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耀秋,刘官阳,李浩波,龚文专
(1.贵港市桂平市江口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00;2.桂平市金田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00;3.桂平市厚禄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00;4.桂平市下湾镇农业农村中心,广西桂平 537200)
桂平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黔郁浔三江交汇处,北回归线横贯市境中部,市境地势南北两端高,向中部平原倾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4 ℃,具有发展南菜北运的良好气候条件,近年来桂平市利用冬闲田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于第2 年春季3—5 月辣椒上市供应北方市场。现将栽培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选择早中熟、果形顺直整齐,果长26~34 cm,果径1.8 cm 左右,常温坐果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植株长势强的品种,如金品1808 等。
育苗时间从10 月10 日左右开始,12 月10 日左右种植,育苗方式选用中棚育苗[1]。
选择上季没有种过茄科类作物的田地作为苗床。
每667 m2大田辣椒苗需用100 孔秧盘25 盘,33 kg育秧基质。
2.3.1 晒种
在播种前将辣椒种子在弱太阳光下晒1~2 h。
2.3.2 浸种催芽
将辣椒种子放入50~55 ℃温水中,不断搅拌,反复搓洗种子,待水温下降至30 ℃时停止搅拌搓洗,洗净辣椒种皮上的黏液,漂去秕籽,重新换水浸泡8~12 h,使种子吸足水分,然后出水,沥干水分,用纱布包好,外面再包上浸湿的麻袋片或毛巾,有条件的放恒温箱催芽,催芽过程中每隔4 h 左右浇1 次水。
2.3.3 播种
预先将准备好的育秧基质装进育秧盘中,播前1 d淋足底水,待辣椒种子露白时点进育秧盘的小孔中,一个小孔点一颗辣椒种子。点完种子后再撒放一层薄的育秧泥盖好种子,然后喷足水[2]。
2.4.1 出苗前的管理
出苗前淋水保持湿度,一般每天浇水1~2 次,淋水注意水量,不能过干过湿,育秧土过薄时应加覆育秧土。3~5 d 大部分幼苗出土。
2.4.2 出苗后的管理
2.4.2.1 水分管理
出苗后适当控制水量,前期一般1 天淋1 次水,中后期2~3 d 淋1 次水。
2.4.2.2 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疫病、立枯病、灰霉病、溃疡病和蚜虫等,采用综合预防方法防治,辣椒出苗后5~7 d 第1 次用药,以后隔3~5 d 喷1 次,可用25%多菌灵、22.5%啶氧菌酯、20%噻菌铜、10%吡虫啉轮换喷施。
辣椒无明显病虫为害、无僵苗现象、叶片青绿、叶片肥厚、辣椒苗不徒长、幼茎粗壮、根系发达、一般苗龄在60 d 左右,具有10~14 片叶,且现花蕾时的秧苗移栽较适宜。
在11 月中旬晚稻收割后及时翻地起畦,水稻田适宜采用窄畦双行种植,畦面90 cm,沟宽60 cm,沟深35 cm,垄面于中间开浅沟放入100 kg/hm2的16-16-16 硫酸钾复合肥,再每667 m2撒施80 kg有机肥,覆土后盖好黑色地膜。
当幼苗长至18~20 cm,即达到壮苗标准时即可移栽,一般在12 月上旬,移植前3~5 d 通风揭薄炼苗,移植前喷施1 次送嫁药。
株距35 cm,行距45 cm,双行品字形种植,每667 m2种植辣椒苗约2 300 株。移植后当天淋足定根水,第2 d 下午再淋1 次定根水,连淋3 d[3]。
栽种后3~5 d,及时检查是否死苗,如有及时补植。
及时盖薄膜,移栽后7 d 左右喷施1 次生根防病药就可以搭建小拱棚了,每667 m2需提前修好长1.8 m 的条竹片备用,宽2 m、厚度0.5 mm 薄膜10 kg。盖薄膜后两侧边及两头用泥土压好。盖薄膜后注意天气情况,气温高时9:00 打开小拱棚两头降温,17:00 前盖回并用泥土压好,盖薄膜期间注意检查水分,干旱时抽“跑马水”。
立春前后气温稳定就可以揭开薄膜,揭开薄膜后及时检查辣椒生长情况并及时抹侧芽,选择阴天下午抹侧芽,并且抹掉门椒以下泥面以上的侧枝部分,同时把开门椒摘掉,抹掉侧芽后要及时喷防病药[4]。
植株长至40 cm 左右时,要及时设置竹子支架对辣椒植株进行固定,将植株主干以竹竿进行固定支撑,以防大风吹倒植株。
1)水分管理。如出现连续干旱,可以抽“跑马水”淋施,下雨注意及时排水。2)肥料管理。可在中后期结合淋水淋施水溶性肥料1~3 次。
6.1.1 炭疽病
在果实成熟时多发生,主要为害辣椒果实,有时为害叶片,温暖多雨有利于病害流行。叶片受害,初为水浸状绿斑,渐变褐色。病斑近圆形,中央灰白色,轮生黒色小点。果实被害病斑初呈水浸状黄褐色斑,扩大后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有隆起的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央灰色轮生黒色小点、潮湿时有浅红色黏稠物。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 2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0 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600 倍液。间隔7~10 d 喷1 次,连续2~3 次。
6.1.2 辣椒疫病
连续低温、阴雨天易发生,发病叶部斑呈水渍状、暗绿色斑点或不规则大斑、易落叶。防治方法:用25%甲霜灵霜霉威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
