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投资圈都在谈论元宇宙,相关概念股持续火爆,一些股票也借机涨上了天。这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
于是,关于元宇宙的风险提示密集而至。那么,元宇宙有哪些风险呢?
由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揭示了有关元宇宙产业发展的十大风险,比如舆论泡沫风险、资本操纵风险、经济风险、沉迷风险、隐私风险等。
舆论泡沫风险
在资本吹捧下,非理性的舆论泡沫呼应着非理性的股市震荡。
但从产业发展现实来看,目前元宇宙产业仍处于社交+游戏场景应用的奠基阶段,还远未实现全产业覆盖和生态开放、 经济自洽、虚实互通的理想状态。
元宇宙的概念布局仍集中于XR及游戏社交领域,技术生态和内容生态都尚未成熟,场景入口也有待拓宽,理想愿景和现实发展间仍存在漫长的去泡沫化过程。
资本操纵风险
通过创造新概念、炒作新风口、吸引新投资进一步谋取高回报,已成为资本逐利的惯性操作。
虚拟币作为元宇宙的经济系统支撑,在元宇宙概念炒作加持下,币价也出现持续震荡,背后国际资本金融收割操作嫌疑凸显。
从拉升股价到减持嫌疑,从概念炒作到资本操纵,从市场追捧到监管介入,雏形期的元宇宙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产业和市场都亟须回归理性。
经济风险
虽然元宇宙中的货币体系、经济体系并不完全和现实经济挂钩,但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虚拟货币实现和现实经济的联动。
当元宇宙世界中的虚拟货币相对于现实货币(法币)出现巨幅价值波动时,经济风险会从虚拟世界传导至现实世界。元宇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巨型资本的金融收割行为提供了更为隐蔽的操纵空间,金融监管也需从现实世界拓展至虚拟世界。
沉迷风险
元宇宙因具身交互、沉浸体验及其对现实的补偿效应而具备天然的成瘾性,虽然我们的愿景是让人们在虚实之间自如切换,但沉迷风险必然存在,这与近期国家对游戏等产业的监管加码也相呼应。
另一方面,倘若虚拟世界的价值理念、交互逻辑、运转规则和现实世界出现明显分化甚至是异化、对立,使得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人对现实世界产生不满、憎恨、仇视等负面情绪。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亦有可能加剧社交恐惧、社会疏离等心理虚实二界的流动交换问题,抑或影响婚恋观、生育率、代际关系等人际问题。
隐私风险
元宇宙作为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空间,需要对用户的身份属性、生理反应、行为路径、社会关系、人际交互、财产资源、所处场景甚至是情感状态和脑波模式等信息进行细颗粒度挖掘和实时同步。
这对个体数据规模、种类、颗粒度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个体隐私数据作为支撑元宇宙持续运转的底层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张,这些数据资源如何收集、储存与管理?如何合理授权和合规应用?如何避免被盗取或滥用?如何实现确权和追责?
垄断张力
监管层面的中心化:元宇宙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完整的货币系统、经济秩序、社会规则、管理制度、文化体系甚至法律约束,其涉及的约束边界都需要中心化组织的参与和监管,元宇宙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使得完全去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伪命题。
产业布局层面的中心化:各家巨头间的竞争态势决定了其生态的相对封闭性,完全开放和去中心化很难实现。
产业内卷
元宇宙是游戏及社交内卷化竞争下的概念产出。除却人才和用户资源的抢夺、监管压力加码,游戏及社交的产品模式也逐渐进入瓶颈期,相关互联网巨头进入存量互割和零和博弈阶段。内卷态势下亟须一个新概念重新点燃资本和用户的想象空间。
虽然在新概念加持下阶段性实现了资本配置的帕累托改进,但概念上的突破并未从本质上改变产业内卷的现状。
算力压力
元宇宙是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开放式任务、可编辑世界、 XR入口、AI内容生成、经济系统、社交系统、化身系统、 去中心化认证系統、现实场景等多重要素的集合体。这也使得其本身运作对算法和算力有极高的要求,比如稳定性、 可持续性、低成本……
伦理制约
理想概念中元宇宙是高自由度、高开放度、高包容度的类乌托邦世界。
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超现实集合体,当中的道德准则、权力结构、分配逻辑、组织形态等复杂规则也需要有明确定义和规范。
高自由度不意味着行为的不受约束,高开放度也并非边界的无限泛化,如何在去中心化的框架中构建元宇宙的伦理框架共识,仍需从多视角去进行探索。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问题可以说是数字空间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顽疾,虽然区块链技术为认证、确权、追责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但在元宇宙空间大量的UGC生成和跨虚实边界的IP应用加剧了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和混淆性。
元宇宙是一个集体共享空间,几乎所有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创作者,这也衍生了大量多人协作作品,这种协作关系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对于这种协作作品和团体著作权人需要有确权规则。
元宇宙中的虚拟数字人、物品、场景等元素很可能是来自或者改编于现实世界对应实体,这种跨越虚实边界的改编应用很可能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包括人物肖像权、音乐、图片、著作版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