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计量理论及元关系:概念界限、取向与趋向

2021-12-24 13:39管恩浩李梅华胡文杰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概念界定

管恩浩 李梅华 胡文杰

摘要:教育计量理论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概念界定模糊、研究取向不明等问题,需从概念界定、内容特征、体系范式和发展脉络等维度对教育计量进行梳理。教育学科与文献计量、科学计量、信息计量、网络计量和知识计量逐渐融合,注重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的应用,呈现跨学科、科学性和阶段性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聚焦不同的研究路径,未来将更加注重提升综合学科的人文内涵,强化计量与教育学科特征,深化跨学科理论应用。

关键词:教育计量理论;教育科学;概念界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24-0089-04

教育计量理论来源于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数据计量学和知识计量学。教育计量不仅是教育学同计量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更是教育图书情报、教育信息管理、教育科技管理和教育知识管理等领域的焦点。从不同教育视角通过数学和统计学以数量特征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与印证,从而为政府、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管理决策依据,形成了教育学、计量学、统计学与数学相结合,理论、概念、关系和框架相统一的理论实践共同体。

● 界限:概念辨析

1.教育计量与教育测量

教育计量的研究对象、理论、视角与方法是教育研究的最基本要素,对科学研究活动中的文献、信息、数据和知识等数量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与逻辑推论,以计量导向、研究假设、计量设计、数据搜集、分析数据和铆定结论为研究步骤,形成文字、表格、模型和公示为具体表现的逻辑自洽与思维闭环理论范式。

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运用单位、参照系、量表等方式,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量化研究的过程。教育测量在人才选拔、因材施教、教育评价、教育研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教育计量与教育量化

教育计量是以教育理论和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与大数据技术,以建立教育计量模型为手段,量化分析具有随机性特征的教育变量关系的一门教育学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教育计量和应用教育计量。应用教育计量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事实的教育数据为依据,用计量方法研究教育模型的发展规律。

教育量化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教育资料对活动开展量的规定性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及量度设计和计算技术的改进和发展,教育量化具有更强的严密性和可靠性。

3.教育评价与教育计量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價值增值的过程。

教育计量是指在个体内差异评价、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4.大数据技术与教育计量

大数据是指运用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云计算、分布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感知技术的发展贯穿大数据从采集、处理、存储到形成结果的整个过程。

教育计量是教育评价与量化分析的前沿,在借鉴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信息计量学、知识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学科理论,它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以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不同研究对象为统计单元,运用不同的量化指标反映科学研究活动的数量特征与规律,使人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包括个人、期刊、机构、地区和国家等研究主体的发展水平和程度,共同构成教育活动量化分析的理论基础。

● 教育计量取向:研究内容、方法与特征

1.研究内容

教育计量的研究内容聚焦于教育文献计量、教育工具结构、教育政策变迁、教学关系和教育部门协同。因此,教育文献计量、教育科学计量、教育信息计量、教育知识计量与教育数据计量在科学发展交流的动态性和教育文献的静态性同计量学科研究中具有相似特征,其理论、方法与指标被广泛用于教育科研评价、管理评价、学科评价、人才评价、机构评价和科研学术评价等方面,成为重要的评价范式之一。

2.研究方法

(1)教育文献计量理论

教育文献计量是以教育文献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定律、洛卡特定律、文献统计分析、数字模型分析、引文分析和文献老化规律等计量手段,研究教育文献情报分布结构、功能特点和变化规律,以书目、被引文献、文献指标、作者指标、读者信息与文献工作系统,反映教育研究的程度与阶段、教育研究的力量与走势和转折性变化,以探索研究科学技术结构、特征和规律的教育研究范式。

(2)教育科学计量理论

1969年苏联学者穆利钦科与纳利莫夫以“研究分析作为信息情报过程的科学定量方法”定义科学计量概念,并通过比较、归纳、抽象和概括等方法,对期刊、论文、著作、专利、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计量指标研究,以揭示教育科学发展的时空特征,探索整个教育活动规律的教育科学计量。教育科学计量通过篇目结构、引文来源、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可视化分析法对教育人才、经费与成果客观地进行衡量与评价。

