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舆情监测处)
9月新闻舆情总量近12.3万篇,较8月增加14.7%;微博总量近47.6万条,较8月增加48.7%。总体看,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最受关注,舆情热度再攀新高,新闻和微博舆情走势均在23日达到最高点。本月,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相关的规划保障持续推进,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成功举办,《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发布,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小康的积极态势备受期待。生猪市场“量足价跌”继续成为报道热点,农业农村部持续调控生猪产能受到肯定。国务院督查组通报部分农村地区惠农资金浪费、惠民工程成“摆设”等问题,引发跟进报道。此外,黑龙江、安徽农村重大交通事故牵动舆论,部分农村地区大龄青年娶妻难现象也被关注。
微博方面,中国农民丰收节受到聚焦,礼赞丰收成为网民主流表达。“走进乡村看小康”也是高热话题,网民晒图展示浙江新农村建设,微话题“浙江的农村有多豪华”阅读量达2.6亿次。河南暴雨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被关注,短视频“河南两老人1米深积水中抢收玉米”的观看量达到433万次。微信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致贺和讲话成为传播重点。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在乡村治理、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的部署规划引发集中关注。
9月三农新闻舆情走势图
9月“三农”微博舆情走势图
>>>各地欢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舆论关注热情再攀新高 <<<
9月23日,中国迎来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社会各界共庆五谷丰登、共享欢乐喜悦,引发舆论关注热情的持续高涨。从报道情况看,截至9月30日,丰收节相关舆情总量83.7万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84.4%。新浪微博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中国”“向亿万农民致敬”等56个微话题,阅读量累计达到52亿次。农视网【中国三农发布】在快手、微博等平台矩阵式发布相关内容,视频播放量共计1653万次。从评价情况看,舆论对丰收节的重要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人民日报》等媒体指出,丰收节既是新时代重农强农的生动象征,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的鲜活注脚,丰收节正在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现代化治理、农民高素质提升的加速器。舆论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1.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慰问广大农民和三农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等论述引发热烈反响。舆论表示,这是总书记连续第四年对丰收节致以祝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民的深情厚谊和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们下一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关注中国农业喜获丰收。各地金秋收获季的丰收图景成为报道热点,全国农业丰收盛况引发积极舆情效应。新华社等媒体通过短视频、AR等新媒体技术,带来沉浸式、全景式的丰收体验,引发舆论浓厚兴趣。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的《70秒看中华大地丰收图景》,视频播放量达到171万次。粮食丰收再次成为关注焦点,“秋粮长势良好”“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主要粮食产量超30年稳居世界第一”等表述频现互联网。新浪微博设置的微话题“中国主要粮食产量超30年断层式第1”,阅读量达到1.5亿次,相关视频播放量达到337万次。舆论表示,丰收节展现了农业金色前景,展示出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
3.致敬农业从业者,关注新农人。丰收节勾起了各界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怀念,“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甜瓜大王”吴明珠等科研巨匠的感人故事也被大量传播。“为中国人吃好饭这些院士倾尽一生”等微话题接连出现,阅读量共计达到6.6亿次,相关视频播放量共计超过2000万次。各地的“科研新农人”“企业新农人”“电商新农人”等也被积极关注,微话题“中国农民可以有多潮”阅读量达到1.2亿次。舆论纷纷在互联网喊话,向亿万农民致敬,向所有“腿上有泥、心中有光”的农业从业者致敬。
4.关注丰收节活动盛况。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长江流域三地同步举办,丰收联欢会、“种业振兴”希望之种接力、红色文化传承、稻作文化科普、乡村振兴促进法普法直播等活动精彩纷呈,广泛吸引舆论目光。中央电视台《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首次设立外景主会场,将建党百年主题贯穿全篇,唱响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时代旋律,多角度展现中国农民的精气神,被称为“丰收视觉盛宴”。此外,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展多元化的产销对接和促消费活动,引发线上线下的踊跃响应。舆论表示,丰收节活动增添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在全社会凝聚起了重农强农、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值得点赞。
>>>农业高质量发展广受期待 节粮减损引发共识 <<<
9月,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相关的保障举措持续实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广受期待。上旬,六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农业农村部随后举行新闻通气会对《规划》的目标任务进行全面介绍,引发大量宣传报道,“首部农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出台”成为传播重点。《经济日报》等媒体指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有了路线图,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激活市场动能、科技动能和制度动能,以绿色发展实现金色丰收,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作出努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旬,《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正式印发实施。国务院新闻办随后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针对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如何建”等问题予以深度解读,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受到聚焦,《人民日报》就此发文《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还有舆论建议各地完善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发挥最大效益和长远效益。此外,多方持续发力推动种业振兴,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研发相关的保障举措广受关注。农业农村部启动秋季种子市场检查、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中国农科院启动实施“强种科技行动”等相关消息引发媒体汇总报道。舆论表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向纵深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加速落实,种业振兴驶入“快车道”。
9月,粮食减损也是关注热点。9至11日,山东济南举办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受到聚焦。中国在节粮减损方面的积极成效受到各界高度评价,国际携手粮食减损对世界粮食安全的促进作用赢得舆论广泛共识。同时,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并召开视频会,强调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生产机械化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并对秋粮机收减损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舆论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减少机收环节损耗相当于增加了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做好节粮减损这道“减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世界温饱问题尤为重要。
>>>产能调控破解“猪周期” 拉闸限电波及养殖业 <<<
9 月,全国生猪市场“ 量足价跌”“养殖总体亏损”等情况继续受到舆论关注,“猪周期”成为热点议题。中央电视台指出,生猪产能从滑坡到恢复,猪价从高点到回落,本轮“猪周期”用时最短。《经济参考报》指出,在2018年至今的最新一轮“猪周期”内,猪价涨跌速度快,价格波动剧烈,诱发因素更加复杂,堪称“超级猪周期”。同时,本轮“猪周期”在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被关注,舆论认为保持政策稳定、加强产业调控是破解“猪周期”的对症之策。由此,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下简称《方案》)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肯定。《经济日报》指出,《方案》的出台是生猪政策保障体系不断优化完善的体现,有利于完善生猪稳产保供综合应急体系,实现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每日经济新闻》指出,《方案》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从生产端提升猪肉供应稳定性,如果执行好将使“猪周期”波动变得平缓。
9月,国内多个省份相继拉闸限电,各地养殖业受到的影响引发关注。《南方农村报》报道,全国大部分地区饲料厂生产受到限电等因素影响,当前正是加紧投喂赶上市的高峰期,若饲料不能及时供应,养殖户可能出现断料。搜猪网报道,“限电”大潮波及养殖业,仅湖南就有66家饲料工厂限电,这些饲料生产企业日加工饲料21810吨,持续限电停产将影响约1834万头生猪和4697万羽家禽的饲料供应。还有舆论表示,如果拉闸限电成为常态,各地的饲料厂将掀起新一轮的涨价潮,终端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也将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