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晶晶,巫宗华,林云斌,黄剑雄,张华通
(1.广州田园牧歌农林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300;2.阳山县三连阳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广东阳山 513138;3.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chb.f.]的干燥块茎。白及又名连及草、箬兰、朱兰、紫兰、紫惠及百笠等,其块茎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白及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用于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和皮肤皲裂等情况[1]。分布范围广,喜生于较阴凉湿润的腐殖土及砂壤土上,喜温暖、阴凉和湿润的气候环境,不耐寒[2]。
白及主要化学成分是联苄类、菲类及其衍生物,此外含有少量挥发油、黏液质、白及甘露聚糖、淀粉(30.5%)及葡萄糖(15%)等。白及花大、色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白及多糖胶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日用化学品工业等方面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白及的繁殖系数较低,自然繁殖困难[3]。近年来,因其极高的经济价值与药用价值,野生白及资源遭到了无限制采挖,使白及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4]。同时,白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目前白及已被《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1 册收录,同时被作为保护种类写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随着野生白及资源量的骤减,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大力推广人工栽培种植显得越来越重要,人工栽培成为白及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要途径[5]。基于此,以阳山白及组培苗为材料,在阳山白及组培苗移栽的生产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有关白及组培苗移栽关键技术,期望能提高白及育种及栽培技术水平,实现白及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用于白及组培苗移植的圃地,应是地势平坦、四周通透、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且洁净、无污染的空旷地带,如山坡则须选择南边。
有条件最好安装标准塑料大棚,塑料大棚必须具备各类栽培环境条件调控设施,包括光照、湿度、通风等调节系统和喷淋系统等。
如无条件,也可采用临时简易塑料棚,但必须防雨水,并容易进行通风、遮光(80%遮阳网遮阳)、调温、调湿、淋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操作。
基质要求干净、通气、排水良好并有一定保水、保肥能力,可用干净的蛭石与河砂按7∶3 混合均匀,或可将蛭石、河砂、泥炭土按5∶3∶2 混合均匀使用。
基质消毒剂可用高锰酸钾和敌磺钠(或根腐灵杀菌剂)。操作方法是用0.2%高锰酸钾溶液在混合基质时一边搅拌一边喷淋,使基质均匀湿润为度,装填后隔天再用敌磺钠(或根腐灵)500 倍液淋透,次日使用。
移栽棚地面必须高于周围地面,周围开好排水沟,移栽床床边高度为15 cm 左右,可用建筑用红砖砌成,宽1.2 m,长视移栽棚长度具体确定,苗床之间用红砖铺成30 cm 步行道。移栽床装填上基质,基质装填高度为
低于床边2 cm 左右,装填时将基质压实并填平。
将接种好的白及生根苗及时放入炼苗塑料大棚进行诱根培养和炼苗。生根苗诱根培养及炼苗时间一般为45~60 d,具体时间根据实际培养条件而定。炼苗时应根据“由弱到强”的原则,合理调节生根苗培养和炼苗的光照强度,避免因光线过强灼伤种苗或光线过弱使种苗生长不良,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调节炼苗的温度、湿度等。
生根苗的质量标准为:1)叶色青绿,叶片数达到3片以上;2)假鳞茎直径0.5 cm 以上;3)根系发达、粗壮(3条以上);4)株高10 cm 以上(顶部叶片叶尖到假鳞茎基部长);5)生长正常。
用镊子把炼好的组培苗从培养瓶轻轻地夹出(注意尽量不要伤根),放入备好、装有干净水的塑料盆里。
把生根苗倒出培养器皿后,用干净水清洗2 遍,应做到基部无残留培养基,尽量少伤根、伤苗。
