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霍尔木兹海峡是“世界油库”波斯湾的唯一出海口,对全球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海峡周边情势复杂,通航安全充满变数。我国45%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霍尔木兹海峡是必经之地,维护海峡通道权益和安全至关重要。必须加紧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全面提升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开拓多元、安全、稳定的能源进口通道,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霍尔木兹海峡; 海上战略通道; 海洋强国; 能源安全
[中图分类号] E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12-0048-04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结合部附近,是“五海三洲之地”咽喉要道,是“世界油库”波斯湾的唯一出海通道。可以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主导权。谁控制了波斯湾,谁就控制了世界石油。谁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谁就控制了世界石油的阀门。霍尔木兹海峡对全球、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影响极大,维护海峡通道权益和安全至关重要。
世界油库的海上咽喉通道
霍尔木兹海峡西连波斯湾,东接阿曼湾,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联酋和阿曼,东西长150公里,最宽处97公里,最窄处38.9公里,平均水深70米,最深处219米,最浅处10.5米。海峡中多浅滩、礁石和岛屿,实际可用于航行的安全水道十分狭窄。国际主航道距阿曼海岸10—12海里,顺海峡自然走向,分为进出两个航道,航道宽约2.5海里。
波斯湾是全球石油输出最多的“石油宝库”。石油输出目的地主要是东亚、南亚、北美、大洋洲和欧洲国家。海上航线主要有3条:第一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第二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好望角—大西洋—欧美;第三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东亚。波斯湾石油出口到世界各地的海上路线,霍尔木兹海峡都是必经之地。
“海上战略通道的战略价值,取决于其地理位置和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1霍尔木兹海峡作为中东的重要咽喉通道,历来是东西方国家间经济、贸易、文化的重要交通要道,该海峡是“世界海上石油贸易量最大的运输節点,占世界海上石油贸易的29%”。2“海湾石油出口的90%,即国际能源市场上2/5的石油贸易量要经过此地。”3因而,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油库阀门”和“世界石油咽喉”,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供应的“石油瓶颈”和“生死攸关颈动脉”。
波斯湾地区民族众多,国家间关系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与教派冲突频发,不仅使得能源航道容易受到威胁,而且油气田以及油气港口也容易受到袭击,加上世界大国在中东利益交汇,更是加剧了霍尔木兹海峡周边国际环境的复杂性、敏感性和脆弱性。一是自然条件复杂。海峡地处亚热带沙漠地带,风向多变,沙暴频发。海峡航道狭窄,水流湍急,岛礁和浅滩多,庞大的油轮极易触礁搁浅,造成漏油、沉船甚至堵塞航道。二是领土争议。伊朗与阿联酋海域内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素有“海峡三闸”之称 ,堪称海峡“门闩”,具有关键性开闭作用,两国在三岛领土归属上都互不相让,多次谈判未果。目前这三岛由伊朗占领,伊朗在阿布穆萨岛附近建有反导和防空基地。三是冲突风险大。海峡周边地区地缘环境复杂,民族、宗教、资源矛盾不断。有的国家内部政局不稳,形势多变。美国在巴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等国设有军事基地,域外大国军事介入使得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同时海上恐怖活动对通道安全威胁较大。四是封锁阻断问题。由于海峡航道狭窄,极易通过武力、水雷或者沉船等对海峡进行封锁或部分封锁,正常运输就会被迫停止,引起连锁反应。五是海峡管控。美国近年来强化了对海峡的控制权,持续对波斯湾地区进行深度干预,直接影响海峡通航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六是海峡地位。由于海峡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海峡通道的排他性和垄断性控制权的争夺,成为海峡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美国以海峡属于国际水域为由欲加以控制,在海峡周边国家设置了系列军事基地,并从2010年5月开始扩建位于巴林的第五舰队司令部基地。
域外大国对海峡的关注及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价格猛涨,美国与石油大国沙特达成“不可动摇”的协议,美元被确定为石油交易的唯一定价货币,欧佩克及其他产油国也认可了这一机制,形成了石油美元的强势地位并延续至今,美国以特殊的全球经济金融地位,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维持着石油美元全球环流,填补财政与贸易赤字,继续维持美元强势货币地位,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美元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对作为“世界油库”的波斯湾和作为“咽喉要道”的霍尔木兹海峡,不仅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在现实中也采取了系列重要行动。美国先后于1986年、1999年、2002年3次把海峡列为必须要控制的海上咽喉通道之一。1控制全球海上咽喉要道,成为美国巩固霸权和牵制其他国家的重要棋子。因此美国不遗余力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加强控制霍尔木兹海峡,甚至不惜以武力或以武力威胁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霍尔木兹海峡水域涉及伊朗、阿曼和阿联酋三国。由于阿曼和阿联酋与美国军事关系密切,所以海峡事务由表面上的三国事务,往往成为了实际上的美伊对抗阵地。自1979年伊朗革命以来,美伊关系始终牵动地区局势变动,2015年伊核协议达成后局势有所缓和,但此后不久,2018年特朗普政府退出协议并加码制裁伊朗,之后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还强行对伊朗石油施行“零出口”政策。对此,伊朗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与政策,多次声称要以封锁海峡作为还击。在此影响下,美、以、沙与伊朗之间的矛盾与对抗,成为地区的主要矛盾。
毋庸置疑,美国在军事上对伊朗有绝对优势,但伊朗在中东的实力和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在海峡和中东地区,伊朗是唯一有能力与美国相抗衡的地区大国,也是能够借地利之便以自身实力对海峡进行封锁的区域强国。借地利之便,伊朗能够充分通过鱼雷战、快艇战、导弹战等,给美国在霍尔木兹海峡周围的行动造成巨大影响,加之伊朗可以微小代价封锁或阻塞海峡,而疏通航运则是一项耗时费力花大钱的旷日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大规模海军、空军参与,需要动用地面部队保护和干预,需要组织大批的工程装备和人员,使得霍尔木兹海峡周边局势更具复杂性、敏感性和脆弱性。