(3)教育信息计量理论

教育信息计量是围绕教育文献情报依靠数据统计、数学建模、引文词频、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量化方法处理与分析教育信息流的动态特征,并探索信息组织、存储、分布、传递、引证和开发利用进行量化描述与统计分析教育内在规律。教育信息计量主要以分析教育信息特征与需求、信息对象比较、信息资源评价交流调查与分析文献信息平稳增长、分级滑动与超越函数等信息发展通过耦合分析、同被引分析和词频分析进行抽样、数据获取、信效度检验和技术分析,对教育信息进行信息形式、逻辑和分析论证演绎与归纳信息发展趋势。

(4)教育数据计量理论

教育数据计量是以经济理论和事实为依据,以统计推理为手段研究数量关系和数量活动规律的量化方法及其应用的教育学理论。教育科研活动中的数据计量是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对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成本和效益等进行分析,以提高教育活动效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5)教育知识计量理论

知识计量是对某一知识领域的载体、内容、活动与影响进行测量的活动。教育知识计量以教育知识体系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质量评价、价值衡量、关联确定与网络构建为计量内容,以文献计量、非物质评估、人力资本测度、知识资本评价和知识可视化等方法,就教育知识载体、内容框架、研究理论、工具方法和应用实證进行计量分析的交叉研究。

3.特征

教育工具结构是关注教育计量的内容结构特征,目的在于通过界定和划分不同的教育计量工具类型,实现对教育内容降维,进而深入分析政策文本的内容特性。

①教育计量的时空结构。对教育信息分布所呈现的状态结构从统一机制、机理和模型与对“信息基本循环过程”中信息现象所呈现的动态结构的计量研究结果进行了理论建构。

教育计量通过自然结构结合社会结构的信息基本循环,以意识作为载体和中介进行传播,信息首先被个体感性直观、知性思维、理性批判而建构到知识结构、情感结构、意志结构。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发生、传播、解释、接受的历时结构承载于意识发生、传播、解释、接受的时空结构之中,关于历时结构的研究必然要深入到知识结构与意识结构。

②教育计量的方法范式。教育计量主要以进行对象化描述的“信息基本循环过程”中所呈现的信息现象为统计与描述手段,运用逻辑与推理进行逻辑建构,对所呈现教育信息对象化描述进行元语言描述,进而对元语言描述进行比较、评价、分析与综合研究。

通过教育计量概念、内容和方法的系统剖析,明确教育计量不仅涵盖教育、管理、行政、行为学和心理学等社会学科,还包含计算机、统计学和数学等自然学科,教育计量同以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文本计算、话语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数据分析的结合基本消除了教育研究的主观介入性,突出了数据分析范式标准的精确性,反映了教育文献计量、教材工具结构、教育改革重点变迁、政校企关系和政策分配等的取向。

● 计量理论关系趋向:研究脉络、展望与纵深

1.研究脉络

教育计量的评价范式、动态模型和工具系统同大数据、条码扫描解码、文本扫描以及语音识别技术等获得教育活动实时动态的数据链,以扩大教育计量研究领域,获取全数据样本。再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数据,用数据库管理工具对数据集进行共现分析、引文分析、聚类分析和数据轮廓分析等可视化处理,并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现。

教育计量以布拉福德定律、齐普夫定律、洛特卡定律和文献增减规律充分运用引文分析、内容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因子分析、耦合分析和链接分析等计量方法对教育活动对象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与分析。

教育计量包含对文献指标等教育文献的计量,对教育科研人员、活动与其中过程的科学计量,对教育文献、实物、事件和数据等信息对象的信息计量,对互联网文本、数据和图片的信息计量,以知识单元为主要计量的知识计量。

