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许 蕊,朱 琳,蔡爱军,赵现军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梨树栽植中,经常使用的是乔砧稀植大冠树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梨树产量,但梨树栽培中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较高,管理不佳就会造成梨树减产。可以采取适于当地气候的省力密植栽培技术,在削弱劳动强度的基础上提高梨树产量,促使梨树栽培水平持续提升。
(1)立地条件
梨树密植园对土壤要求高,因此土壤贫瘠地区前5 年需改土施肥。施加有机肥是提升土壤肥力与巩固改盐效果的重点,可使盐碱含量高、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空隙度变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盐碱土壤施加农家肥时可混合添加过磷酸钙100 kg/亩,以降低土壤碱性,提升土壤肥力。
(2)品种与密度
部分容易成花与坐果率高的品种,种植密度为株距1 m、行距4 m,这样有利于机械式操作。部分成枝力度强、树木长势旺盛的品种,需加大株行距,同时使用侧生枝刻芽与生长抑制剂等增加控冠力度的措施[1]。
(3)苗木定植
定植品质良好的成品苗木,第1 年刻芽枝效果不佳会对前期整形带来负面影响,生长不佳时要回缩重新分枝,但会使结果过早。
定植小砧木嫁接会比定植苗木晚2 年结果,比大砧木嫁接晚1 年结果,但成活率很高,树相整齐。
圆柱形树形一般要求高度为3 m,主干部分高度为60 cm,主干上直接着生26 个大中型结果枝组,枝组分枝角度90°,其上直接着生小型结果枝组与短果枝群。
(1)中心干培养
刻芽是使梨树快速成形的关键技术。第1 年幼苗中心干生长至1.6 m 左右,第2 年芽萌动前1 周在芽上部1 cm 位置割1刀,长度为中心干枝条周长的2/3,深度到达木质部。除枝条先端30 cm 与地面60 cm 以下不刻芽外,其余芽均刻。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1 年苗木生长不到1.5 m,在55 cm位置进行回缩,顶端延长枝生长到1.5 m 高度时再进行刻芽。
(2)疏除顶端延长枝
通常中心干延长枝通过2 年左右刻芽满足要求树高后,可用其周围的弱枝取代延长枝,削弱顶部优势。延长枝没有生长到要求高度时,可疏除顶部延长枝的竞争枝,提高其顶部生长优势。
(1)借助矮化砧木
种植矮化梨树砧木品种,如中矮1 号与2 号等。
(2)以果压冠
大砧嫁接的梨树果园,第2 年下部可结少量果。留单果,果之间距离保留30 cm 左右,借助早结果控制树冠。中心干中的枝条分枝角度较小时,早期可以借助牙签撑住枝条;后续枝组较大,需进行拉枝,使枝条和中心干分枝角度保持在70°左右。
一些果园前期管理不到位,结果枝组太大、开张角度小、长势旺盛、导致树形不一致时,可在6 月后控制氮肥与水分,促使花芽分化;环割主干与大枝组;拉平长势旺盛的大枝组,留橛疏除,使其萌发,实现中心干上枝组去大留小的培养成效[2]。
(1)秋季施加基肥
基本应该施加有机肥,搭配氮钾磷复合肥,无需使用化肥。施加肥料的量需要按照土壤检测结果与负载量决定,一般每年收获后施加有机肥5000 kg/亩,氮钾磷复合肥50 kg/亩。条件允许地区可多施加有机肥,减少复合肥用量。
(2)施肥方式
在树冠外围偏内每行开2 条沟进行开沟施肥,深度60 cm左右,可切断部分根系,以控制树冠生长。施肥后如果没有下雨需及时浇水。有机肥要避免撒施,特别是生物菌肥要避免太阳暴晒,可采取环状或沟状施肥方式,注意避免出现烧根问题。
(1)梨园生草优势
杂草根系分布在5~20 cm 土层中,一般不会与梨树争夺养分。梨园生草可有效改善土壤板结情况;调整土壤理化性质,提高通透性,提升微生物数目。
(2)梨园生草方式
梨树行间生草不仅可节省人力,也可培肥地力。无需翻压,当杂草生长至花期的时候覆盖土壤即可,也可刈割粉碎后覆盖在树盘下。自然草每年可刈割2 次,第1 次在4~5 月,刈割以后覆盖树盘;第2 次在6 月,可深翻旋耕翻入土中。
梨树省力密植园栽植密度是1 m×3 m×4 m,一些果园中心干上枝条生长旺盛,结果植枝组变为侧枝,导致树之间枝干彼此搭接,造成树体郁闭,影响光照与通风,导致果实产量与品质降低。
建园时,种植密度大,可根据品种适当调整。雪青、鸭梨、秋月等容易开花、坐果,种植密度应大一些;早酥、新梨7 号等树势非常旺盛,成花难度大,可以适度降低栽植密度。此外,如果拉枝角度小,花芽量少,会造成结果较晚,导致枝条徒长,后续拉枝难,中心干上结果枝组分枝角度需保持在70°~90°。
梨树省力密植栽培园标准树形为细长窄冠圆柱形,中心干上着生26 个大中型结果枝组,穿插少量小型枝组。一些果园结果枝组一层小、一层大,层次显著,会导致枝条数量少,果实产量无法快速提高。
此外,留果量太多会使梨树树体寿命减少,并发生干腐病与腐烂病。留果量太少则会导致梨树树体营养物质分配失衡,致使梨树树体徒长。
梨树的树体旺盛是省力密植栽培中较难控制的问题,省力密植栽培中控冠的核心方式是以果压冠,经过刻芽与拉枝等方式促使花芽分化,早结果。也可采取修剪根系与主干环割等方式抑制梨树生长,调整梨树的树体营养分配,实现合理把控树冠的目标[3]。
幼苗阶段的修剪主要以疏剪为主,不短截与回缩。盛果阶段,梨树主要以疏剪为核心,结合缩放对枝组进行更新,去大留小。
梨树省力密植园亩枝量需控制在6 万左右,产量控制在第3年2500 kg/亩,随后持续1 年6000 kg,再持续1 年7500 kg。生产中,种植人员会人为抑制树冠,使用单一促花举措,导致梨树树势逐渐衰败,降低树体年限。促花时需及时追肥,收获后每年施加有机肥5000 kg/亩,满足树体营养需求。
为有效提升梨树栽培水平,保证梨树稳产、高产,可采用省力密植栽培技术。栽植时应因地制宜,适当调整,保证梨树结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