“智能小家”的服务理念当中,德国政府开创了上门护理服务以及家政服务,将二者实现融合。因此,得到了全面发展,“智能小家”已成为德国老年人护理服务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虽然针对老年人的整体需求,在社区设施当中提供了专门可供老人活动的“老人休闲娱乐室”,但许多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建立一个适合老人需求以及能够满足老人相关需求的服务体系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关于此类专业领域未能得到全面的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培训机构以及培训内容缺乏,导致养老机构无法全面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雇用的是一些合同工或临时工,更谈不上专业培训了。其实老年人较和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讲,身心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更需要专业护理,更渴望精神层面的照顾。我国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患病率上升,生理机能出现下降情况。绝大部分老年人因自身的身体原因,对我国的医疗保健、家庭护理以及日常照顾等需求拥有极高的需求量。但目前在我国大部分设施当中,相关的领域空白,部分社区是虽然设立了医务室,但并没有专门的老年科专家进行坐诊。其医务室大多数均由实习医生或临时雇佣的人员任职,因此针对老年突发性疾病无法提供常规的医疗急救以及正规的专业护理,无障碍通道缺失。此外,我国部分老人居住的房屋均以老旧房屋,此类老旧房屋以5~7层为主,缺乏电梯。根据现有的调查报告分析,55%的老人居住在三层以上,严重存在上下楼不便的问题。住宅面积小于60平方米以下的老人较多,且普遍住宅内部未进行无障碍改造。
受我国特殊国情影响,我国老年人对家庭具有非常明显的眷恋以及非常重要的心理意识。多数老年人对离家养老产生了明显的误解,认为离家养老会导致晚景凄凉,子孙无孝心等。对目前老年人养老意愿进行调查,可以得知绝大多数老年人均会选择家庭养老。因此,此种情感影响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很容易使老年人对养老政策产生相关误解。2003年国家扶持老龄产业的政策出台,我国政府全面贴合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开创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养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全新的养老格局,将其命名为“9073”。即90%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与协助下养老,7%通过购买服务养老,3%集中养老院养老。这个方案符合中国的国情,为后期的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目前社区养老模式下的不足,一是可以通过加大宣传新型养老方式的优越性,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加大政府财政拨款,探索社会资源以此支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多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用人单位捐赠。统一规划养老机构,协调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老年人群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四是完善城市智能化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并提供医疗保健和心理咨询服务,使老年人病有所医。完善城市社区娱乐运动设施建设,提供各种娱乐运动设施。
社区养老可以产生全新的养老模式,全面解决我国目前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并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通过设立养老服务社区中心,既可以避免传统的养老模式带给子女的双重压力,此外,也避免了养老靠政府,导致政府承担过重压力。
目前,我国在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设立当中,虽然整体与发达国家相比,暂时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后续发展流程当中,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将实现飞速发展。通过集中努力,可以使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养老目标,全面吻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思维,完成有效建设。通过研究可以把国外的智能化养老分为远程技术对智能化家居设备进行远程操控,通过无线监控来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灯光,对整个养老的房屋进行电脑数据的连接,对整个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和数据分析,进行更好的养老管理;使用网络设备为老人提供所有的对外采购和需求服务;通过对行为的观测对老人的未来进行预测计算。通过研究老人真实的需求为切入点,结合智能科技和政策制度,老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对社区的养老中心进行合理的选址,将智能化养老设施合理地运用到社区养老中心的各项功能的使用上,充分地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对宜居养老环境的需求,创造优质的社区服务空间。例如:对长者实时定位,紧急呼叫等功能,使长者得到安全先进的智能化照料;长者共享健康大数据平台,随时监测老人健康;智能床保护危险老人。
目前,我国公共养老设施的主要主体为各地方政府。在后续发展当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因此整体过程可以实现全面提升,保障政府的整体公众利益,并使其获得强制力保障。养老服务提供者可以通过社会组织或政府公开招标,向各大企业实现合同外包,利用企业的财政预算资金或纳税人资金,可以对负责养老服务的体系完成资金支持,以保证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质量。目前,我国政府其工作流程不断精进,政府对于市场管理以及市场运作等手段也实现了全面优化,打破了固有制度。与以往模式相比,在提升质量的基础上,也节约了成本。对于增加公共服务以及消费品配送,完成有效监督,提升政府的自身利益,保证其职能实现有效转变。
综上所述,由于城市生活压力较大,居家养老虽然可以提供亲情,但子女因工作无法给老人很好的照料,基于社区养老模式为依托辐射居家养老群体,充分借助公共空间,将室内养老空间设计延伸至公共空间设计,服务中心对社区范围内老人实施日托床位、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医疗康复服务配套、餐饮等公共空间。在传统的室内设计中,人们往往把关注重点放在各职能性空间中,为了凸显它们,会着重于其作用进行设计,但对于老年人而言,公共空间的设计可以更好地给老人提供生理和心理的日常照料,即满足社区养老给老人带来的情感关怀,又减轻子女的负担,同时让公共空间养老变成更加安全、规范和专业的养老形式。利用现有的智能科技和技术,结合对老年人行为心理的深入研究,进行合理的空间设计,让入住中心的长者享受公共空间带来的舒心服务,让社区管理者在服务中心就能更高效地给社区长者提供服务,建设高质量的智能化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宜居的公共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