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下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以“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为例

2021-12-25 09:43:52刘润喆徐双军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劳动法专业课劳动

刘润喆,徐双军,王 徽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思政的形式之一,在高校中长期以来未受到广泛的关注,导致隐形思政缺失了关键的环节——专业课程。[1]2020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使专业课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2]2019年12月至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不断。为了进一步响应防疫的号召、落实新冠疫情期间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高校全面组织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如何实现思政教育的云端教学,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力量,创新和拓宽课程思政新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3]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是面向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分支,教授学生学会用劳动关系管理以及劳动法相关理论与制度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现代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小到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的就业问题[4],都会涉及劳动关系管理。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劳动关系相关问题更是被提到一个新高度,突出劳动关系的技能与应用内容是思政内容紧跟国家形势的体现。[5]根据该课程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有效结合防疫形式,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创设情境,将其课程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线上教学实践中。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搜集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环境及影响因素,并基于新形势下的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传递劳动关系、劳动法律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道德情操、法治精神、维权意识、劳动教育、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实现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层次融合,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为了使课程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贯穿到教学中,应当找准适当的思政切入点,如果结合不好,很容易陷入到思政、专业课“两张皮”的困境。[6]为此,团队成员在认真梳理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适当拔高,剖析课程自身的思政元素,并选取能够与疫情巧妙融合的引申角度,创设“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表1),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实现课程知识点与隐形思政资源的自然过渡和无缝衔接,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的育人作用,实现了德育和智育的双线融合。

表1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思政案例库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学模式

1.基于树立学生法治观念的课程思政教育。在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产生的背景和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提炼出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性质这一思政元素;通过讲解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总结出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作为公民必须守法,作为公司也要依法依规对员工进行管理。[7]随疫情而来的除了春节假期的延长,还存在着患病期、隔离期与医学观察期间的劳动关系中止或者工时、工资管理等问题,通过结合疫情期间国家做出的一系列关于维护劳动关系、解决有关问题的通知和规定,使学生体会到国家法律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这样,利用思政元素的巧妙植入,转变学生的思想,树立学生的法治精神,使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完成课程育人的目标。

2.基于培养学生爱国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在讲解劳动保障问题时,穿插了疫情防控期间国内外对于医护人员权益保护的对比。医务人员无疑是战胜疫情的中流砥柱,在充分保障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权之外,给予每天额外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工作津贴,各大旅游景点和相关企业机构为医务人员提供充分的福利,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人民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对照芝加哥一名女护士因防控中连最基本的医用外科口罩都没有而被迫辞职的新闻,疫情期间国内外医护人员的待遇差距明显,这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给学生上了一堂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他们了解中国在抗疫行动中展现的精神和力量,为生在中国而感到自豪,号召同学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报效祖国。

3.基于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思政教育。在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教学实践中,在劳动规章制度的相关章节教学引入企业对优秀员工素质的要求,可以引领学生从现在开始树立职业目标和方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关键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未来职业适应力。通过讲解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合同订立、履行及履行后等阶段双方当事人必须讲诚信严守诺言,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帮助学生找准劳动关系管理的定位,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4.基于宣扬抗疫英雄事迹的劳动素养课程思政教育。在疫情期间,涌现出了大量的抗疫英雄事例,有长期奋战一线年过80的钟南山院士,有奉献出年轻生命的英雄医生李文亮,也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样在疫情期间贡献自己力量的平凡人。这些疫情中最美劳动者就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最好的活教材,势必会引起学生的精神共鸣,激励学生提高劳动热情,为家庭、社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5.基于树立学生维权意识的课程思政教育。受疫情影响,各地出台了特殊时期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的应急措施,但也存在各地标准不一、部分规定不够具体等问题,劳动者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劳动争议案件增加。[8]正和岛发布的《企业抗疫需求及应对状况》报告显示,近40%的企业在员工居家办公的工资计算问题上存在困扰,近1/4的企业担心劳动关系纠纷问题。在这个特殊情形下,劳动者应该理解用人单位的不易,但如果涉及严重违法或者已经威胁到基本生存时,忍气吞声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有更多的劳动者选择启动维权程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9]这些知识能够与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等知识点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到法律维权就在我们身边,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6.基于疫情对劳动关系的冲击与应对的课程思政教育。新冠疫情导致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滑,给劳动关系领域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10]很多企业被迫停工、停产,特别是一些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企业生存问题堪忧,为减少成本,规模裁员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劳动关系的紧张。部分企业通过减少用工的方式进行自救。据中国社科院等机构的调查,有超过1/3的企业减少10%-30%的用工,近15%的企业减少用工比例将超过30%[11],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此同时,这次疫情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共享员工”新型用工模式被广泛应用。“共享员工”模式是指企业间可以自由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短期调配,能够灵活应对特殊时期造成的劳动力需求的巨大差异,达到多方共赢,在新零售行业的应用最为广泛。但随之而来的“共享员工”签订合同的性质问题、社保和工伤等问题也亟待进一步协商和解决,成为新形势下劳动用工管理的新课题。[12]这些前沿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深入思考,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探究,利用疫情防控这部实践教材,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能力提升。

三、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学实践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是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教学受众面广、知识连贯性强,但学生由于缺乏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专业知识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很难产生共鸣,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在知识点中融入疫情防控等课程思政的内容,能够赋予知识点以温度,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其学习动力,引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感悟。在课程思政目标引领下,一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专业课和思政教育的联动作用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改革创新,如融入案例教学、翻转课程等方法,改变了专业知识教学的单一模式。

针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课程性质,并且考虑到学生没有相关的法律背景和实践经验,在课前预习方面,选取源于现实、源于生活的案例导入,在让课程接地气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针对知识点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教师讲授及习题演练强化和加深学生的理解;针对课程思政的引申点,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总结体会,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空洞说教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在其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13]

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部实践教材,把当下热点话题恰到好处地渗入教学内容中,讲好劳动法的故事,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开阔了学生视野和思维[14],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劳动关系实务操作的同时,也对这次疫情的安全防控和进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化困难为机遇。这样,不仅能够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将教学中原有的失控感、焦虑感变为新鲜感和成就感,提升教学效果。

四、结语

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针对性、实效性”[15]。本文根据“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构建了课程思政案例库,进行了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将以疫情防控为背景创设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后,更易激发学生的共鸣,对学生的内心触动更大,可以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一些疫情中的热点问题,如停工停产、规模裁员、失业与救济、共享员工等,都与本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变个花样去提问和思考,效果就截然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得出结论,远比空洞说教达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其中,出谋划策,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与疫情防控实际紧密结合的同时进一步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也可以为后疫情阶段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劳动法专业课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法教育实践研究*
区域治理(2021年52期)2022-01-01 16:13:14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热爱劳动
2018劳动法规定:员工因降薪调岗而辞职,单位必须支付补偿金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贯彻《劳动法》 且行且完善*——我国劳动立法的发展与完善
劳资冲突背景下的中国劳动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