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言逻辑与科学
——以高考思想政治试卷中出现的几个语言表述问题为例

2021-12-24 13:01河北孙恒振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1年3期
关键词:盲人摸象片面唯物辩证法

河北 孙恒振

高考是我国的第一大考,高考试题对高中一线教学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基于我国的这一国情,保持高考试题语言的逻辑性,对于维护高考试题的权威性是非常必要的。高考命题以高中教材的内容为主要依据,这就要求命题者必须认真研读教材,规范语言表述,确保高考试题及其答案跟教材的基本原理保持高度一致。

语言的逻辑性主要表现为语言判断准确,层次清晰,推理严密。作为高考试题,其科学性关乎国家人才的选拔、关乎千万计考生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确保高考试题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严谨性与科学性。近年来,有几道哲学模块的高考试题存在语言表述问题,这些问题曾经引起一线教师的质疑,笔者以这几道哲学试题为例,探讨语言表述在高考的命制与解答中的重要性,以期对命题者和广大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2019 浙江高考卷中的“只要……就能”还是“只有……才能”

2019 年浙江高考四月选考思想政治卷第27 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这个知识点,原题如下:

为了生存需要,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人修筑缠绕大山的沟渠,在沟渠下开发梯田。他们将沟渠中的水引入田中,让水流经过梯田层层下注,汇入谷底江河,又蒸发为云雾并贮留在高山森林中,形成特有的生态循环。梯田因此千年不衰。哈尼族人的梯田建设( )

①体现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方法

②表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③说明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④说明只要有生存需要就能建立起有利的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该题的答案选①③,排除②④都是没有疑问的,该题存在的问题是“按规律办事”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充分条件吗?也就是说,是不是只要具备这个条件就一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只要……就能……”是用来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语。在逻辑学上,如果A 能推出B,那么A 就是B 的充分条件。如:

只要这场比赛踢平,中国男足就能出线。

只要背诵乘法口诀,就能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按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吗?从哲学的角度,办事情是否能成功,除了尊重规律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把“按规律办事”当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充分条件是不严谨的。

在逻辑学上,除了“充分条件”还有一种叫作“必要条件”。如果没有A,则必然没有B;如果有A 而未必有B,就是表示的这种关系。

“按规律办事”不一定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不“按规律办事”则一定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说明“按规律办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条件。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浙江高考卷第27 题的题肢③“说明只要按规律办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不严谨的,精准的表述应该是“③说明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该题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是命题者把“必要条件”当成了“充分条件”。

二、2014 全国Ⅰ卷的“全面的观点”还是“联系的观点”

2014 全国Ⅰ卷第20 题考查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的知识,原题如下: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笔者对该题的质疑是题肢①:“刻舟求剑”的错误是因为“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做到“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盲人摸象”的错误是什么?是不是“以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做到“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指的是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如,看某事物的影响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看某个人既要看到他优点也要看到他缺点,等等。

《现代汉语词典》对“片面”的释义是“偏于一面的(跟全面相对)。”例句是:“片面的看问题”“这种观点太片面”。根据这个释义,“全面的观点”的对立面应该是“片面的观点”。

“盲人摸象”是犯了“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错误吗?答案是否定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出自《大般涅盘经》,原文如下:

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也?”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大般涅盘经》三二)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盲人的错误是“把局部当成整体”,应该是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违背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要求,而不是违背了“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要求。

因此,该题题肢①中的“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与“盲人摸象”是不匹配的,如果保留“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后面的就应该修改为“孤蹄弃骥”;如果保留“盲人摸象”,前面就应该修改为“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由于师生对成语“孤蹄弃骥”不一定熟悉,后面的改法比较适合中学生的实际。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在矛盾观上的错误就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忽视与之对立统一的另一面”。也就是说,在唯物辩证法的话语体系中,“整体”与“全面”并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前者是联系观的术语,后者是矛盾观的术语。“整体”的配偶词是“部分”,“全面”的配偶词是“片面”,“整体”包含若干个“部分”,而“全面”只包含两个“片面”。可见,盲人摸象的错误是把“部分”当成了“整体”,并不是把“片面”当成了“全面”。

三、2016 年全国Ⅱ卷的“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否“组团儿”

2016 年全国Ⅱ卷第39 题是一道考查矛盾特殊性原理的主观题,该题及答案如下:

2013 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 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 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 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 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八洞村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结合当地实际,精神脱贫先行,精准识别贫穷人口、精准选择和建设支柱产业,取得显著扶贫成效;创造性地探索出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验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正确性,为其他地区精准扶贫提供重要借鉴。

该题的设问要求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作答,这个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在这道题的答案中,却说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家知道,在哲学教材中,“从实际出发”是唯物论的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现在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者能否“混用”?

我们的教材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教材中的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教材中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作为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作为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符合辩证唯物论原理的方法论就不会违背唯物辩证法的原理、符合唯物辩证法要求的方法论也不会违背辩证唯物论的原理。

“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本质一致,并不意味着二者没有区别。二者的区别是:

“从实际出发”强调的是根据客观情况,而不是根据主观愿望来确定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主要强调要根据事物自身的个性特点确定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而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

“从实际出发”的对立面是从主观愿望出发,犯了唯心主义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对立面是千篇一律搞一刀切,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很明显,“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方法论,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笔者认为,将二者“混用”是欠妥的,在上面这道试题的答案中,把“从实际出发”改为“根据本地特点(情况)”,突出“个性”更为精准。

以上是近几年考查哲学模块内容的3 道高考试题,试题中的语言逻辑问题只是笔者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广大同仁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盲人摸象片面唯物辩证法
盲人摸象
论片面共同犯罪
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我国现行共犯制度下片面共犯的困境及反思
论片面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