除了美国在波斯湾有重要战略利益和强大军力存在外,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域外大国利用各种途径,大力发展与霍尔木兹海峡周边国家关系,积极强化在该海峡的存在感。
就俄罗斯来看,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加强了与伊朗、阿曼、阿联酋等海峡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关系,尤其是俄罗斯国防部长在2000年12月访问伊朗后,两国就“军事原则”和“共同的挑战和威胁”进行协商,“这意味着两国建立了非正式盟友关系”。1此后,俄伊两国关系继续得到巩固,在推动伊核会谈和伊核协议过程中,俄罗斯发挥了独特作用,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加大制裁伊朗之际,俄罗斯给予了伊朗重要支持。
就日本来看,日本是个资源缺乏型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几乎全靠进口,其中石油进口量的3/4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2因此,日本非常重视与霍尔木兹海峡周边国家合作,也重视与美国的合作。日本除了配合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中东战略,也以自己的经济实力与海峡周边国家開展合作,例如,1991年日本向海峡地区派遣扫雷舰队,此后派遣50名自卫队员参加中东的维和活动,2004年日本与伊朗达成协议联合开发阿扎德甘油田,当特朗普在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并加码制裁伊朗后,日本保持了一定的政策独立性。
就印度来看,由于印度离霍尔木兹海峡较近,波斯湾石油便成为印度的主要进口来源地,目前约占印度进口石油来源的2/3。为了加强对印度洋的“区域控制”,强化扼守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战略航线,印度在尼科巴群岛和安达曼还建立了东部海军司令部。此外,印度还把控制海峡和航线作为牵制他国或者引起他国重视的重要战略筹码,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运作。
海峡通航安全对我国意义重大
中国是当前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2.37亿吨,2019年猛增到5.05亿吨,2020年达到5.42亿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3近年来,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45%左右来源于中东地区,石油运输需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同时,我国大连远洋、招商局、中远海运、长航油运、中海发展、中国能源运输等油轮公司70%以上的油轮运力要通过该海峡。海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中国的石油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西行商贸的重要航线。我国的西行商贸航线,经阿拉伯海和红海港口,发展西亚与非洲海上贸易,霍尔木兹海峡都是必经之地。2018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83657亿元,进、出口分别为37179亿元、46478亿元。4其中,中国与伊朗、阿曼、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科威特、伊拉克、巴林的双边贸易额分别为350.42亿美元、217.63亿美元、458.89亿美元、632.82亿美元、116.29亿美元、186.56亿美元、303.98亿美元、12.85亿美元。5这些双边贸易,绝大部分是通过海上贸易的形式实现的,而霍尔木兹海峡正是中国与这些国家开展贸易的咽喉要道。
霍尔木兹海峡事关中国的国家利益,事关中国的能源安全。能源安全是供应安全和需求安全的结合,石油消费国和资源输出国之间更多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霍尔木兹海峡作为波斯湾石油出口的唯一通道,其重要性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必须积极发展与霍尔木兹海峡周边国家的合作共赢新型伙伴关系,推动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保障霍尔木兹海峡航行安全和石油进口安全,形成“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12016年1月19—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中东之行,对沙特、埃及、伊朗三国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强调,解决“中东之问”,化解分歧,关键要加强对话。破解难题,关键要加快发展。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解决热点问题,停火是当务之急,政治对话是根本之道,人道主义救援刻不容缓。我们要抓住未来5年的关键时期共建“一带一路”,确立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做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东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2习近平主席中东三国之行,展示了中国对中东国家更加积极进取的新外交战略,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的全方位务实合作更加深化,对于维护我国在中东地区的通道安全和国家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着力构建我国能源安全新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3中国应积极推动建构海洋命运共同体,充分利用国际体系秩序和国际石油市场交易规则,持续增强“脱离海湾”的能力,尽量规避产地风险、路线风险、运输风险,确保石油进口安全。要形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4我国既要维护好既有石油进口渠道,也要适当扩大从俄罗斯、非洲、拉美、美国等地的石油进口,确保石油供应来源的多元化。要持续开辟新的石油进口路线,如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皎漂港(中缅原油管道)、俄罗斯(铁路线:伊尔库茨克—满洲里、俄—哈—阿拉山口。管道线:安大线、斯大线。海运线:北极航线。)等路线。要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身份,积极参与北极油气开发,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通过通航时间短且安全性好的北极航线,逐步提升运输安全度并提高运油能力。要建设海洋强国,积极经略海洋,加强有关海外港口建设,增强海外利益保护能力,走向深蓝并常驻深蓝,同时开展国际互信交流,支持多边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和海峡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梁芳.海上战略通道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谢剑南,青岛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 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