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敏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122)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新时代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大学生逐渐增多。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一些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难度较大,一些学校在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发生了新的变化。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发展,一些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就显得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节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组织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由于传统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的相对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现行管理方式与传统大学生管理方式的矛盾。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有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模式,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更高的期待。
网络给高职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1]。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些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律性不强和对就读高职有失落感的问题,网络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个别学生甚至日益沉迷于虚拟社交,不愿在现实中与人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就会无形中增加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传统的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的管理模式,受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程度的冲击。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得到显著体现。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对发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职院校必然要加强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和研究,借以提升学生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高职校园文化,形成一定的高职品牌特色,扩大高职院校社会影响力[2]。高职院校文化制度建设也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核心工作之一;发扬和传承大学精神,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高职院校要发挥高职学生独特管理方式的优势,切合高职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不断转变管理观念。高职大学生教育管理涉及的工作非常复杂,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引导学生学知识、学做人[3]。结合高职院校品牌特色,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特色管理模式,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主要以学生管理为载体。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坚持“三全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高职院校要围绕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注重立德树人的成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高职学生思政工作力度,坚持“因才而异”,对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构建差异化育人方式及路径。
高职院校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健全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实施意见。同时,要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方法,督促学生工作者以培育新时代大学生为己任,努力工作。在大学生培养和学生管理模式探索领域,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管理优势、实践优势与理论优势。应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创新学生管理体制,明确思政教师队伍岗位职责,努力开创全员育人的局面[4]。高职院校应坚持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夯实学生管理的基础,完善高职学生管理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一般实行学校、学院和班级三级管理模式,承担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行政事务管理的职责。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有利于分解、明晰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和健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机制;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管理现状,督促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建立有效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和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把握学生管理制度的核心和导向。基于学校工作实际建立激励机制,挖掘相关管理者的管理潜能,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管理工作。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积极引导全院党政领导干部和教师加强立身修德,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是提升学生管理效果的重要抓手。学生管理队伍直接影响了整体的学生管理水平,高职院校既要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又要提升广大教师的管理水平,促进两支队伍的均衡发展。切实发挥两者的共同作用,以此加强高职学生管理,使辅导员和教师都能自觉深入地参与学生管理模式创新工作[5]。千万不可忽视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辅导员和高职学生的接触是比较多的,其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各高职院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建立管理人才循环培养制度,经过周期性或阶段性培育与建设,形成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的、有丰富的价值观教育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团队育人模式,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开展自身教育中取得突出的育人实效。着力培养领军人物,在省内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力,并经常开展省内外经验交流。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在政治层面,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高职院校及高职学生面临着众多挑战。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并以其带动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要想实现学校理念创新,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育人,并将其融入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探索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积累特色经验,并充分发挥示范教学的引领作用,宣传推广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为高职大学生管理模式创新营造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应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积极参与各种群体性活动,合理协调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关系,进而才能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并将之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去。
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管理,要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逐步成熟阶段。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受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学习压力会在无形中增加。对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一方面,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教育。
高职院校要创新学生管理手段和方法,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引导高职学生养成爱国爱校、遵纪守法、积极进取、明理尊师、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创新管理手段,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引导高职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应在学生管理上不断开拓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积累经验,探索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