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科技活动对视障学生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

2021-12-24 05:13钟琳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士课外科技

钟琳

[摘要]课外科技活动是学校实现全面发展培养目标、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科技探索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品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组织视障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未来。

从党的十七大“关心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支持特殊教育”,到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办好特殊教育”则意味着不仅要有特殊教育,更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

国内的视障学生大都就读于盲校。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善良、可爱、阳光,需要人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需要教师用特殊的教育方式,倾注更多的心血去教育他们、训练他们,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快乐成长。盲校的主要社会责任是让视障学生尽量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得到锻炼,进而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而组织视障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就是其中一种形式,这一形式对视障学生素养发展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呢?

一、组织视障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1、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

目前中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已达850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6.34%。视力残障约877万人,约占残障人士总数的10.32%,这个比例相对较小,因此一般人潜意识中,把视障人士与其他残障人士混淆,根本不了解视障学生。组织学生进行科技交流学习活动或者竞赛时,外校人都很好奇:视障学生有必要参加科技活动吗?他们印象中的视障学生应该呆着教室里,被人照顾。每次遇到此种场面,作为盲校教师都会耐心解释,并让视障学生尽量多地与普校学生或者社会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展示,通常都会让社会人士感觉到视障学生的生活不可思议或很“厉害”。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视障学生的生活,我校科技小组教师专门拍摄了视障学生日常生活的視频进行宣传展示。

口头宣传力度小,但通过组织视障学生的课外科技小组活动,让视障学生参加省市级与普校的科技竞赛活动,再通过电视台,报纸、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旧媒体对赛事中视障人士表现进行报道则可以形成良好的宣传效果。长期如此,多渠道的报道,向社会宣传正能量的同时,将会有更多社会人士认识残障人士、了解残障人士,为未来的融合教育创造条件。

2、与普校学生公平竞技,少一些怜悯多一些尊重。

在组织科技竞赛活动中,不时会遇到比赛规则中特别优待视障学生,或者独立设置视障组别,不参与普校的比赛的情况。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竞技,会让视障学生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照顾”,同时不利于普校学生对视障学生的尊重,容易导致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视障人士。所以,笔者提倡对待参赛的所有选手应该一视同仁、同一标准、公平竞技。组织学生的竞赛的目的是什么?当竞赛中没有了最基本的对人的尊重,竞赛便变得没有意义。不是所有有视障人士参与的比赛都必须办成残奥会。究其原因,是很多科技项目竞赛活动的承办单位的人不是很了解视障学生,这就需要盲校教师代替视障学生去解释和沟通,并争取改变这一现象,为视障学生营造更公平、和谐的成长环境。

3、发挥听觉特长,并纠正不良语言习惯。

听觉对于视障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信息输入端口,由于长期的训练,视障学生的听觉敏锐度普遍比普通人高。例如,视障学生利用读屏软件来操作电脑和手机一段时间之后,视障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明显提升;读频软件发出操作指令的声音速度很快,普通人甚至还没听清指令,视障学生已经完成好几步操作。利用这个能力,他们能够轻松地完成声音、音频或者背景音乐等的编辑和制作,往往做出来的作品更加细腻、贴切。

然而这种技能背后也有弊端:视障学生日常频繁接触机器发出的声音,慢慢的他们自己说话也会变得又快又呆板。课外科技活动中,给学生做朗诵培训的教师经常反映这种情况。纠正这一现象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让视障学生的朗诵变得有感情色彩。而参加科技活动就是很好的一个纠正发音的机会,视障学生在听其他学生和社会人士说话的声音,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也能逐渐纠正不良语言习惯。

4、生活技能的提升。

课外科技活动中的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种集科技、体育、竞技与趣味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是视障学生非常热爱的一项课外科技活动。参与该活动训练的视障学生,利用测向机的测向,并在教师的领跑中能够记住找过的电台方位,找过3个台之后就会形成一张“心理地图”,经过长期的野外训练可以很好地锻炼出一种空间定位能力,可以帮助视障学生尽快锁定目标的方位。这种能力在他们生活中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心理地图”的形成是学好定向行走的前提,而盲人日常的行走是离不开定向行走这一技能。“心理地图”有助于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视障学生定向行走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应用“心理地图”,视障学生课间操时间可以独自到空旷的操场排队,可以在没有任何其他人的帮助下大概找准自己站的位置。一条路走过几次之后,该上坡或者有阶梯等障碍不用提醒都可以提前预知并很好地跨过障碍。

