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智能化构建模式探索

2021-12-23 07:20郭传亮严振宇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构建模式供电所智能化

郭传亮 严振宇

摘要:随着基层供电企业不断夯实配网网架自动化基础,各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效果日益显著,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这些隐患,一方面受基层供电班组的承载能力及综合技能水平差异的限制而产生;一方面随着新技术设备的发展,形成了竖向的分区,但是横向联络不足,从而对整体效能目标的实现造成了极大阻碍。

关键词:供电所;智能化;构建模式

引言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客户对高效优质服务的更高需求、“互联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率为核心,解决竞争压力传递不到位、供电服务转型升级不及时、营配末端业务分工过细、人员综合技能素质提升慢、农村供电服务点多面广、末端服务反应滞后等问题,用有限的资源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标准的服务,对乡镇供电所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1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现状问题分析

目前,供电设备智能运维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系统间整合效率不高,各种运维系统平台之间业务板块相对独立,产生的海量数据无法共享应用;2)系统采集的数据连续性和颗粒度较低,无法满足系统运维分析的需要;3)既有的运维系统平台不能满足网络化运维需求,仅以运营开通的基本需求为主,较少考虑后续的运维管理功能需求;4)因缺乏顶层规划设计,早期建设线路的设备,其功能改造和扩展能力有限,导致在新线设备中已应用的功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新老线之间的统一。为此需要探索网络化运维新模式,建立一个统一规划、具备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网络化智能运维体系。

2供电所智能化构建模式探索

2.1“N功能”包括内容

一是“抢修路径导航”功能。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农村等区域,单户用户故障报修位置的查找是困扰抢修人员的一大难题,很多地区还停留在报修人带路的阶段。二是项目可研支撑功能。通过“一平台、2系统+N功能”的台账数据查询,实时自主更新的数据台账,是对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数据实现有力的支撑,确保信息正确、数据准确。同时在项目结(决)算阶段,可以避免抢修资金与项目资金的重复支出,实现配网资金的高效利用。

2.2网格化、台区经理管理优化

以区域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实施臺区经理制,打破条块分割现状,通过整合供电所各类资源优势与平台,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责权利对等,充分调动班组与成员参与供电所管理的积极性,使供电所服务资源高效共享、应用。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1”(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现实问题),达到“2”个目标(对内提升管理效率,对外提升服务质量),落实“3”点工作思路(更新理念、建立规则、组建团队),健全“3”级网格架构,建立责任、指标、评价、监督“4”大体系。(见图1)

2.3跟踪式个性化服务

以“服务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为指导思想,明确

各级管理责任,理顺管理关系,实施差异化管理,搭建“三级服务网格”,构建一级网格全面负责、二级网格包线、三级网格包片的网格化管理结构,推进乡镇供电所营配业务“末端融合”,推行一专多能的“台区经理制”,将市场竞争压力传递至基层一线、畅通“最后一公里服务”、扎实打造“全能型”供电所。同时,以责任、指标、评价、监督“4”大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形成“机制有保障、实施有抓手、人员有能力”的工作格局,为客户提供跟踪式个性化服务,实现“服务需求在网格内解决,服务隐患在网格内消除、服务质量从网格开始提升”的良好局面。

2.4落实责任,提升效率

在乡镇供电所全面实施集农村低压配电运维、设备管理、台区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于一体的“台区经理制”,确定责任主体、服务目标,做到“定格、定员、定责、定岗”。同时,明确了工作目标,对外:提升服务质量,解决当前供电服务矛盾、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服务效率、强化服务品质、减少服务投诉;对内:提升管理效率,消除专业壁垒、加强人员适岗胜任、强化各岗职责、减少内部资源损耗等。供电所员工思想的高度统一、观念的全面转变,保障了网格化管理和台区经理制的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2.5设备状态实时感知预警系统

为保障供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根据供电设备本身带有的智能监控单元,结合现行的智能巡检、电能计量、变电环境、故障录波、应急电源等监测系统,获取设备运行的实时状态信息,实现供电系统能耗、负荷、线路电流电压等数据的采集,对设备状态进行感知预警。设备状态实时感知预警系统的主要功能为:1)通过对线路级PSCAD(电力监控系统)或CIOS(中央一体化操作系统)系统电气参数的实时采集,掌握现场设备运行状态,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撑。2)通过网络级、线路级、车站级的电能量,掌握能耗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能源优化管理。3)通过智能巡检的自动识别,提高现场监控效率,降低人员现场巡检工作量,优化生产组织模式。4)通过变电所环境的实时监测及报警,避免因环境突变导致的供电设备、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电源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故障率提高等安全隐患。5)通过应急电源实时监测,对UPS、EPS下级一类特别重要负荷的用电质量进行监控,提高下级负载用电可靠性。6)通过远程录波对电气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分析,根据变化趋势预判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机制。7)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运行方式下供电系统负荷进行监测、分析,优化应急处置运行方式并及时制定预案,于日后网络电力调度的指挥提供技术保障。8)通过设备本体加装的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对局放量等电气量参数进行监测,并通过在线和离线相结合方式强化设备监控力度。

2.6“一平台”的主体内容

智能抢修平台,是供服系统抢修指挥功能的直观体现和功能拓展,是实现横向数据连接的枢纽,将抢修与消缺工作加以统筹协调,实现配网运维工作的整体效能提升。以Ⅳ区主站系统中故障数据为流程触发信号,根据故障性质和内容,通过已有的、自更新编程数据库,提出“故障抢修”预案。通过调阅供服系统中无人机、站所机器人、智能巡检App手机的日常运检数据,将故障点周边缺陷加以罗列和分析,对可一并处理的缺陷进行罗列,并形成“抢修+消缺”预案。“抢修+消缺”预案经过手机或平板App的方式传递给抢修负责人进行确认,真正实现抢修辅助的作用价值。

3建立管理体系,保障目标实现

考核细则

各级网格的绩效评价工作

有目标、有路径、有激励、有监督才能推动网格化管理、台区经理制工作的扎实落地,为此,建立了责权对等的责任体系、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和务实高效的监督体系。“责任、指标、评价、监

督”4大管理体系(见图2)制定完善过程中,始终坚持“自上而下定目标、自下而上定措施、充分沟通促提升”的总体思路,在县公司与供电所之间、供电所与一线员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保障各项措施有效落地,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结语

对智能化供电所创建模式的思考,是从目前基层供电所普遍存在人员、设备及系统运用现状问题出发,围绕配网运维业务拓展的需求,充分整合现有系统数据库的数据,发掘探索适合基层供电所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从而进一步打开供电所智能化创建的新局面,真正实现在人力资源紧张前提下,提升供电所“综合承载力”的价值体现,从而激发自下而上的供电所

智能化创建新动力。

参考文献:

[1]谢久明,赵凤娇,李相泉,等.先进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机械设计,2018(增刊1):119.

[2]姜国辉.变电运维一体化过渡阶段探讨[J].广东科技,2014(16):

83.

猜你喜欢
构建模式供电所智能化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供电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全能型供电所基础管理
浅议党群工作在供电所发展中的作用
浅议党群工作在供电所发展中的作用
慕课课程构建的一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