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佳琪
(黑龙江绿色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粮食的储备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农村地区的发展中起到了双重性的作用。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粮食检验和储粮监管工作,有助于为粮食安全储备提供保障。在当前的新时期,需要不断地改善我国粮食检验及储粮监管方面,确保粮食的品质达到安全储存的标准。
为了满足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储存的要求,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确保储备质量的安全。在对粮食开展质检工作时,传统上质检人员检测、评价的项目少,仅仅包括粮食水分、生虫情况、发霉情况、容重等,实际上很多只关注粮食的含水量、等级均符合要求即可,对粮食储存后的质量品质变化等方面不关注。此外,在购销、加工粮食的过程中,多数人员只重视到粮食的数量,而忽视了粮食的品质问题,导致一些粮食后期因品质难以保证而难以进入到市场销售,最后出现大量粮食囤积的情况。基于此,目前的一些粮食检测方法与新时期国家安全储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要结合当前实际需求采取科学合理的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储粮工作,以更全面地了解储粮期间粮食品质的变化情况,在确保粮食品质的基础上达到粮食安全储藏时间延长的效果。
在粮食储粮工作中,首先一个环节即为入库前开展质检工作,此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可以为后续质检工作的开展起到减轻压力的效果。在收购粮食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对待收购的粮食品质进行严格的检查,针对等级定价,确保品质与价格对等,不同等级粮食在存放时要分开,便于为后续开展烘干、储存等工作提供便利。粮食在入库储存时,相关人员坚持的原则是安全存储、便于轮换,对于一些含水量低、籽粒饱满、没有虫害发生、未发生霉变等情况的优质等级粮食,要多收购,对于一些不合格的粮食,包括出现虫害、陈粮,要杜绝进行收购。
在储存粮食期间,如果储存条件不合适,包括温度条件、时间、地点等,如果不符合要求,则可加速粮食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进而降低粮食的品质。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质检人员结合国家在粮食储藏方面制定的安全标准以及其他的规章制度,对粮食的品质开展全面精准地检验。粮食品质的判断可结合多种手段实施,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如粮食的吸水量、过氧化值等,以稳定推动粮食检测工作的安全进行。此外,根据检测的结果,工作人员可将之作为粮食是否适宜继续储存的重要标准,以指导粮食的合理轮换。
粮食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受到虫害、霉变等情况的影响,如果要避免或者降低粮食储藏期间生虫、霉变情况的发生,需要对粮储工作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执行,对粮食定期开展抽检,对于仓库内周边角落、底部等,检测中将这些作为重点部位,以对存储粮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合检测的结果做好相应的记录。在遇到天气出现较大变化、季节交替明显等异常情况下,粮食质检人员对粮食检测工作要加大频率及力度,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对粮食此阶段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作出科学的判,并迅速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此外,粮食质检人员在预防粮食的生霉、虫害等问题时建议采取多种方法,结合实际建立粮食灾害预警体系并进行不断的完善。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中可能会面临着农药过量使用、环境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导致粮食中出现农残超标、重金属含量过高等问题,此外粮食如果生霉也会威胁到人体的生命安全,因此在粮食质量检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即为开展粮食卫生指标的检测。仓库管理的部门在避免虫害、生霉情况常采取的措施是设置低温条件,创造不利于害虫、霉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还有利于降低熏蒸灭虫产生的残留等问题,为粮食的安全存储提供有效的保障。粮食安全储藏的水平直接体现了存储部门专业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仓储部门形象的主要判断指标之一。随着粮食储存时间的增加,伴随着粮食品质的不断变化,此阶段的变化情况需要粮食质检人员开展合理的检测,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除了探究如何提升粮食检验水平,还要在如何减缓粮食品质下降等问题上加大探索力度,以期为粮食的安全储藏、减少粮食损失提供良好的保障,提高粮食储存的效益。
市场有着很大的变动性,粮食市场也一样,同样面临着瞬息万变的趋势,需要国家不断地完善粮食收购市场的准入制度,提高门槛,加强监管,针对不法事件加大处罚力度,维持市场上粮食收购的有序进行。对粮食的安全储备工作加大管理,以确保粮食市场的稳定。结合当前我国市场上对粮食的实际需求量,有关部门应该对粮食储备的规模、品种结构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不断加强对相关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以有效提升我国在粮食安全储备方面的管理水平。优化我国粮食储备品种结构的过程中,将口粮的安全优先放在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兼顾到其他的粮食类型。此外还要注重对消费者监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培训,其意识的高低直接与储备粮的质量安全监管关系密切,国家要采取多种方式对此加大宣传,确保消费者在购买粮食时要仔细地进行鉴别,对不符合要求的粮食坚决抵制。仓库内存储的粮食要建立起完善的保管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账目记录的情况符合粮食的实际情况,达到账实相符。
要实现粮食安全的有效保障,就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因此国家应该在粮食执法相关的法律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将粮食的立法完善尽快提上日程中。粮食立法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粮食生产、购销、存储、监管等整个过程,均要求相关部分充分将监管作用发挥出来,以提高粮食行政管理的法制化水平。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引进更多有着较强业务能力、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加入到粮食执法检测、监管队伍中。参与到粮食质检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国家规定的合法证件,以对质检队伍进行不断的优化。除此之外,政府部门每年均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粮食的质量检测及监管中,为相关设备的更新、执法活动的开展等提供必须的资金支持。
提高粮食经营人员在粮食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意识,确保其自觉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粮食入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实施,要及时索要发票及相关证明。粮食的经营管理中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技术规范操作,将其中有较多杂质、含水量不符合要求的粮食及时清理出去,确保入仓储备粮食质量符合安全储藏要求。在当前我国信息化网络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相关部门可积极构建起粮食流通行业信息体系,针对粮食经营企业等在信用方面建立起电子档案,结合其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评定等级,以对经营者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