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梅,顾玉玲,陈 璐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以男性居多,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临床相关调查发现,有70%~80%的存活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以肢体瘫痪常见。既往研究发现,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有效缓解患肢肌肉痉挛,改善肌无力;而减重平板训练对加强偏瘫患者整体及关节协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3-4]。基于此,本研究观察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5例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资料。①纳入标准:均符合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5];临床资料无丢失和缺失;初次发病或既往发病,无神经功能障碍者;生命体征平稳,可配合相关治疗。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限制活动的疾病;存在心、肺、肾等功能严重障碍者;免疫功能严重障碍者;病情恶化,出现新梗死灶或出血灶。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一组91例和联合组94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①单一组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正负两极分别置于胫前肌肌腹和远端肌腱处,地极置于小腿任意部位。告知患者注视反馈仪屏幕上的肌电信号图像,当扬声器发出提示音时,嘱患者做踝背伸动作,并将此时记录到的肌电波幅作为基线。嘱患者继续做踝背伸动作,并使肌电波幅超过基线水平,此时系统会自动给予电刺激协助患者完成踝背伸动作,将该过程记录至最高波幅作为下次电刺激触发基线,如此反复训练。上述治疗每次20 min,1/d,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6周。②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时患者站立在活动平板上,减重带系于患者腰臀部,两端向上均匀用力收紧。先将减重机“校零”,随后升高悬吊架使患者双下肢可支撑体重。由专门治疗师指导其练习正确站姿,设定活动平板初始速度为0.05 m/s,坡度为0°。根据患者步行恢复情况,可逐渐增加平板速度,但不能>1.5 m/s。每日于下午1:00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4:30给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时间及疗程同单一组。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胫前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痉挛改善情况及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好。痉挛情况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估,该量表共包括腱反射、肌张力及阵挛3个方面。共1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痉挛越重。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使用通用量角器测量。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估,共包括10项指标,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1胫前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胫前肌、腓肠肌静息状态积分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胫前肌主动运动状态积分肌电值均较治疗前升高,腓肠肌主动运动状态积分肌电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一组(P<0.05)。见表2。
表2 不同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两组胫前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比较
2.2FMA评分、CSI评分及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FMA评分、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一组(P<0.05)。见表3。
表3 不同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两组FMA评分、CSI评分及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比较
2.3NIHSS和B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改善程度优于单一组(P<0.05)。见表4。
表4 不同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两组NIHSS和BI评分比较分)
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偏瘫、无法独立行走对生活、工作等造成极大影响[6]。如何降低存活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并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
肌电生物反馈是一种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7-8]。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将患者主动有意识收缩肌肉时产生的微弱肌电信号放大后再输出,进而刺激目标肌肉引起收缩运动,反复刺激目标肌肉收缩,能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加快脑功能重组,同时增强患者肌肉收缩能力[9-10]。张志茹[11]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肌肉兴奋性、运动灵活性等。本研究发现,治疗后,单一组主动运动状态积分肌电值、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FMA、CSI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所有改善,提示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可见在明确提示踝背伸肌肌力增加的同时,跖屈肌痉挛亦存在不同程度减弱,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胫前肌被刺激收缩的过程中跖屈肌得到了有效的牵伸[12-13]。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在相对静息状态下,患者胫前肌、腓肠肌的积分肌电值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推测可能与相对静息状态下神经冲动发放减少有关[14]。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组主动运动状态积分肌电值、踝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FMA、CSI及NIHS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单一组。减重平板训练是按患者偏瘫肢体负重情况,利用悬吊装置减少体重对下肢的负荷,并配合运动平板带动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患者行走能力[15-16]。柳忠和梁天佳[17]研究指出,减重平板训练可减轻脑卒中患者步行时髋部、下肢负重,提高步行速度。冯淑曼等[18]报道发现,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更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肌肉恢复。本研究均与以上结果相符,提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具有协同作用,疗效更佳。另外,对患者而言,此过程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使其治疗依从性更佳,提高了运动功能和协调性,进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19-20]。本研究表明,治疗后,联合组BI评分显著高于单一组,提示联合治疗可提高运动功能,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增强下肢肌力,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