6.1.3 辣椒溃疡病
连续低温阴雨容易发生,在果实源发病出现鸟眼斑,在叶片上呈粒状明点,在茎秆上使茎内迅速腐烂中空,茎秆上发生时要与疫病注意区别。防治方法:20%龙克菌500 倍液+3%中生霉素600 倍液喷雾[5]。
6.1.4 辣椒病毒病
高温干旱容易发生,病毒病又称花叶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害十分严重。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防治方法:病毒2 号1 000 倍液+沃丰素500 倍液喷雾,连喷2 次,间隔7 d。
6.1.5 辣椒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老熟或幼嫩的叶片均可被害,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无清晰边缘,白粉状霉不明显,背面密生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较早脱落。辣椒白粉病比较难防治,这主要是由病菌为害特点所决定的。辣椒白粉病属于鞑靼内丝白粉菌,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都藏在叶片里面,等到产生繁殖体的时候,才伸出叶面。在连续干旱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防治方法:可用科摩白2 000 倍液喷雾。
6.1.6 辣椒根线虫病
主要为害辣椒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烂根等症状,造成地上辣椒生长衰弱,逐渐死亡。我国南方温湿环境有利于线虫为害。尤其是越冬栽培辣(甜)椒的产区,连作重茬,辣椒根线虫病害发生普遍,已经严重影响了辣(甜)椒生产。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4 种。1)无土培育无线虫壮苗。采用无土育苗是避免辣椒根线虫为害的一条重要措施。因为无土育苗可培育壮苗,避免早期受到辣椒根线虫的为害。2)采用嫁接技术。利用抗根线虫的品种作砧木进行嫁接栽培,能有效的防治根线虫为害,且种植一茬后,可明显减轻下茬作物根线虫的为害。3)合理轮作,深翻土壤,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根,增施有机肥和合理灌溉,促进新根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4)化学药剂防治。在移栽前,全田撒施杀线虫药剂,能有效避免辣椒苗期受线虫为害导致死苗烂棵、生长缓慢等。
6.2.1 蚜虫
蚜虫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寄主的叶背、嫩叶、花梗和夹果上吸食汁液,受害叶片黄化、卷缩,植株矮小,生长不良,严重的甚至萎蔫枯死。此外,蚜虫还是多种病毒的传播媒介,导致瓜菜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作物严重减产。防治方法主要是药剂防治,在初发阶段用10%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 d 喷施1 次,连续2~3 次。
6.2.2 红蛛蛛
为害特征:以若虫的成虫在辣椒叶背吸取汁液,受害叶初现灰白色,严重时变锈褐色,造成旱落叶,果实发育慢,植株枯死。防治方法:对红蛛蛛早发现早防治,可用57%炔螨特乳油3 000 倍液,20%哒螨灵3 000 倍液喷雾。
6.2.3 蓟马
为害特征:嫩叶受害后使叶片变薄,叶片中脉两侧出现灰白色或灰褐色条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现变形、卷曲,生长势弱,易与侧多食跗线螨为害相混淆。表皮油胞破裂,逐渐失水干缩,疤痕随果实膨大而扩展,呈现不同形状的木栓化银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但也有少部分发生在果腰等部位。防治方法:20%噻虫高氰氟800倍液喷雾。
6.2.4 棉铃虫
棉铃虫是茄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也为害嫩茎、叶和芽。花蕾受害时,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 d 后脱落。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便于雨水、病菌流入引起腐烂,所以果实大量被蛀会导致果实腐烂脱落,造成减产。药剂防治:可用20%康宽3 000 倍液,5%甲维盐2 500 倍液喷雾。
6.2.5 辣椒白粉虱
辣椒白粉虱是辣椒种植过程中常见的虫害之一,会导致辣椒叶片渐渐萎蔫直至死亡,污染辣椒叶片和果实,影响辣椒的生长。辣椒白粉虱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叶片背面,口器刺入叶肉,吸取植物汁液,造成叶片褪绿枯萎,果实畸形僵化,引起植株早衰,影响减产。辣椒白粉虱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大、群聚为害,能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辣椒白粉虱的防治措施有2 种。1)诱杀及趋避: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可在发生初期,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3%联苯菊酯3 000 倍液喷雾。
辣椒长18~20 cm,颜色转黑绿时采摘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