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12-25 12:03:28石林花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耕田间病虫害

石林花

(新疆阿勒泰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新疆 阿勒泰 836500)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05 km。阿勒泰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远离海洋,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阿勒泰市是新疆最北部的城市,纬度与东北的漠河市相近,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气温平和,无霜期平均为151 天。最冷月为1 月,平均气温-16℃;最热月为7 月,平均气温21℃。年平均降水量为200 mm 左右,山区可达400-600 mm。

玉米是阿勒泰的主要粮食型作物,玉米科学田间管理能够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但在玉米种植中,很多农民一直应用传统经验式栽培管理方法,玉米产量和品质难以提升,病虫害呈现加重流行态势。应加大玉米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注重田间管理,及时治理田间病虫害,确保玉米高产、稳产。

一、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1、选地与整地

玉米高产稳产与种植地的生产能力有直接关系。通常选择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较高的种植地,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选地后使用翻耕机对土壤进行翻耕,深度控制在20~30 cm。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玉米会造成耕作层变浅,需间隔2~3 年进行1 次深松作业,增加农田土壤有效层深度,保证土壤环境适合玉米根系向纵深化方向生长,更好地吸收土壤当中的养分和水分。

结合整地还需要做好基肥施入工作。一般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000~3000 kg、复合肥20~30 kg、磷肥、钾肥各10 kg[1]。将肥料混合均匀之后撒播到土壤层,随机械化翻耕翻入土壤层以下。如应用覆膜种植或者膜下滴灌,建议追施种肥,每亩施入尿素20 kg、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15 kg,一次性条施到种子下7~10 cm 处。此外,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玉米,避免重茬加重病虫害发生。

2、种子选择与处理

一般需综合考虑当地的种植特点、市场需求、病虫害危害程度等因素,选择生产潜力较大、抗病能力良好的优质杂交玉米。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推广应用较好的杂交玉米品种主要有登海3672、四单19、中原单32。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充分利用阳光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提高种子的发芽能力。晒种期间还应对种子进行挑选,剔除干瘪、染病以及有机械损伤的种子,进一步提高种子的纯度和净度。

为预防地下害虫,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每100 kg 玉米种子使用1 kg 药液,与40 kg 清水混合之后,均匀泼洒在种子表面,然后堆积闷种。预防玉米丝黑穗病,可以使用25%粉锈宁进行药剂拌种,每100 kg 种子使用药剂320 g[2]。

3、科学播种

玉米属于喜温类作物,低温条件会对玉米种子的正常萌发产生严重威胁。阿勒泰地区冬季较长,土壤结冻较为严重,应推迟玉米的播种时期,避免低温冻害。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模式,这样能够提前播种。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玉米最佳播种时间是5 月初。播种期间如遇连续干旱,可应用喷灌或者滴灌方法造墒播种。推广使用精量玉米播种机完成播种、施肥、镇压等工作,每亩需种子2.5 kg,每亩保苗量控制在4500~5000 株。

4、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管理主要以出全苗、培育壮苗、确保幼苗根系生长发育为主。播种后应密切观察田间出苗情况,如发现缺苗需及时补种或者移栽。幼苗长出3~4 片叶后及时间苗,5~6 片叶时定苗。定苗要按照去大留小、去弱留强、去杂留纯的原则进行。

中耕除草能够有效疏松土壤,加速空气流通,破除板结,提高土壤温度,消灭田间杂草,满足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需求。整个苗期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 次,第1 次在玉米出苗之后进行,以浅中耕为主;第2 次和第3 次分别在玉米定苗和玉米封垄之前进行,以深中耕为主,中耕深度控制在10~15 cm。

播种前没有施入种肥的种植地,要结合秧苗的生长情况科学追施苗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 kg;玉米秧苗生长较为旺盛的不需追肥。生长较为旺盛的秧苗在苗期需做好墩苗工作,以缩短玉米茎节长度,控制玉米旺盛生长,避免后期出现倒伏[3]。

5、穗期管理

玉米穗期管理主要以控制植株生长、加速玉米幼穗分化、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为主。玉米进入拔节期后,受玉米品种、养分、水分、播种密度等因素影响,植株上会长出很多无效分蘖,应尽快去除,否则会消耗较多养分和水分。此阶段还要做好开沟培土工作,消灭田间杂草,增加玉米根部的土层深度,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避免玉米后期出现倒伏,同时也有利于田间灌溉。

玉米穗期是养分和水分的临界期,应科学施肥。结合开沟培土,每亩追施尿素8~10 kg,施入到土层8~10 cm 深度,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开沟追肥之后,应结合田间土壤墒情和玉米生长情况及时灌溉,然后间隔12~15 天进行第2 次灌溉。

6、花粒期管理

此阶段应以防止玉米早衰、保证玉米叶子浓绿增强光合作用为主。玉米从开花期到成熟期蓄水量占整个生育期的50%以上,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反应十分灵敏,此阶段应确保田间持水量在75%~80%。结合田间墒情及时灌溉,加快玉米开花授粉,减少秃顶秃尖。结合玉米生长情况,后期可以进行叶面施肥,使用0.1%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施,能够提高叶子的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积累。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阿勒泰玉米栽培中常见病虫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地下害虫和玉米螟。要转变传统的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的防治理念,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确定最佳定植密度,为玉米生长营造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控制肥料的使用量,尤其是控制氮肥的施入量,增施磷肥、钾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性。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荐使用低毒、低残留、广普高效的生物农药。

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以使用70%甲基乙酯硫菌灵800 倍液,喷雾,每间隔7~10 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 次。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可以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玉米纹枯病发病初期可以使用5 万IU 的井岗霉素,每亩使用50 g,兑水60 kg,田间喷雾,每间隔7 天使用1 次,连续使用2~3次,效果显著。玉米地下害虫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与细沙混合均匀之后,均匀撒到玉米行间。玉米螟防治可以使用50%锐劲特悬浮剂1000 倍液,或者将其制作成毒土,放入到心叶当中,每间隔5~7 天使用1 次,连续使用2 次,效果显著。

三、结语

加快推进玉米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种植户需做好品种选择工作,确定最佳定植密度,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保证玉米增产增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猜你喜欢
中耕田间病虫害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春日田间
科教新报(2023年13期)2023-08-15 10:18:52
田间地头“惠”果农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11-28 05:07:50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1:06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8:52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20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1:59:34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新农业(2019年11期)2019-11-23 07:21:18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新农业(2019年21期)2019-11-19 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