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作为中国四大外海之一,地理位置独特,自古就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古时,南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主要活动区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南海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底资源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所谓南海区域,指的不仅是南海海域,还有其周边的国家及地区。自汉代开始,南海区域就已经形成一个联系的、统一的内部体系,影响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东南亚地区情谊深厚的象征,也是先进文化与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重要通道,又被称之为"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分为东海航线与南海两条航线,其中南海为主要活动中心,所以也称南海丝绸之路;中外商人就是通过这条路来进行丝绸、茶叶、香料等商品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贯穿历史两千多年,是东西方之间经济、政治和文化沟通最为重要的桥梁。它在秦汉时期形成,三国至隋朝一直都处于发展时期,在唐宋时期开始繁荣,又于明清时期开始转变,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涵盖贸易、渔猎、航海、宗教、文化传播、异域考察、国家外交等多重性质,内容十分丰富。以贸易为例,自秦汉至明清期间进出口商品非常多样化,主要输出商品一般为丝绸、茶叶、糖、五金、中药、漆器等,输入货物主要包含香料、药材、珍贵的珠石以及金银器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0年10月组织考察团从威尼斯出发开始对“海上丝绸之路”沿岸港口进行考察,并于1991年2月14日在泉州结束考察,同时召开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后来又有不同的专家针对“海上丝绸之路”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著书,对20世纪中国学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全貌进行了呈现,同时还评述近30年对“中国海上丝路”的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展现了中国在最早的海洋强国时期,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串联起贸易与外交之路,并以“丝绸”为媒介与沿岸各国人进行了平等交易、友好交往,呈现了丝路的核心价值,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对比西方占领北美、澳洲等土著民族家园,几乎将世界其他弱小国家和民族殖民地化的行为和带有侵略和殖民性质的海洋文明,再观郑和率众七下西洋,人数之多、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航迹之远,不但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其平和友善的气度和德行更体现了“大国外交”的精神与气度。
中国一向将和平发展,作为长远的国家战略,深刻奉行“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始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决不搞侵略扩张、争夺霸权,是坚决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在南海问题上,早在1978年邓小平先生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而此后中国领导人也在诸多国际场合对这一立场进行了表述。2013年,习主席在对中亚四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示愿与东盟国家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建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而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期共同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更强调了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海上丝路将成为中国与周边各国友好交往的动脉与桥梁,并为周边外交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已把“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推动海上丝路的建设。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需要参与并影响国际及地区的规则重建,以应对亚太的平衡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不仅可以让我国更加充分的发挥综合国力,有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同时能够实现我国参与并主导国际规则制定,增强国际话语权争夺的目标,打破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战略“牵制”和“防范”,为建立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国际及地区新秩序起到推动作用。中国的崛起离不开稳定的周边环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建设,是中央周边外交理念的贯彻与落实,释放和平发展的信号,并以此为切入点,立足于“经济合作”,避开南海岛礁争端的敏感话题,让南海冲突得到缓解,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若想实现与世界共同发展,向世界强国不断迈进,就必须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经济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牵引,目前外向型的中国经济对海洋依赖度正在逐渐增高,而随着国家的发展依赖程度只会与日俱增,伴随着中国日益扩大的海外经济,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拓展和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可以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周边各国共同发展,在造福中国与东盟的同时,也可以造福东亚以及中东地区。海洋空间的开发不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使我国的海洋能力得以提高,使中国海上力量尤其是中国海军得到建设,以保障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及海上运输航线的安全。
传播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特征表现在中外佛教僧人的频繁往来的文化交流。隋炀帝时期就十分重视海外贸易的加强与友好交往的保持;唐朝建立后,还特别设置了“市舶司”,对海外贸易进行专门的管理,兴盛时期,重视商业的阿拉伯人远渡重洋进行商业贸易;到了元朝,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更加兴盛,西方传教士漂洋过海的进入到中国。南海区域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承担着交通枢纽和海上要道的作用,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多个领域再次不断交融,文化交流的繁盛也使得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基督教三大宗教,在当时成为了南海文化的主流,形成了多样性的文化信仰。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条重要的海上航线,不仅承载着本国的海上贸易。中国作为当时的世界中心,也承载了许多国家的海上贸易;作为国内和国际上的重要航线,南海区域自古就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清朝后期,随着中国国力的衰退,南海区域就成为了西方列强的主要争夺对象。21世纪以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南海区域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南海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基础资源,涵盖了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甚至可燃冰资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南海也成为各国竞争的重点,使得南海的战略地位更加提升,从而推动了南海区域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之前,海南区域受自然因素、客观条件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孤立,而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各个国家在这里展开贸易、文化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开辟之初就使得中国在贸易往来中发挥了主导地位,随着朝代的更迭,管理政策与制度也愈加成熟。时至宋朝,尽管中国社会仍处于各民族分裂割据的状态中,中国社会经济的总量却已经居于当时世界首位,虽然明清以后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施行,海上贸易总量大幅度下降,但却增加了南海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中国与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了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促进着经济的发展,而海上丝绸之路也为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有着极大的海洋发展潜力,在国际大环境中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结合南海区域等自身优势,充分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定能在挑战中获得发展机遇,实现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黄金纽带,不但带动了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文化上的繁荣,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尽管在历史的某一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基本停滞,但历史的兴衰带给我们经验和教训,也可以助力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海洋经济与海洋贸易,对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地区的经济文化的提升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坚持一带一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平稳发展是促进南海区域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