5、提高视障学生与人的沟通能力。

在视障学生的社会交往中, 我们常常可看到: 视障学生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与家庭当中,不愿独自外出与人交往;视障学生交往的对象多只限于同学、家人和其他社会视障人士;视障学生与外界交往多采用电话和聊天软件做工具;视障学生与人交往多带目的性, 且交往内容的信息量较少;视障学生的交往手段主要是语言,而在使用语言进行交往时, 表达能力和交谈的艺术性较差; 视障学生参与社会性活动的热情不高等。究其原因:无论在家里,学校都没有充分的条件让他们与社会接触,家里人要么存在观念问题,要么忙于生计;盲校也一般都是封闭管理。

組织课外科技活动,为视障学生营造更大的交往空间,使视障学生亲自参与社交,有助于锻炼交往能力,获取不同的信息,积累交往的经验,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活动的组织要有意识地为视障学生创设交往的情境,为视障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让视障学生与普通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或者同台竞技等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视障学生与不同社会人士直接交往的空间,开拓学生视野,增长社会阅历和经验,以便在交往中更好地实现角色的变换,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6、提高科技素养。

组织课外科技教育活动要注重探索实践,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教师必须重视从学生小时候起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包括必要的科技知识、科技能力、科技精神和科技态度以及对科技本质的理解;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视障人士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增强他们的科学技术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鼓励视障学生为视障人士创造更贴切实用的无障碍科技产品,并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与课外科技活动,能充实视障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走出去,与社会接触。与普校学生同台竞技,看到自身与他们的差距,可以引导视障学生用平常心看待自身生理缺陷培,培养视障学生努力拼搏“不服输”的志气,树立目标,坚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全场的掌声,提高视障学生融入社会的自信心。

二、根据视障学生生理特点,扬长避短,合理选择活动内容

视障学生接触陌生的东西,总怀着忐忑的心理,并需要更多时间去摸索才能慢慢熟悉起来,也就意味着经常需要手把手去教学。

教师要注意他们的体育活动能力比普校学生整体不止差一点点;由于视力障碍,使得他们缺乏体育竞技中最基本的要素——动作协调。除此之外盲校的体育课还需要纠正坐立行走的姿势,强调这些对于他们盲相和盲态的改善。要求这些方面跟普通人一个标准,难度非常大。

教师可以多开展语言交流和思维想象方面的项目。但要注意,他们在外面常受到其他人异样的眼光甚至不良言语攻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在外运动和沟通的自信心。

根据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广州市启明学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近6年,笔者组织或参与过“视障青少年的科技探索活动——包括植物认种,广播艺术探究,科幻画”,“无线电阳光测向”,“非视觉摄影”,“观鸟活动”(低视力学生利用望远镜参与观鸟活动),“科技作文”和“垃圾分类”等活动。

三、组织视障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流程

广州市启明学校开展的项目是根据视障学生的特点而申请的,实施时间都是课余或节假日时间,项目实施主要包括以下流程:1、邀请专业老师(一般是高校教师或者俱乐部教练等)给科技小组学生培训;2、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训练;3、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活动,包括:与普校学生交流学习、到科技馆,广东电台等实地学习、公益演出、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实践活动。4、参加省市级比赛,与普校学生同台竞技等等。

四、课外科技活动取得的职业社会效益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智力正常的视障学生在盲人学校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接纳视障学生的普通高中和大学只有几所,可选专业非常有限——只有音乐教育和按摩相关专业两种。况且,能考上大学院校的视障学生毕竟还只是少数,大部分视障学生只能选读盲人按摩专业的职业高中。

组织课外科技活动让视障学生获得各项荣誉、奖项,更应该讲效益,这个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尽量让更多适合视障学生的职业教育的社会团体参与进来,共同培养或发掘视障学生的闪光点。现在已经有社会团体公益式地给学生提供长期的帮扶。例如,某图书馆组织国家一级演员,连续5年义务定期给学生进行在讲故事、朗诵、播音主持等方面的培训,并提供舞台让视障学生与普校学生同台竞技。

笔者呼吁应多让视障学生走出去,到校外去多交流学习,看看外面的世界需要怎样的人才,尽可能的让视障学生参与到各行各业中去体验学习。让视障学生打破思想禁锢,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让视障学生朝着自己的兴趣提前设定自己的理想职业而做好充分的准备,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粗略统计:至今已有7名长期参与课外活动的学生考上大学,有3名学生在参加公益演出中受到企业的青睐,获得与声音相关的工作机会。

通过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探究这类具有社会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志愿团体参与进来,组成一种社会志愿服务系统。让更多的视障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掌握一技之长,并成为他们谋生的手段,实现自食其力,最终走向自强自立,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沈家英,陈云英,彭霞光等编著.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2]罗观怀.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特殊教育水平[J].教育导刊,1999(Z1):84-86.

[3]布文峰.论视障学生社会交往障碍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1(1).

[4]朱管明.视障学生定向行走“心理地图”的形成及其应用[J].教苑,2012(3).

猜你喜欢
人士课外科技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WHEELS IN MOTION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