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华 向成生
(1.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自然资源所,湖南 龙山 416800;2.龙山县桂塘镇林业站,湖南 龙山 416800)
1.1 采石场的分布状况
龙山县石灰岩资源十分丰富,石灰岩发育山地占全县面积的69.2%,嘎斯特地貌,地下溶洞、阴河遍布。2007年全县进行了矿区本底调查,查明石灰岩采矿企业有191家,矿区开采面积207.3公顷。主要分布在209国道农车至洗洛沿线,里耶至石牌二级公路沿线附近,民安街道的白羊社区、桑龙公路水田坝、茨岩塘一带。开采面积1.0公顷以上的46处,其中,封闭废弃11处,最大废弃地位于兴隆街道的黑金山采石场,面积10.2公顷。切面高度183米。
1.2 废弃采石场治理难点
1.2.1 数量多,情况复杂。以前矿山管理部门对石材生产规模设限低,准入条件不高,小型采石企业发展迅速,为了减少开采运输成本,采石场大多靠近干线公路和城镇周边,同一座山头有几家企业同时开采,安全措施不到位,时有人员伤亡。矿点分布零散,战线长,生态治理规模小,代价大。
1.2.2 开采不规范,治理难。由于当时受技术条件限制,开采极不规范,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未进行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采用一坡式方式,开采面陡峭,垂直高差大,采坑不规整,各类废渣、废土、废石胡乱堆积,暴雨冲刷,泥沙俱下,直接破坏和压占大量宝贵土地资源,有几处甚至危及居民区安全,并有发生滑坡、崩塌、危石滚落地质灾害隐患。洗洛岩场曾发生10多万方山体垮塌事故。
1.2.3 治理成本高。虽然政府制定了相应政策法规对废弃采石场进行管理,但目前依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多,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岩场关闭后,无人承担矿山复垦、恢复植被义务。过去财政部门每亩仅收取几元钱植被恢复费,现在是杯水车薪,高额的治理成本,往往因资金不足,生态治理仅流于形式,达不到实实在在效果。
2.1 通过治理,改善废弃采石场恶劣的环境条件
废弃采石场治理是矿山绿化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废弃地山体陡峭,岩石裸露,土壤稀薄,自然条件恶劣,因此,对采石场边坡和矿坑森林生长环境进行人工恢复,增加植被覆盖,修复自然景观。
2.2 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消除山体滑坡隐患
岩场废弃场地没有植被覆盖,岩石断层面宽,雨季雨势冲刷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矿区出现山体垮塌,甚或酿成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开沟排水,土壤修复,矿山复绿,达到蓄水固土效果。
2.3 治理废弃采石场重建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取石开采不仅破坏了植被,也造成山体破败不堪,土层荡然无存,废弃地是一种极度退化的生态系统,不实行人工治理草木难生,每当映入眼帘的满目疮痍,严重破坏了山体原有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开展矿山土地复垦,基质改良,植树复绿,从而达到自然生态恢复目标。
废弃采石场按其开采残留现状和地质特性,一般分为4大区块:堆渣场、边坡、矿坑、石壁。
3.1 堆渣场。采石场取石开采过程中,将剥离的表土、采石及加工产生的废料混合体转运,顺坡堆积而成。堆渣场通常是泥砂混杂,松散干燥,稳定性差,雨季冲刷,泥沙流失严重,经常出现大面积坍塌和地表水侵蚀的深沟,冲积物压占林地和耕地,这一区块,立地条件较恶劣,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石砾含量高,保水能力差。自然条件下,一般能生长野草、地枇杷、刺蔷薇、六月雪等植物。
