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小麦黄苗产生原因与对策措施

2021-12-25 23:38蔡腾彬袁玉峰李晓英孔凡鑫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日照市分蘖秸秆

蔡腾彬 袁玉峰 李晓英 曹 林 孔凡鑫 王 慧

(1.日照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日照276826;2.日照高新区河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日照276819)

近年来,日照市小麦生产依靠项目支持、科技引导和规范管理,单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但是在局部地区,小麦出苗后由于气候条件影响、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容易导致田间麦苗发黄的现象,如果原因判断不准,管理措施不当,就会对小麦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1 小麦黄苗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干旱和涝渍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历经春夏秋冬,在北方地区经常受到水分不足的威胁,满足小麦水分需求是小麦增产的主要环节。日照市常年降水量813 mm,降水少的年份只有400 mm 左右,降水年际变化率大,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高,尤其春季干旱2~3 年一遇,对小麦返青拔节不利。再者日照市丘陵山地较多,占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主要分布在五莲县的大部分山区,莒县的莒北地区,东港区的西部乡镇,这些地区土壤保肥蓄水能力较差,极易受旱情影响导致麦苗枯黄。涝渍主要发生在莒县中部平原、五莲县北部和东港区、岚山区沿海部分平原,受秋季过多降雨影响,或播种后连阴雨,冬前分蘖期水分过度饱和,根系透气性差,有的地势低洼出现积水形成渍害。田间表现因涝渍程度不同,黄苗成片或成团。这些地块由于渍水状态缺氧,有机质分解缓慢,养分不能及时吸收,根系发育受阻,致麦苗叶色发黄,生长缓慢。

1.2 播种过深和悬根苗

播种过深的主要原因是播种时土壤过于暄松,或者是播种机械调节不合适,小麦播种深度超过5 cm以上[1],出苗时间长,地中茎加长,导致养分虚耗,出苗后发黄。造成悬根苗的主要原因:一是整地粗糙。土壤中土块多,上茬作物根茎残茬捡拾不彻底,导致部分土壤悬空或暄松,幼苗根系下扎不好,幼苗生长缓慢致黄叶、苗弱。二是秸秆还田地块。日照市从2008 年开始对1 万亩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还田地块进行财政补贴,2015 年之后超过10 万亩,已逐渐被广大群众认识和接受,特别是从2016 年开始的全市禁止秸秆焚烧,加快了秸秆还田进度。但是秸秆还田的地块进行小麦播种,如果相应措施不配套,极易造成大面积悬根苗,导致苗黄、苗弱。

1.3 病虫为害

病害主要是小麦纹枯病、黄花叶病、根腐病等。小麦纹枯病为害根系和茎秆,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运输,拔节前引起小麦叶片发黄或枯死。小麦黄花叶病靠土壤中禾谷多黏菌携带病毒进行传播,种子、昆虫不传播;发病适宜温度5~15℃,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产生褪绿条纹,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老病叶逐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生长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当气温达到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主要发生在靠近临沂市的莒县刘官庄镇、夏庄镇,岚山区的碑廓镇、巨峰镇、高兴镇,东港区的黄墩镇。根腐病表现为病苗矮小、黄弱,叶鞘变褐,生长不良,严重的可萎蔫枯黄。黄矮病表现为自叶端向叶基逐渐黄化,不达叶鞘,拔节后叶色褪绿,叶尖呈鲜黄色,植株稍矮。小麦线虫病多从幼苗时开始侵入,轻者尚能继续生长,但叶片渐呈卷曲,叶片皱缩、稍黄;严重时幼叶及嫩茎不能伸长,卷缩在叶鞘内,苗逐渐枯黄。

虫害有地上部的麦蚜和麦蜘蛛,为害盛期虫量大、繁殖快,吸取叶片汁液后导致叶片发黄。春季地下部的金针虫为害以幼虫咬食小麦茎秆基部,被害部位常不全咬断,且断口不齐,造成小麦地上部分心叶变黄萎蔫,严重的茎秆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1.4 群体过大、旺长苗等导致脱肥引起的黄苗

一是播期过早。小麦适期播种,对培育冬前壮苗,防止旺长,避免冻害与倒伏,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小麦从播种到开始越冬,需要0℃以上积温560~700℃。根据小麦积温需求,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气温14~16℃播种即为适期。20 世纪中期,日照市小麦播期一般遵循“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即9 月下旬开始播种。但从20 世纪末开始,随着全球变暖,冬前积温越来越高,过去的适期播种,现在成了过早播种。由于气温高,出苗快,生长旺,群体易过度发展,植株养分过度消耗[2],致脱肥引起黄苗。二是播量过大。农民群众“有钱买苗,无钱买种”的种植习惯根深蒂固,不少地方小麦播量依然偏大,引起旺苗和“疙瘩苗”,如春季不及时追肥或追肥不足,有脱肥现象发生,表现为色黄、分蘖力差和苗弱。

