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砥砺奋进
——对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的哲学解读

2021-12-24 13:01安徽朱读君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中央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安徽 朱读君

【背景材料】

2012 年年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从此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 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 年,党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 年,为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情带来的影响,党中央要求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信心百倍向着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进军。

八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理论解读】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一)唯物论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9 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要让这么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实际。中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够发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找出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脱贫工作,为此,我们党提出了“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方针政策,鼓励各级党政干部深入贫困地区、深入基层做驻村扶贫队长,发挥领导干部的聪明才智,带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鼓励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人才加入到脱贫攻坚大军中来,从人、财、物各方面支持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的英明决策,正是在这些科学理论和英明决策的指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二)认识论角度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立足现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实践,从他们的现实生活实际和迫切需求出发,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如:对于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特别贫困地区和人口,中央采取“两不愁三保障”的政策;对于符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六类地区”且自愿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同步搬迁人口,中央出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中央及时出台“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等等。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2020 年年底之前,我国有9 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这个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要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为此,中央和政府积极筹划、精准施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花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里,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才终于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三)唯物辩证法角度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存在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因病致贫、突发性重大事故等,这些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我们在解决贫困问题时,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尽管致贫的原因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贫困。因此,在解决贫困问题时,我们必须统筹规划,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认识贫困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内外联动、上下同心,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尽管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9 899 万贫困人口,但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将全国所有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帮助他们告别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实现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

3.量变和质变是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悉心呵护新事物的成长,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促成质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和考验。新中国成立后,积贫积弱、百废待兴,贫困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贫困问题是不可能的,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将全国9 899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必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从2012年年底,党中央提出解决贫困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旦时机成熟适时脱贫,经过长达八年的艰苦奋斗,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4.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2020 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恰恰在这一年,我们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脱贫攻坚两大矛盾,我们党高瞻远瞩,精准施策,一方面集中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另一方面努力复工复产,实现经济复苏。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我们取得了抗疫战役的大胜利,此时,党中央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再次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同时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5.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9 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832 个贫困县,12.8 万个贫困村,还有区域性整体贫困等问题,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脱贫标准,如: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七个强化: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脱贫标准包括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和贫困县摘帽等具体措施,在这些具体措施的指导下,比照脱贫标准和贫困退出程序,我们最终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四)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我党在我国现有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摸索总结出了一系列解决贫困问题的科学理论和方针政策,对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对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顽疾,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3.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在劳动和奉献中、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在这次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如:35 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等同志,以及这次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巩固训练】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说:“我们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论哲理是(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立足我国国情

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把握减贫规律,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④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一定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脱贫攻坚战中,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我们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这一做法体现了( )

①在脱贫攻坚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贫施策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④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 年2 月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对脱贫攻坚精神的认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题分析】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把握减贫规律,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②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不是唯物论哲理,而是辩证法哲理;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尊重客观规律,④错误。故选择C。

2.【答案】B

【解题分析】在脱贫攻坚战中,必须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体现了在脱贫攻坚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贫施策,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①③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错误;④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做事,而不是分析评价。故本题选择B。

3.【参考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脱贫攻坚不仅事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也事关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②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我们必须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在脱贫攻坚中要敢于突破传统的脱贫旧观念,积极寻求符合我国实际的脱贫攻坚新方法和新策略,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脱贫攻坚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满足贫困地区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解题分析】本题以脱贫攻坚为背景,要求我们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对“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解答此题,首先,必须紧扣设问,明确设问主旨,可从唯物辩证法法联系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以及社会历史观等方面来分析;其次,联系教材知识,将材料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重点围绕脱贫攻坚精神来展开;最后,分层分段描述,组织书面答案。

猜你喜欢
党中央贫困人口贫困地区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