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继明
摘要: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现阶段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成长、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以更具整体性的教学视角,系统整合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优化调整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选择,用更加切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认知习惯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数学探究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7-071
一、创设直观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力
1. 图形展示。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很多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几何知识。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这些图形的图形特点,需要丰富的直观感知素材做支撑,仅靠学生空间想象难免会限制知识建构的准确性。教师加强教学内容的剖析解读,根据这些教学内容的知识特点,整合直观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实物演示等多种方式,有目的性地把这些辅助性教学素材投放到课堂中,启发学生在这些直观教学资源的帮助下,准确理解所学数学知识,自然生成图形特点的相关知识。
教师要合理分配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适当减少抽象的理论讲解,把更多的教学时间分配在各种教学资源的投放和引导中,推动学生数学表象认知的自主建构。教学“垂直”“平行”两个数学概念时,要让学生明确二者的概念内涵,教会学生正确辨别垂线和平行线,依靠简单的语言分析显然是难以实现的。教师整合垂线、平行线和不垂直的相交线等多组图片素材,用同屏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素材内容,分析它们的图形特点,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它们进行分组归类。直观的图形展示教学,增强了学生几何知识学习的直接刺激,提高了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的准确度,也锻炼了学生直观想象的空间能力。
2. 操作演示。
除了各种教学资源的直观展示外,数学操作类学习活动的演示教学,也能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感知体验,延展学生数学认知理解的思维深度。数学操作活动演示,主要针对于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等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需具备深度挖掘的教学意识,从课时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出发,思考学生探究学习中会遇到的思维难点及认知障碍,根据这些教学要点,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布设,用操作演示给学生数学思考带来更多启发,帮助学生顺利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
二、丰富互动形式,培养学生思维力
1. 质疑释疑。
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直接有效且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交互载体。教师巧妙设计数学课堂问题,善于用问题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好奇心,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欲,为学生数学课堂探究学习发掘崭新动力。问题教学过程充满变化性和动态性,教师需专注于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表现,根据学生数学问题学习成果,以及问题分析、问题解答当中出现的各类错误,灵活调整问题教学策略,使问题教学活动能够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最大限度体现数学问题的思维训练价值。
2. 辩论竞赛。
数学课堂问题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互动,思维指导性较强,但课堂交互覆盖面相对有限。教师积极开展辩论竞赛的学习活动,为学生与学生的直接交流搭建学习平台,能够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使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思维更为活跃,也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建立更多有关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小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教师用辩论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到交流互动中,很好地激发和保护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品质。
三、延伸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通过应用对接、实践操作等方式,延伸数学学科教学的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将数学课堂的所想所得应用到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培养学生数学学科创造性学习能力,助力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形成。
1. 应用对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具有明显的生活性特点。教师接轨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生活问题、生活现象等素材为抓手,引领学生分析其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锻炼学生数学建模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灵活性。生活问题当中蕴含的信息相对复杂,除关键的解题要素外,还有很多干扰信息,教师启发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剖析、提炼,专项训练学生数学建模思维,培养学生用数学视角深入分析生活现象的良好习惯。
2. 实践操作。
数据分析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意识和能力,离不开必要的实践活动作支撑。教师更新数学学科教学理念,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更多的教学关注点落在实践学习活动的布设和组织中,从而强化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印象,延展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应用的思维广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特别是数据统计与分析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替代枯燥、单调的习题训练,为学生感知应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提供更多机会。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个漫长而系统的教学工程,小学数学教师要有计划性、持续性的围绕学生学科素养培养设计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调整,借助创设直观情境、丰富互动形式、延伸实践训练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训练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推动学生直观想象、空间观念、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多维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丽园.注重“立体”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学苑教育,2020(29):39-40.
[2] 张桂琴.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价值再探究[J].数学教学通讯,2020(34):59-60.
[3] 韩振华.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20(2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