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朝平
(马关县篾厂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文山州 663711)
砂仁属于一种常见中药材,在中医领域中主要用于对胸腹胀痛、气滞食积、噎膈等症状的治疗,具有调中、温脾、消食、安胎、镇吐等功能。现阶段,砂仁的市场需求量较大且价格较高,具有较高的种植效益,因此种植砂仁也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砂仁属于姜科豆蔻类、多年生草本植物类型,比较适合在温暖潮湿且湿度隐蔽的环境中种植和生长。在种植过程中,应结合其种植条件科学选地并开展高产栽培管理工作,提升砂仁种植水平和含量,推动砂仁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
砂仁属于热带植物,比较适合在高温和多雾的气候条件下种植、生长。砂仁植株的株高为1.5~2.5m,根茎为圆柱形、两面无毛,叶片为线状披针形,叶柄的长度为5mm左右,叶舌为披针形,半圆存在稀疏的短毛。花梗的长度为2~3cm,苞叶同样为披针形,长度为2~2.5cm。果实为球形或椭圆形,长度为1.5~2.2cm,宽度为0.8~1.2cm,颜色为紫褐色,外面包围着淡棕色的膜,宽度为1.5~2cm,砂仁的花期在5~6月,结果期在7~10月。
砂仁的生长规律可以总结为幼年、成年和衰老三个阶段,在第一个幼年阶段,主要包括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的阶段,成年阶段则是砂仁种植之后的3~4年,一直到衰老之前,整个持续时间可以达到7~8年。最后的衰老阶段则是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衰退、产量降低并逐渐衰老的阶段,此时间会持续6~8个月。
砂仁比较喜欢在温热、阴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是喜欢阳光漫射而不喜欢阳光直射,适宜温度在22~30℃,花果期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较高,如果温度低于22℃则会影响其开花和结果,只有在25℃以上才能正常开花结果。对于荫蔽度来说,则需要控制在50~70%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在苗期需要适当提高荫蔽度到70%以上。砂仁种植阶段需要每年的降水量在2200~2500mm左右,土壤的含水量要求在25%最佳,其他则只需要土壤肥沃并便于排灌即可。
结合砂仁的生长规律和习性,要求土壤的含水率较高,且排水性良好,因此可以在肥沃的山谷或溪流旁种植,同时种植常绿乔木作为隐蔽树,满足其生长发育阶段对隐蔽度的要求。加之砂仁生长阶段对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需求量大,但是由于在地面上密布匍匐茎,难以开展松土工作,且砂仁的根系比较浅,因此应选择具有良好疏松性的砂质提让,保证土壤肥沃、交通便利以及水源方便,土壤的pH值在4.8~5.6的范围之内。在选好地且定植之前1~3月开展整地工作,将杂草清除并开展土壤深翻工作,修筑排水沟和人行道。在地上撒生石粉并铺一层椰康混沙起到保湿作用并整平。
砂仁的果实通常在9~10月份成熟,在果实容易脱落且可以轻易捏裂、种子呈黑褐色时则代表已经成熟可以采集,将采集的不存在病虫害且成熟的鲜果进行晾晒,在种子阴干之后直接播种或者经过保湿储藏之后播种。目前比较常用的育苗方法有种子繁殖、组织培养和分株繁殖方式。其中的种子繁殖方法中比较常用沙床催芽法。在组织培养方式中,也就是从根茎上获取笋芽分离体并加以培养。分株繁殖就是在立春前后,在母柱上割取新柱,将叶子和长根去除并加入一定的有机肥进行栽培,且覆盖茅草和稻草等保湿,要求所选择的母柱应具有穗大果多、生长健壮等特点,而且不允许存在病虫害。
一是针对育苗地,结合天气情况做好排水和浇水管理工作,在幼苗期需要搭上遮阴网,在长处2~3片叶子时补充氮肥,长到5~10片叶子时再次补充的那费,之后则结合生长情况补充肥料。在苗高3~7cm时拔苗,提高成活率。
二是针对种植地来说,在定植之后的1~2年之后采取人工除草松土的管理方式,在砂仁铺满地面之后再松土,2年之后则不需要除草,此时可以使用除草剂。雨季如果植株的根部裸露,则要施肥之后撒上一层土加以保护。雨季时还要做好排水工作,开花结果期间保持土壤湿润。砂仁种植的第一年要施肥两次,主要是氮肥和磷肥。在2~3年之后则每年施肥4次,分别是攻苗肥、壮花肥、根外追肥以及保果肥。
