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勋(山西省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山西 大同 037000)
植保无人机主要是指利用现代遥控技术进行远程播种、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目前其主要由喷洒机构、导航飞控、飞行平台三部分构成[1],能够适应多种病虫害防治环境,具有无差别、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因此将其应用于玉米病虫害防治具有十分明显的价值。
通过对比玉米病虫害人工防治技术和植保无人机应用全流程和成效发现,后者相较于前者主要有以下优势:第一,安全、高效。植保无人机通过高空喷洒方式喷洒药剂,能提升药剂覆盖率和效率,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接触农药,保障了病虫害药剂防治的安全性;第二,成本较低。由于植保无人机的空中优势,因此其能喷洒的药剂均匀度更高,继而更好的附着于玉米作物上,因此能有效降低药剂使用量,从而降低防治成本;第三,操作方便。由于植保无人机构成较为简便,比如简单的飞行控制系统等,因此其上手非常快[2]。
要想完成对玉米植保无人机病虫害推广的作用,相关技术人员需注意其具体应用路径,具体而言:
为及时发现玉米植物病虫发病时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避免后期投入更多的药剂和影响玉米最终产量,应利用植保无人机摄像头功能,在玉米容易患病,容易受到病虫害侵入的阶段进行定时拍摄,比如通过植保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发现苗株矮化,心叶没有正常展开,白色条斑出现叶鞘等,需立即采取相应对策,如用喷洒稀释200~300倍的0.5%菇类蛋白多糖水处理[3]。
针对已经出现病虫害的玉米田间管理,第一,种植人员应通过植保无人确定具体发病位置,并到现场实际观察病虫害发病阶段,若病虫害影响较小,那么可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相关药剂,以消除病虫害,若无法根治那么应及时止损,比如清除病虫害病株,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植保无人机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可避免发病病株影响周围健康玉米苗株的健康;第二,种植人员应依据植保无人机回馈和现场检查情况,合理选择药剂,如玉米锈病,应使用稀释4000倍的25%丙环唑乳油。再如若发现为红蜘蛛,那么可采用稀释3000~4000倍的1.8%阳帆,或1000~1500倍甲氢噻螨酮乳油进行处理。
在利用植保无人机喷洒药剂后,相关人员应依据药物特性,定时观察喷洒和防治效果,并依据观察情况汇总本次防治数据记录成册,以为后期防治或选种奠定了良好基础[4]。具体而言:利用其植保无人机摄像功能,观察病株恢复情况,若恢复较好,那么应汇总防治方式和技术,若效果较差,应分析飞行高度、喷洒喷头、药剂配比、药剂是否匹配以及是否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等,如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等,并依据分析结果,再次进行喷洒作业或其他有益于病害防治的活动等,然后收集本次防治经验。
在该项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推广人员应阐明注意事项,以避免影响推广效果:第一,操作人员需进行为期10~15天的使用培训,以避免因操作失误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第二,要避免极端天气作业飞行。要禁止在雨天飞行,要严禁在风力天气作业,比如风力大于4级或6级;第三,要注意控制地理因素。一是要注意作业10 m周边无障碍物,如电杆、高压电线、防护林、房舍等。二是要事先准备好起落点。三是在操作人员的视野应高于飞行器的高度,以便能及时掌握飞行设备状态。四是作业地区应有便于行走的田间路径;第四,要注意安全操作,一切操作要以安全为主。设备飞行路径应避开人群,即不能在人群侧面或上空飞行。同时,若在操作过程中发生诸如浸水、碰撞及坠落等情况,需在完成安全测试后在进行飞行[5];第五,要依据飞行设备电量或油量控制飞行距离。一方面操作人员要在飞行前检查设备电量或油量是否充足,若不满足情况应及时加油或充电。另一方面操作人员在飞行中应密切观察设备电量,以避免因电量不足而出现坠机事件。
综上,在现行玉米病虫害防治体系中植保无人机拥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可提升玉米种植效果和质量,并为社会玉米产量需求供应奠定良好基础。因此要重视该项技术应用方式,并依据该项技术的特征、应用方式及注意事项等,对其进行适应推广,以助力该项技术深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