1.5 其他原因

一是早春冻害即倒春寒时有发生。进入3 月之后小麦抗寒能力逐渐降低,基本失去抗御0℃以下低温的能力,当寒潮来临时,夜间晴朗无风,地表层温度骤降到0℃以下,便会发生倒春寒危害。尤其是旺长苗抗低温能力差[3],导致苗黄或死苗(蘖)。二是除草剂危害。上茬作物使用除草剂过量或过晚,土壤残留多对小麦产生药害。小麦拔节后喷施也易产生药害。三是化肥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酸化,或个别化肥生产过程产生的缩二脲等有害成分,都影响苗情。

2 解决途径和技术措施

2.1 协调好小麦生长期间水分供应关系

注意旱地小麦播种前土壤耕作,不宜盲目深耕。两年三作在冬闲时深耕,小麦播种前浅耕。一年两作、土壤墒情较好又多年没深耕的地块有明显的犁底层,可进行深耕。遇干旱要利用好水利资源浇好“救命”水,特别是返青、拔节、孕穗、开花等关键环节。在冬前和春季采用划锄、镇压等农艺措施进行保墒蓄墒。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孔隙度,结合应用新型抗旱保水剂,接纳有效降雨。涝渍地块应做好清沟排渍工作,疏通、加深田间排水沟渠,降低地下水位。

2.2 规范秸秆还田和采用播后镇压,杜绝悬根苗

秸秆还田是目前增加土壤有机质最有效的办法,既避免了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要根据玉米种植方式、品种特性、收获时间等,选择适宜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同时配套秸秆粉碎效果好的切碎机具。在玉米收获粉碎秸秆的基础上,再用专门秸秆还田机打1~2 遍,将玉米秸秆打细打碎,秸秆长度5 cm 左右。另外采用秸秆还田地块由于耕层土壤悬松,容易造成小麦播种过深,形成深播弱苗,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所以必须耕翻后尽快耙耢、镇压2~3 遍,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达到上松下实,以减少蒸发,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小麦播后镇压能显著提高小麦出苗质量,增加抗旱能力。在播种小麦时尽可能选用播种器后面带镇压装置的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播种随镇压,保证小麦根系正常下扎,杜绝悬根苗,达到苗全苗壮。

2.3 病虫为害以防为主

小麦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是预防病虫害简便有效的方法,可延迟纹枯病、根腐病等发病时间,压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虫为害。预防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根茎部病害用4.8%苯醚·咯菌腈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预防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用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按照种子量的0.5%拌种。

春季是小麦病虫多发季节,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以主要病虫为目标,选用对路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要精准用药,做到绿色防控。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40~50 mL/亩喷麦茎基部;麦红蜘蛛每亩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4~8 g 或4%联苯菊酯微乳剂30~50 mL 喷雾防治;麦蚜每亩用吡虫啉10~15 g 对水喷雾。纹枯病、根腐病可选用250 mg/L 丙环唑乳油30~40 mL/亩,或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30 mL/亩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间隔10~15 d 再喷一次。

2.4 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日照市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半冬性品种,根据常年小麦所需积温推算,日照市小麦适宜播期应当在10 月上旬。山岭旱地和无水浇条件的墒情适宜时可在10 月1 日开始播种,但要适当降低播量。在适期范围内,旱薄地、黏土涝洼地及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肥力较高、沙性较大及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同一品种应先播中低产田,后播高产田。小麦适宜播量要根据品种特性、播期早晚、地力条件等确定: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和播期靠前的应适当减少播量;分蘖力一般、晚茬麦可适当增加播量。中高产地块鲁原502、烟农5158 等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3 万~15 万,山农23 号、泰农18 等大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6 万~18 万。

确保足墒下种,提高播种质量。小麦播种出苗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即耕作层土壤暄活,手握成团,手搓松散,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播种和出苗,造成缺苗断垄。对于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在一般墒情条件下,最好在还田后灌水造墒,也可在小麦播种后浇“蒙头”水,墒情适宜时搂划破土,辅助出苗。播种深度为3~5 c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重播。

2.5 预防早春冻害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预报在大幅降温之前1~2 d 进行浇灌。在寒潮来临前浇水可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因小麦具有分蘖特性,在一般情况下,遭受早春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部分蘖芽可继续分蘖成穗。早春产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是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 kg 左右促苗早发,提高2~3 级高位分蘖成穗率; 二是及时划锄,蓄墒提温增加分蘖; 三是叶面喷施天达2116 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中、小分蘖生长和潜伏芽快发,增加小麦成穗率和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

猜你喜欢
日照市分蘖秸秆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古村街景
村居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