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林,施卫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
磷扩散到蔬菜根系才能被其吸收,而与大田作物相比,大多数蔬菜根系分布浅、密度低[1];此外,由于磷很容易被土壤中的铁、铝和钙固定,且蔬菜根系吸收磷的速率远高于根际土壤中磷的扩散速率,在根际内会形成磷耗竭区。因此,蔬菜根系与根际磷供应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问题。农户常通过大量施用磷肥将土壤整体磷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来缓解空间错位的矛盾,从而使蔬菜持续高产,但这种施肥方式造成磷肥当季利用率极低。因此,通过根区施磷增加根系与磷肥接触面积,能有效解决蔬菜根系与根际磷供应存在的空间错位问题,是菜地减磷增效的手段之一。
华东地区太湖流域由于其丰富的水热资源,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产区之一。蔬菜种植是太湖流域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且随着当地“稻改菜”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居民蔬菜需求不断提高,菜地面积逐年增加[2]。在蔬菜生产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占比较高且保持迅猛增长态势,由2005 年的43.15%上升至2016 年的55.44%[3]。因此,尽量减少人工投入是蔬菜产业发展及提高菜农收益的思路之一。从施肥角度讲,减少施肥次数,可有效降低人工投入成本。目前,一次性施肥技术已在水稻、玉米等作物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4]。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在整个生育期内对磷的需求要高得多,并且苗期是蔬菜需磷关键期。例如在黄瓜苗期和移栽后施用磷肥均可促进黄瓜的生长,但在苗期施用磷肥增产效果更加明显,在减少磷肥总投入量基础上依然能够维持高产[5]。盆栽试验表明,黄瓜幼苗植株生物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土壤w(有效磷)达到213 mg/kg 后再施用磷肥对幼苗生长已无显著促进作用;但即使在土壤w(有效磷)高达414 mg/kg情况下,也未出现对植株生长的抑制现象;同时植株体内磷含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而不断显著升高[6],说明蔬菜苗期对高浓度有效磷的耐受性非常强且对磷肥施用具有很强的响应。因此,在蔬菜种植中采用苗期一次性施磷技术,可有效减少劳动力投入,并达到减施增效的目的。
本研究提出磷肥施用优化调整方案,其核心技术在于针对蔬菜根系与根际磷供应存在的空间错位导致的磷肥在土壤中不断累积形成的磷肥利用率低、存在高环境风险、劳动投入成本过高等现状,集成根区施磷、关键生育期施磷、一次性施磷技术,以期为太湖流域露天菜地减磷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该技术规程规定了露天菜地磷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术语、定义、栽培及施肥管理等,适用于太湖流域露天菜地,其他类似地区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该技术规程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DB35/T 1526—2015《主要蔬菜氮磷钾施肥技术规范》,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DB13/T 2880—2018《蔬菜栽培基质通用技术要求》,DB33/T 873—2012《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NY 525—2012《有机肥料》,GB 20412—2006 《钙镁磷肥》,DB44/T 224—2005《无公害叶菜类蔬菜农药使用技术规程》。
相对于设施菜地的一种蔬菜种植方式,蔬菜直接栽种于裸露的地面上,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自然条件如光照、温度、降水等的直接影响。
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丹徒区、高淳区、溧水区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施肥量是指在蔬菜的整个生育期内投入的所有磷肥的总量,以P2O5计。
指通过调控植物根际的化学、生物学过程,增强植物根系对养分元素的吸收利用。
指蔬菜定植前将所需肥料全部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后期不再追肥,具有省工、省时的优点。
关键生育期指作物对养分比较敏感的时期,此期若缺乏某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关键生育期施肥常常能达到增产增效,适当减少肥料投入的目的。
磷肥化学性质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匹配直接关系到磷肥的利用效率。石灰性土壤施用酸性磷肥、酸性土壤施用碱性磷肥,可减少土壤对磷肥的固定。
为减少连作障碍以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太湖流域露天蔬菜种植通常采用一年两季或一年三季轮作的模式。施肥应采用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仅减少化肥磷投入量。针对蔬菜根系与根际磷供应存在的空间错位以及人工成本过高等问题,集成根区施肥、关键生育期施肥以及一次性施肥技术,同时应参照《主要蔬菜氮磷钾施肥技术规范》(DB35/T 1526—2015)。
菜地位置应选择水源附近且排水便利,周围无污染源,地势平坦,土壤条件符合GB 15618—2018规定,灌溉用水符合GB 5084—2005规定。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高产、优质以及商品性好的蔬菜品种,同时也要根据各类蔬菜播种季节的不同,合理安排适宜的蔬菜进行轮作。一般情况下,冬季种植蔬菜品种要求具有较高的耐寒性,而夏季则选择比较抗热耐旱以及生育期较短的蔬菜品种。
为了节约蔬菜种子用量,提高商品蔬菜的整齐度,宜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播种。育苗方式可分为苗床育苗及穴盘育苗。苗床育苗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床面上,覆盖干细土后轻压,育苗期间保持苗床见干见湿状态。穴盘育苗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蔬菜育苗基质,其质量应符合《蔬菜栽培基质通用技术要求》(DB13/T 2880—2018)。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参照DB33/T 873—2012。
前茬蔬菜收获后应及时浅耕灭茬。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可选择商品有机肥,用量6 000 kg/hm2,或每667 m2施入腐熟的符合有机肥标准(NY 525—2012)的农家肥3 000 kg。有机肥施入后深耕20~30 cm,将肥料充分混入土中,耙平地面。
蔬菜定植株距20~40 cm,叶菜类较果菜株距更小,行距20 ~30 cm。定植前在所种植位点放置磷肥,与土混匀后将蔬菜苗带培养基质移栽定植,注意应将蔬菜根系完全放置于土壤磷肥混合物中,保证根系与肥料充分接触。磷肥选用适宜酸性土壤的钙镁磷肥,在农民常规施磷量基础上减施20%,即P2O5120 kg/hm2。
施磷肥后待蔬菜缓苗(7 d左右),将氮肥、钾肥施入两株苗中间位置,并覆土起垄。氮肥选用尿素,氮施用量为200 kg/hm2;钾肥选用硫酸钾,K2O施用量为300 kg/hm2。
定植后苗期的温度保持15~20 ℃为宜,不超过25 ℃。夏季可通过搭建遮阳网防止高温灼伤幼苗,还应注意及时排水,避免涝害造成减产。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优先选择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化学防治为辅,农药使用参照DB44/T 224—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