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应用第二次交流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之后,召开的第二场课程应用交流会。会议通过工作报告、专家讲座、课例分享、专题培训、参观体验等多个环节,提升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以下简称“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小学阶段授课教师的人工智能基本素养与教学能力,进一步保障了课程开设质量。
中央电化教育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部主任黄旭光做工作报告。她从工作背景、研发阶段、试用阶段、规模化应用阶段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主要进展,重点解读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推进“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常态化与高质量应用的三大重要举措——征集优秀课例、遴选培训师和培训基地、培育教研工作室,并提出了学校深化“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应用的“三大抓手”——一是保证课时、常态应用,二是勤于反思、反馈意见,三是加强教研、提升质量。
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工作组组长,人工智能教育小学版教材主编、初中版教材副主编,互联网教育数据学习分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杨鸿武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的专家讲座。
杨鸿武从人工智能简介、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人工智能教育的内涵、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等四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他深入解读了人工智能教育与STEAM教育、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并强调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重在围绕人工智能与人类、人工智能与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主要方面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素养培养将趋于社会化和综合化,人工智能技术将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同时,将逐步形成以人工智能教育为核心,STEAM教育、创客教育、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交叉融合的智能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讲师、人工智能教育小学版教材副主编郭威彤从教材开发、配套资源、教师指南等三个部分,详细解读了《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教育教材(小学版)》。她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素养框架”对教材编写、资源研发、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深入讲解了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设计四环节——感知体验、探究原理、创新实践、总结反思,并与参会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增进了参会教师对课程体系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
会议安排了3堂“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应用课例分享。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西实验小学教师王子勇、湖北省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教师刘佳佳、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校(华侨城校区)教师王曦分别以说课形式分享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小学版)应用课例——“体验智能学伴”“设计校园——AI解说员”“让送餐机器人能看会认(一)”。三位教师的课例分享各具特色。王子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验感知、探究原理、总结评价、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用具,认识与体验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刘佳佳采用项目式教学法,通过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机器“语音合成”的原理,并使用“语音合成技术”实现了AI解说员的功能。王曦以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應用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合作实现了机器人“能看会认”的功能。
会议安排了为期一天的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组成员王雨蒙、赵兰及项目组成员张阵为参训教师详细讲解了人工智能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引导参训教师完成了人工智能课程实验教具操作及编程实践训练,从人工智能课程开设形式、课时安排、活动设计与评价、系统设计等方面对参训教师进行了开课指导,并进行了课例研讨与答疑。
此外,参会教师还参观了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中国声谷体验中心,深入了解并体验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交通、医疗、财务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
中央电化教育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部副主任冯吉兵主持了会议部分环节。中央电化教育馆有关部门同志,有关专家,来自全国14个省份的78所“央馆人工智能课程”(小学阶段)应用学校人工智能授课教师,共2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部分内容进行了网上同步直播,共3万余人在线观看。
(中央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