三是针对植株管理来说,在定植之后、形成花序之前将不好的苗和春芽适当修剪,在收果之后将不好的苗和结果枝修剪。此外还要重点做好授粉管理工作。在昆虫授粉比较少的地区采取人工授粉方式,主要方法有推拉法和毛笔授粉法。前者就是使用一只手夹住大花瓣和雄蕊,用拇指进行推拉,让花粉塞入砂仁柱头孔中。对于后者来说,就是用一支中等大的毛笔在蘸水之后将毛散开,在砂仁的花朵轻轻扫两下,将雄花花粉扫到雌花花蕊上。此外还可以采取放样密封和保护授粉昆虫的方式。花芽分化之后禁止喷射农药,在开花中晚期适当喷洒硼肥、磷酸二氢钾和甜味剂来吸引昆虫,或者可以放样密封来提升砂仁的授粉率。
四是预防落果。在授粉之后15d,果实小于1cm时容易出现落果问题,落果时间会持续15d左右。初花期的幼果比较少脱落,但是到了盛花期和末花期则容易脱落。这主要由于阴雨天的日照较少、土壤水分过多或过于干旱、土壤肥力不足以及病虫危害等原因。为此就需要做好栽培管理,在成活期开展根外追肥工作,喷洒含3%过磷酸钙、0.1%硫酸铵的浸出液。或者是在初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然后在盛花期喷施过磷酸钙、硫酸铵浸出液。或者喷施植物激素来提升坐果率。在开花之前和谢花之后都喷施一次农药来预防病虫害。
砂仁种植阶段的常见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和叶斑病等,其中的立枯病主要在苗期的3~4月和10~11月发生,会导致幼苗萎缩,需要在上述月份通过喷洒波尔多液开展防治工作。针对叶斑病,在发病时叶片会呈水渍状,病斑没有边缘,会导致砂仁苗枯死。针对此种病害应及时发现病苗并清除和烧毁,做好苗床的通风工作,避免温度过高。通过磷钾肥的施用来提升其抗病能力,但是在开花期则减少氮肥的用量,通过喷洒1%的福尔马林以及0.2%的高锰酸钾液的方式对叶斑病加以预防,针对发病植株则需要每7d喷洒一次用1:1:120的波尔多液,连续喷洒3~4次来根除。
砂仁不仅是一种中药材,也可以直接作为调味品或保健品食用,为了发挥其良好的经济性优势,在砂仁种植阶段应结合市场需求对栽培技术加以改良,实现其适应性和产量的提升,解决目前市场上砂仁供不应求的现状。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来宣传种植砂仁的经济效益以及砂仁的高产栽培技术。其次还要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砂仁种植、采集和加工、储藏环节相关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发挥示范基地以及农业站、技术人员的优势开展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工作,发挥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有效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升砂仁的种植产量和质量,为当地农户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后是发展砂仁的深加工产业。砂仁在市场中主要作为多种中成药和复方药剂的原材料,此外,还可以加工为砂仁粉、砂仁酒、砂仁糖等产品。为此,政府应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研究砂仁深加工的技术并构建砂仁深加工产业链,构建农户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共同体,推动当地砂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砂仁产业化发展。
砂仁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前景,但是在种植时应依据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从选地、整地、育苗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加以管控,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提升砂仁高产栽培技术水平,带动地区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