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斌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甘肃 定西 743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国农业生产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农业气象灾害仍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同时,气候变化会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因此,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非常必要。
全球气温变暖是当前气候变化的重要趋势,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在一些地势较高的地区甚至频频出现干旱,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的生长,这种干旱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影响农业生产。
气候变化对洪涝的影响也非常大。洪涝灾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无法预测,来得非常突然,且破坏性极强。一般出现洪涝之后,当地的所有农作物有很大可能全部死亡。夏季雨水较多,且降雨突然,洪涝灾害大多发生在夏季[1]。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夏季极端天气增加,出现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提高。
大风和冰雹是非常常见的气象灾害,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随着气候变化,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整体气候呈现出不规律的特点。以往,大风和冰雹更多出现在北方地区,但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大风和冰雹也逐渐在南方地区出现,导致全国出现大范围的农作物减产问题。
高、低温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非常大。一般低温灾害多见于北方,随着气候变暖,低温灾害发生几率逐渐降低。目前,对农作物影响更大的是高温灾害,导致农作物失去大量水分,无法正常生长,直到农作物死亡[2]。此外,低温灾害虽然出现几率不大,但是仍然存在。如果某阶段气温过低,甚至可能出现冷冻灾害,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
当前,全球性气候变化趋势是变暖,病虫害的生长环境大都温暖湿润。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病虫害的繁殖能力和生长能力都得到加强,病虫害危害程度更大。此外,气候变暖还导致冬季气温升高。大部分农业病虫害的繁殖时间都是在冬季,暖冬气候给病虫害繁殖提供了条件,增加了害虫的活动时间,农作物受病虫害影响的整体时间也比以前有所增加,大大提高了农作物减产的可能性[3]。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变化活动。不同地区地势不同,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导致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病虫害。病虫害生活环境不同,繁殖能力也不一样,出现了某地区以某一类病虫害为主,另一地区以另外一类病虫害为主。这种区域性的病虫害还有极大的可能出现变异,给病虫害防治带来更大困难。
以往农作物种植中,病害大部分发生在北方地区;南方因为气候湿润,适合虫害生存,南方农作物发生虫害更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方温度逐年升高,给害虫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条件,害虫逐渐向北方移动,北方农作物会受到更多病虫害影响,阻碍了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气候变化加重了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需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气象灾害增加,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危机,需要制定并完善相应的预警机制。
(1)气象预警
气象站可以根据观测到的气候情况做出相应预测,并且将这种预测告知农民。平时也需要随时关注气象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即发出警报。
(2)病虫害预警
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机器,对田间的生物组成进行检测,一旦有发生病虫害的可能,立即发出相应的警示。完善的预警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降低农民损失。
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农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传统的病虫害防治大都采取生物或者化学方法,生物防治绿色无污染,但是起效较慢;化学防治见效快,但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性,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成为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在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防治技术研究,力求做到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区域化,使得病虫害防治技术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农业气象灾害中,洪涝、冰雹等灾害比较常见。这些灾害会造成雨水大量堆积,导致农作物根部腐烂,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完善排水系统,尤其是地下排水系统,保证在雨水堆积的时候能及时将雨水排出。
农作物生产也会出现干旱灾害,因此最好在排水的同时做好蓄水工作。在雨水多发季节将雨水排出收集起来,在干旱季节可以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浇灌,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
大棚种植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方式,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更加适合的气温条件,但仍然会受到气象的影响。需更加深入的研究大棚种植技术,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提下逐年加重,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是降低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的影响,才能促进农业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