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大家似乎都在吐槽。
不过,我们也发现,现在很多人谈论“双11”的角度越来越不是电商了,而是技术层面,尤其是云服务。
2019年,“双11”核心交易系统上云。
2020年,“双11”整体上云。
2021年,阿里巴巴业务100%上云,成为全世界唯一一家所有业务跑在自家公有云上的大型科技公司。
这对阿里巴巴来说,是三个里程碑。
如果简单回顾近12年的“双11”历程,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技术创新,确实需要我们给企业多一些的时间和耐心。
因为很多技术的研发、进展绝不是一日之功。就像饭要一口一口吃,阿里巴巴正是靠着12306春运订票、“双11”这样的流量高并发的场景来一次次“锤炼”自己,才做到如今的所有业务100%上云。
业务跑在自家云上,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不妨来看看阿里巴巴的做法。
首先,业务跑在自家云上就可以彻底摆脱国外IT技术的束缚。曾经,仅阿里巴巴一家每年就要花掉数千万以向甲骨文等海外企业购买数据库产品。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就只能别人说了算。尽管阿里巴巴拥有如此大的体量,但是阿里巴巴依然要忍受各种各样的霸王条款。如果当初阿里巴巴没有选择自研技术,还是选择拿来主义的话,那购买IT技术的费用,放到如今可能是一个谁都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其次,全面上云后可以降低研发成本。此前,阿里巴巴一直是购买别人的技术,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此,阿里巴巴决定自己搞研发。一直以来,研发成本也是很高的。全面上云以后,这笔成本就可以省掉了。
再次,效率提升了。
所以上云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在实实在在地创造价值。而阿里巴巴的“双11”就是“商业模式演化的红利正在走向技术革新带来的红利”的一个小小缩影。同时它也证明了,科技创新才是通向未来的那把钥匙。
不過,我们反观亚马逊、微软这些云计算巨头,为什么他们没能像阿里巴巴一样,把所有的业务都跑在自家云上。或许我们只能说他们缺少这样的“天时地利”,所以不敢、也没有这种魄力轻易地尝试。哪怕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也会把部分业务放在别家的云端。
向小田
财经专栏作家。专注资本市场、投资理财等财经领域写作,为新浪财经、腾讯证券等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