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四史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以艺术院校为例

2021-12-24 10:01:14
关键词:四史历史教育

吕 明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110000)

1 引言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 “四史” )是我们党和国家、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是其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和必要途径。中国 “四史” 发展史,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丰富、实践、创造等方面展现出来,其主线是党的领导。回溯建党百年,红色文化教育自始至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学习 “四史” 更应引起重视。 “历史时代发展趋势有其规律性,人到其中,并非完全沉沦于被动之中。只要抓住历史时间的发展趋势,把握历史时间的转折机遇,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强地前进。” 若还是坚持过去以 “填鸭式” 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课堂上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会导致对四史内容具有理论性的理解,而忽视支部党员对历史发展规律和理论指导实践的积极思考,往往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开展日常党建工作,更要树立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启发性的学习班形象,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他们对党的历史求知的渴望。

2 高校学生党支部推进 “四史” 教育的时代价值

2.1 党建育人,夯实理论功底坚定政治信仰

学好 “四史” 是党员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高校深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的重要举措和发挥其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学习感悟 “四史” ,聚焦问题导向,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最终成为党员学习、思考、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当代大学生党员具有政治发展、信念坚定、独立思考等个人素质,但对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还不够完善。党员在集中学习中存在问题,如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等。如何增强学生党员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以学明志、以学增能、以学促干已成为高校基层党支部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2 立德树人,秉承党的领导塑造校园政治文化

党的领导是 “四史” 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前提。高校应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趋势,不断挖掘 “四史” 教育丰富的内容和精神动力,为校园内政治文明建设增添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增强时代性和感染力,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平时工作中应建立、更新、完善以党员干部、校友为主体的资料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优秀校友的先锋模范作用,树典型、做榜样,凝聚青年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使广大青年学生永葆政治本色。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建融入立德是时代要求,党建聚焦树人是国之大计。当代大学生普遍物质需求过剩,精神需求匮乏,而作为精神需求中较高层次的政治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把人生、价值、社会、世界的知识转变为个人信念,通过学史、知史、悟史,从而加强新时代青年人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塑造他们的历史思维角度。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更好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 沈阳音乐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 “四史” 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

2021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讲话,迅速掀起全国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沈阳音乐学院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的资源优势,讲好鲁艺故事,唱响时代新声,用沈音人独有的表现方式集中展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作为鲁艺人、民乐人,学生党支部创新学习教育的内容形式,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统一,分层分类来推进,确保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1 主题活动,用专业深化 “四史”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艺术学院,我们不断思考和创新用专业深化 “四史” 学习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在理论学习方面,支部重视 “四史” 基础理论研究,对 “学党史、强党性、谋发展” 展开专题研讨,对党的发展脉络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把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把开展专题培训和 “四史” 宣讲结合起来,把深刻开展党性分析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结合起来,深入推进、抓好落实、强化效果。在教学改革方面,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深化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单位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教务处等部门联合开展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授课采取理论先导与专业教学同频共振的方式,围绕所授曲目历史背景,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已达到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目的。在艺术实践方面,建立校外艺术实践基地,开展 “音乐党课唱响初心,学习教育声入人心” 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使音乐与党课互融,历史与现实相映;举办 “四史” 教育系列活动,例如 “开学第一堂思政课” 、知识竞赛、专题报道大学习、阅读分享会等,将红色传统、红色记忆、红色基因深植沈音学子心中,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激发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感。

3.2 云端赋能,用媒体传播精神

如今受众获取资讯的渠道早已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全面转向以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通过对家乡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论研究和现场采访,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辽宁共青团等学习教育云平台,进一步传播与分享,保持与学生党员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党员发表正确的 “四史” 观,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学习者变成传播者,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与参与度。

鼓励开设 “云端” 讲座,打破时间、空间的阻碍,将受众群体覆盖本科、研究生毕业年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营造出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在融媒时代下,应充分认识到短视频创作所带来的巨大力量,支部书记、支委成员应带头在 “云端” 讲授微党课。作为新时代党建人,应紧跟时代潮流主动观察时代观察人,利用短新闻的快速高效,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3.3 依托网络打造智慧党建,亲和学生党员

支部通过开展各种自主创新和媒体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党建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做好准备。运用高科技赋能党建,促进与互联网应用体验中心合作,开展智慧党建体验式活动。让参与者戴上VR眼镜,坐上动感观影椅,穿行于红色历史中,沉浸式体验党的发展历程,体会从建党到建国的伟大历史,更可全方位领略大美中国的宏伟风光。

利用VI、VR、AR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智慧党建体验中心,把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党建活动中,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史,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表达党建内容,营造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好地去接受红色文化教育,让党课学习变得既新鲜又震撼,赋予新时期党课学习新活力。

4 结语

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众多,国内经济发展的积累为其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 “四史” 教育入脑入心,就必须整合现有的历史教学资源,不断提高他们对新时期历史现状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历史认同感和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新景观,大学生要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才能勤奋学习,不断进步。学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党员队伍,要勇于亮身份、作表率,传递正能量,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能提高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活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 “四史” 学习教育与实践,引导学生从回望党的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历史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当今世界,国际国内形势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强调政治、信仰、大局观和献身精神仍然必要,正所谓心有所向,方能行远,希望大学生们拥有比物质财富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四史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少先队活动(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上海工运(2020年10期)2020-11-03 01:18:46
队史连“四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