3.2 边坡。即采石后矿坑两侧的倾斜面,坡度一般较大,在40~70度左右,通常有松动的石块,稳定性差,有的开有通往工作面道路和平台,治理时,首先对其进行削坡整形除险,要有安全保障,坡面保水保墒能力差 太阳辐射强,温度变化大,十分干燥,植物生存条件差,草木难成活,更不易生长。
3.3 矿坑。灰岩矿采空后或停采留下的平台或大坑。坑底往往是坚硬的基岩,表面残留碎石、岩灰和废渣等,泥土成分少。
3.4 石壁。采石后形成的高耸陡峭的断面,造成视觉污染,坡度大 ,多数超过80度,近乎直立,废弃石壁上没有土壤,全部是裸露岩层,几乎不具备植物生长生态条件,要对其进行复绿特别困难。
4.1 植被恢复的方法
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的核心部分是通过人工手段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环境,改善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重建植物群落,植被恢复方法措施也应围绕这一技术路径着手设计。但要针对不同采石场所处的区位、环境条件、土地利用限制要求,景观协调性,制定各地不同的复绿方案,分类实施。
采石后余留下来的开采边坡和石壁,地貌陡峭,缺乏植物生存生长的土壤环境,是植被恢复的难点。需要制定科学方案,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坡面顶部沿崖边向下修造排水沟,修整边坡、石壁,清理危石,钉网、挂网,喷射泥浆、草种和林木种子。目前常采用的生态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1)液压客土喷播植草法 ,就是利用特别喷播机械将土壤、有机质、保水剂、粘结剂和草籽及少量乔灌种子等混合后喷射到经处理后的岩壁上,在岩石表面和石缝中形成稳定层,促进种子萌发生长。2)石壁藤本垂直复绿法,就是利用藤本植物的攀援特性进行陡峭石壁垂直绿化,在石壁的下部及每上30米左右设置一条水平种植带,壁上采用钢丝挂网用粗钢筋条固定在石缝中或人工钻孔中,倒满泥土施入少量基肥,混交种植多种藤本植物,如爬山虎,常春油麻藤,葛藤,紫藤。三年之后,绿叶布满石壁。3)植生槽培土复绿法,根据边坡特点在石壁上开凿植生槽,或修造飘台,再填充客土,种植灌木、藤本。矿坑复绿可采取分层分台处理,平整后,填土施肥,带土移栽绿化大苗。
4.2 复绿技术
4.2.1 堆渣场地造林。采用挖穴填置客土方式,以保证成活率,定植穴规格为50×50×40cm。采用大苗推进,带土球栽植,达到“立栽成景”的效果。
4.2.2 采石场矿坑绿化。平整矿坑,对无土层地段先覆土60cm后,栽植柏木、马尾松、枫香、化香、红叶李等两年生苗木造林。
4.2.3 采石场陡峭地段。石壁和边坡采用铺设铁丝网,填充客土栽植爬山虎、常春油麻藤,葛藤等复绿,多品种栽植。
4.2.4 密度调控。大苗造林株行距为3×3m,每亩72株;小苗造林株行距为2×3m,每亩111株;爬山虎等藤本在峭顶每1.5m栽植一株。
4.2.5 栽植。植苗时应做到“苗正、根舒、深栽、压实”。天气干燥时植苗对根部土球脱落的应进行打浆,对受伤的根系进行人工修剪,再利用生根粉处理苗木根系。大苗栽植后,用支架固定。植苗应在3月下旬之前完成。选择阴天、雨后初晴天和毛毛雨天气栽植,提高苗木成活率。
4.2.6 抚育培管。造林后每年抚育2次,以刀抚的方式进行,连续抚育3年。第一次在4—5月进行,第二次在9—10月进行。干旱季节及时进行浇灌。成活率低的地段,第二年补植。
通过对龙山县关停的采石场的现状调查,发现治理难度较大,要尽快恢复废弃地的自然生态,首先要改善矿区立地条件,通过客土回填,施肥改良,选择乡土树种以及铺以工程措施,开沟防地表水冲蚀,达到生态修复的目标。龙山县采石场废弃地复绿工作十分艰巨,财力投入有限,工程治理措施有待提升。遗留废弃地已多年荒芜,目前才着手修复和重建,多数进场道路毁损,加大了治理成本,同时,矿区本身条件恶劣,完成矿山生态恢复是一个缓慢而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朝一夕不会改变,通过生态治理,也不可能再恢复到开采前的植被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