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川
(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崇左 532200)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专业开设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涉及研究领域广、分支学科多。高师地理类专业的“地质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以及地壳发展历史等三大部分。涉及知识面除了数、化、生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外,还需要有关晶体学、岩石学、地球物理学等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内容复杂且以理论抽象,常令学生感觉繁杂枯燥,产生畏学和弃学的情绪,尤其增加了高职高专类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生动地演绎这些新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充分吸收,需要细心谋划和思考。随着学科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地质学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各自教学现状,进行了一些探讨。范小露和张新毅[1]认为可采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Seminnar研讨式教学、实践教学和EBP(Evidence Based Practice)循证教学等方法提高地质学的教学质量。文英[2]探讨了地质学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程先富[3]认为应该加强“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实践和案例教学,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常华进[4]认为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引导、精选授课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及重视实践教学等途径来提高“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隋丽华[5]建议应抓好教材建设,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通过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本文结合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教育专业办学条件,根据高职高专类学生对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反馈来探讨引入科普化教学的优点,为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地理教学提高参考。
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形式简单,很多地质现象需要现场演示或需要实验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存在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科普化教学,又称通俗化教学,就是借鉴科普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把深奥抽象、复杂难懂的科学原理用浅显明了、贴近生活的方式表述出来,使其变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便于学生接受,最终实现高层次的教学效果。张光敏等[6]认为科普化教学法紧密结合学员的学习基础,贴近实际,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环境相适应,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等方面着眼,切实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设计、实施等环节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吴金勇等[7]在中医儿科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通俗教学法。万阔等[8]采用学术科普教学方法教授临床医学系的医学生牙体牙髓疾病课程,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绝大部分学生对此教学改革给予肯定,学术科普教学法基本解决了医学系学生因缺乏口腔医学基础而造成的理解困难问题。
授课对象:19级地理教育(一)2班,人数共97人。授课时间:200个学时。
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大量采用图片动画和视频。本次课程共使用500多张图片,20多个动画和5个影视作品片段。
1.地质原理动画式呈现
现代动画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学进步很多,不再是教师空洞地照本宣科,大量动画和视频资料的使用,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枯燥,例如讲到各种岩石、矿物或地质构造时,可以用一些动画视频展示这些岩石和构造形成的过程,如《岩石有话说》《一块岩石一生的历程》《认识火山》等,在bilibili、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上有很多。这些动画可以直观清晰地让学生观看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在有限时间内传授更多知识,并且牢记各种地质现象原理。
图1 动画式展现地质原理
2.地球演化游戏式代入
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不过,除了娱乐以外它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可以利用游戏传播相关领域知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可能有些同学上课没学到多少知识,但采用游戏的方法学到的知识却印象深刻。在讲到地球演化板块时,可以借助“穿越”游戏,在一些多媒体图片、视频的辅助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集体想象穿越到各个地质时代,大家会遇到什么,看见什么,陆地、大气、动植物都有哪些典型。例如,假设带领大家穿越到冥古宙,先分析时代背景“各种辐射,超长待机,无数大小天体反复碰撞,地球是个超大岩浆球”,接着再讨论饮食条件“空气中几乎没有氧气,水都是气态的”,生存威胁有“无法呼吸、气体有害,天体攻击,超强辐射”等。
游戏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传播方式,寓教于乐的作用需要深度挖掘,越来越多的游戏都包含地质背景知识,如果学生们通过玩游戏接触到地质,相信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地球Online》是一款基于虚幻4引擎打造的沙盒网络游戏,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各种地质时期的动物都有详细介绍,利用这款游戏可以带着学生推演地球上生命发展的历史。
图2 《穿越》游戏和《地球Online》
3.复杂概念简单化输出
教学语言是教师充分消化理论知识后, 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工具。这就要求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准确精练的语言向学生表达知识的内涵。这有别于教材语言和学术讲座用语,尤其对高职高专类这个层次的学生施教, 不能都是专业术语。形象生动、简洁明了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正确把握, 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听课情绪,活跃课堂气氛起到良好作用。例如,讲解“内力作用”是将地球建设成一座“毛坯房”,“外力作用”才是“精装修”,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痕迹”叫作“地质构造”等。
4.与历史人文现实结合
用贴近生活的事物、历史事件或人文现象作为教学示例,再引导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认识理解,使其从实例中得到启发、产生联想,既能使教师教学流畅自如、阐述清晰,又可让学生听课有趣易懂、快速消化。例如,讲到地震和火山的作用时,可以放一些地震和火山的专题影片,将一些视频如《日本沉没》《地心之旅》《唐山大地震》等播放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给学生观看。讲黄铁矿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如何区分真假金子,“愚人金”都有哪些特点。
采用科普化教学,课堂效果良好,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地质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从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本次考试成绩良好,共有97名学生参加考试,两个班级,其中1班学生都是上过高中地理课的,2班学生是中职单招对口录取的,几乎没有学过地理课。试题满分为100分,分别为名词解释15分,共5小题;单选题20分,共10小题;简答题25分,共5小题;归类题18分,共3小题;图形题22分,共3小题。得分情况为最高分92分,不及格的学生1班有2人,2班有7人,占比为9%,及格率为91%。1班平均分为75分,2班平均分为70分,考虑到1班和2班学生本身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别,这个分数已经比较理想。说明学生上课效果整体上是良好的,由此可见,科普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整体上是良好有效的。
地质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对学生来说,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他们以后学习地貌学、气象学、水文学和土壤地理学,乃至今后的教学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结合各自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在使用科普教学法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幽默的教学语言,以动漫、游戏、视频等科普化方式,不断深入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消化,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