清洗干净后的组培苗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7 min 后取出,即可进行种植。
清洗干净后的组培苗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7 min 后取出,用自来水清洗1 遍,再用1 000 倍的7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溶液浸泡后捞起即可进行种植。
消毒后的组培苗即可栽植,栽植前须对苗进行分级,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二级、三级),并按不同的级别分类进行栽植。栽植时,把根疏散,连同假鳞茎一起埋入基质。基质应该盖到假鳞茎的顶部,恰好把假鳞茎埋入,不能盖过叶基,不然会因淋水不当导致幼苗腐烂,也不能种得太浅,否则不利于幼苗新根的生长。栽植后,用手轻捏,使苗的根部与基质充分接触,并淋定根水(定根水采用1/4MS 矿质元素和0.2 mg·L-1的NAA 混合营养剂加4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500 倍液)。
组培苗种植后,必须用竹片(或铁架)搭制小拱棚,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一般刚种植前4 d 左右,棚内湿度保持75%~85%。之后每天晚上逐渐揭开薄膜,通风降低湿度。开始揭膜时,先从拱棚两边打开,后逐天逐渐扩大揭开薄膜的面积,并延长晚上揭膜时间。第20 d左右即可全天打开,湿度与自然环境一致。
栽植的白及幼苗必须遮阴(70%~80%),光照过强,容易引起烧苗,且容易导致棚内高温,高温高湿,加上不通风,就容易引发病害。出圃前应增强光照,直至遮阴度为30%~40%,以便白及的大田生长。
基质的水分必须保持湿润状态,水分不能过多,否则苗很容易霉烂,基质表面干时,才用喷雾淋湿。一般情况下,刚移植的苗前5 d,由于薄膜覆盖,棚处于比较密闭的状态,水分蒸发很少,应少淋水,5 d 后,打开薄膜通风降温,这时基质的水分容易蒸发,因而观察到基质变干时,及时淋水,淋水时采用喷淋的方式,切忌用水龙头直接对着冲淋。淋水应做到先少后多,保证前7 d离基质表面1~3 cm 的基质层保持湿润状态(用手捏紧湿手但无水滴下),以便促进根的生长。淋水应保证全部基质湿润。
白及的生长温度一般为15~30 ℃,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 ℃,低于15 ℃时生长停滞;10 ℃以下叶片干枯,进入休眠;高于30 ℃时,不但生长缓慢,且容易烧苗。因此,组培苗移栽的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0~28 ℃,在这种温度时,一般25~30 d 苗开始长新根,顶芽伸长。15 d 可完全揭开薄膜。如无法达到这种温度,也要控制到15~32 ℃,否则组培苗移植将失败。
通过通风,可以调节移植环境的湿度、温度及空气的新鲜度,有利于苗的生长及病害的控制。一般移植的前3 d 覆盖的薄膜不必揭开通风,3 d 后每天晚上逐渐揭开薄膜,先从拱棚两边开始,后逐天逐渐扩大揭开薄膜的面积,并延长晚上揭膜时间,直到最后全天候完全揭开。
组培苗移植前7 d,可用1/4MS 矿质元素和0.2 mg·L-1的NAA 混合营养剂进行2 次的根外追肥,每3 d 施用1 次。长出新根并开始长高时,即可开始向基质淋施水肥,水肥配方为磷酸二氢钾、尿素、硫酸钙、硫酸镁按2∶2∶1∶1 的比例配成总浓度为2 000 mg·kg-1的水溶液施用,每7 d 施用1 次。
组培苗移植前15 d,每3 d 喷施杀菌剂1 次,一般可用多菌灵、好生灵、甲基托布津、敌磺钠或国光根灵等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后每7 d 喷施1 次,移植30 d 后,可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防治。发生病害,应及时清除病株,并每隔2~3 d 喷药1 次,连续喷施2~3次。杀菌剂必须多种交换使用,特殊情况可多种混合使用(碱性药不能与酸性药混合)并可加入井冈霉素。
大田种植苗质量标准:1)叶片饱满,叶色青绿、舒展,叶片数达到3 片以上;2)叶苞粗壮,株高25 cm 以上(顶部叶片叶尖到假鳞茎基部长);3)根系发达,植株健康,无病虫害;4)生长正常,无扭曲现象;5)假鳞茎直径1.5 cm以上;6)塑料大棚移栽种植1 年,假植炼苗1 年,共2年以上。
移栽后25~30 d 有新根长出,顶芽开始抽高,苗开始成活生长,90~95 d 成苗可按一般苗圃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成活率94%以上,成率达到96%,1 年左右可转入大田种植苗驯化种植管理。
在组培苗移栽管理上,适当的光照和通风、并喷施生根配方液和配方叶面肥处理,有利于促进生根。
经过多年的白及组培苗移栽的生产实践,总结了白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的关键技术,包括移栽圃建立、移植设施要求、基质准备、生根苗炼苗操作、组培苗种植及组培苗栽培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