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乐丰乡农业产业扶贫成效分析

2021-12-25 17:48:59李锦芳朱亚勋曾国揆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宣威市农业产业马铃薯

李锦芳,朱亚勋,曾国揆

(1.云南省宣威市乐丰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宣威 655423;2.云南省农村能源管理总站,云南 昆明 650051)

宣威市是云南曲靖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出入滇的重要门户,是一个集山区、农业、贫困、老区为一体的全省第一人口大县,同时也是云南省农业大县、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长期以来,“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农民增收难、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宣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乐丰乡是宣威市东北部的省列贫困乡之一,共有14个行政村,185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50369人,其中贫困人口13011人,国土面积243.8平方千米,2019年末耕地面积14.9万亩,年平均气温12℃,年降雨量800-1000 mm,适宜种植马铃薯、玉米、辣椒、烤烟等农作物[1,2]。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乐丰乡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主要依托和根本措施,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增收脱贫”的工作思路,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行动,扎实推进农业产业扶贫。

1 乐丰乡农业产业扶贫现状

乐丰乡2018年开始实施农业产业扶贫,其中2018年扶持对象为2017年12月未脱贫贫困户1766户6750人,种植加工型马铃薯、辣椒、优质饲料玉米等特色产业共计9805亩。实施养殖项目惠及133户842人,共发放母猪34头、仔猪198头,新建圈舍2660平方米。

2019年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产业基地奖补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奖补项目,其中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对象为2018年未脱贫的非易地搬迁户,按照人均1500元规划,共惠及700户2318人。产业基地奖补项目和带贫奖补项目共惠及贫困户1287户4839人。

2020年实施基地奖补项目和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奖补项目,建设产业基地26个,带动587户贫困户增收,其中收入超5000元的达到284户。

2 主要做法

2.1 选准主导产业

结合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情况和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生猪、马铃薯、蔬菜、辣椒等特色产业着重发展。将基础好、增收潜力大、受益面广的马铃薯产业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主导产业[3]。着力打造“洋芋经济”,延长产业链,推动走上产业化、商品化、精品化道路,引进多家省内外加工企业,在集镇搬迁点投资3.6亿元、建设占地39亩、年开发深加工马铃薯3万吨以上的马铃薯深加工厂,销售额1.4亿元以上,使马铃薯这个传统产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

2.2 创新带贫模式

全面推行“公司+合作社+搬迁农户”“公司+支部+合作社+搬迁农户+务工”“公司+合作社+搬迁农户+股权”等经营模式,企业以资金、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入股,搬迁贫困群众以土地资本和后续产业资金入股,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保底收购合同,让搬迁贫困户获得稳定的“订单收入+务工收入+分红收入”,实现各类经济主体互利共赢,搬迁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1.3 用好用活产业扶贫资金

按照“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股份化”的思路,将有限的产业扶贫资金统筹整合、打捆使用、“聚合”起来,精准投放到产业带动力度最大、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效果最好的“刀刃”上,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实现以“小资金”撬动“大产业”。2018年以来,投入农业产业扶贫种植业资金136.675万元、养殖产业资金55.86万元,共有478户申报种植业到户项目,188户申报养殖项目。

3 主要成效

3.1 产业扶贫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

截至2020年,全乡有26个经营主体,通过发展50亩以上种植基地24个、面积2582亩,其中马铃薯670亩、大棚蔬菜40亩、辣椒1232亩、魔芋及旱烟630亩。规模养殖基地2个,带动587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其中增收5000元以上的达到284户。

3.2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带贫主体效果明显

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通过建立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通产业到户精准扶贫路,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土地流转、劳务用工、订单合同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全乡共创建村集体合作社14个,以“党总支+合作社+集中连片基地+订单+贫困户”模式,通过产业地带动、投资收益带动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同时也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共有31个私营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3.3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

盘活乡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和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引进社会资本,在搬迁点创办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扶贫车间、扶贫“微工厂”“家庭工厂”,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构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工人”的共建利益联结机制,夯实了发展基础,巩固了扶贫成果,解决了就业问题,2018年以来,先后共有371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实现户均年增收5768元。

4 巩固农业产业脱贫成果建议

4.1 强化技术保障

大力推广高产高抗优质品种,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实现传统产业增产增收。加强技术专家挂片包村,乡村农技人员包户的技术帮扶路径,同时,定期组织“土专家”和“田秀才”进村入户、到地块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农户产业发展意识。

4.2 完善产业链条

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并进行深加工形成精品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创造更多价值,扩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加大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打造地区特色品牌。

4.3 健全长效机制

加大产业后续建设支持力度,调整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贫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探索扶贫资金专业管理、精准投放、循环使用、收益持续,解决好谁来用、怎么用等问题。加大项目融资力度,确保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和带动主体的支持力度。

猜你喜欢
宣威市农业产业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宣威市扎实做好四类学生认定工作
1990~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肺癌死亡流行特征分析
2014-2016年云南省宣威市6个乡镇吸烟所致肺癌死亡风险估算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农业(2018年4期)2018-04-08 01:20:21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农业(2017年13期)2017-08-17 09:19:21
宣威市百名优秀骨干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定边马铃薯
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 05:35:30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
新农业(2016年13期)2016-08-16 12: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