2.研究展望

(1)集合思维:从理论内涵到范畴外延

教育计量伴随着计量学科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层次在产生、融合和发展方面的不断完善,将各计量学科子结构融合至教育计量学科整体。

教育计量主要是对现象学与元学体系的形式结构的深入研究,是对现象学与元学体系的形式结构的高度抽象化、形式化。它为计量学科发展提供方法论,解决方法与工具问题,继而指导教学科方法论发展的方向。在教育计量研究中,围绕计量活动的表现、特征、途径和手段,纠正教育行为的错误与偏差,以元学科的范式结构呈现。

(2)研究蓝海:强化政策文本计量

伴随着计量哲学、科学社会学、信息可视化和数据发掘等基础学科的快速发展,通过对静态知识、动态知识、个体结构知识、个体边际结构知识、组织知识与组织结构边界知识在对象、层次、内容、学科、特征等方面进行维度分析、评价与计量,以进一步对教育文本信息进行识别、处理与组合,以便达到教育服务、界定和创新等研究进展。

(3)纵深发展:多个学科与方法的深化融合

以研究综述、共被引分析、文献耦合、数据挖掘和计量数据可视化等方法为起点,以教育研究综述分析、探测教育研究热点与前言、构建教育理论体系与知识结构、把握教育主干理论演进路线、明确教育活动间相互关系、计量教育关键学者和研究机构、判断学科独立性与成熟度与探索教育学科范式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将可视化的时间图谱、共被引网络图谱、词频中心性图谱和序列化的信息元体系等内容进行深度融合。

● 结论

①从内涵维度而言,教育计量学是集教育学、数学、统计学和文献学为一体,定量分析一切教育知识载体的交叉综合性科学。教育计量同文献计量、科学计量、信息计量、网络计量和知识计量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呈现出彼此独立的特征。而从外延视域来看,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推进,教育计量正凭借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基础理论、研究对象和科研范式为核心要素协同演进,呈现计量方式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形成广泛交叉又独立的计量学科。

②基于研究取向可知,教育计量聚焦于文献计量、理论分析、政策变迁和社会网络关系等领域,采用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编码分类和网络分析呈现出时空化、跨学科化和大数据化等特点。

教育计量研究呈现阶段性特点,从早期的文献内容与话语分析发展至内容来源、文本计量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格局,未来将进一步同知识网络和大数据技术相融合,形成融合且独立的二级学科。

③教育计量将计量途径、测量环节和编码层次同教育表现形态、逻辑关系、学科特征与范式规律相结合,呈现出科层性、工具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将计量学科结构范式同教育原理相统一于跨学科理论应用中。

参考文献:

[1]埃利泽·盖斯勒.科学技术测度体系[M].周萍,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3]梁立明,李小宁.SPRU科研选题的词频分析与计量研究[J].科研管理,2003(03):97-108.

[4]姜春林,刘则渊.述评我国的五部科学计量学著作[J].科学学研究,2002(05):557-560.

[5]马强,陈建新.科学计量学方法在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学研究,2001(03):78-83.

[6]梁立明.科学计量学:指标 模型 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7]Fung M K, Chow W W. Measu ring the In tensity of Know l- edge Flow w ith Pat ent S t atistics. Economics Letters, 2002(74):353-358

[8]邱均平.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的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03):217-219.

作者简介:管恩浩,男,硕士研究生,海军勤务学院教学考评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国际化。李梅华,女,硕士研究生,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外语教育、对外汉语教育。胡文杰,男,硕士研究生,海军勤务学院教学考评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结果评价与计量。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国防教育学科“十三五”规划课题海军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策略研究(课题号:JKY20180067)成果。

猜你喜欢
概念界定
基于战略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究
国内外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社会网络研究综述
大学生团员意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析
贵州省“三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研究分析
文化产业园区构成要素研究
大学生精神性研究:概念及测量工具述评
特需医疗服务概念新探讨
海外劳工概念之界定
实践活动——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养成的催化剂
少数民族聚居地课程社会化内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