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峰
儿子安从南京来电,激动地说:“妈,我今天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只杯子,一只精致高档的不锈钢杯子。”
“杯子?什么人会送你杯子呢?”我愕然。
“您还记得我高二那年丢杯子的事吗?”安的声音有些颤抖,听得出他正努力抑制心中起伏的情绪。
7年前,安在市里重点高中寄宿。为了能让儿子时时有热水喝,也为了鼓励他,我咬牙给他买了只200多元的新杯子。看得出安非常喜欢那只杯子,反复地看,不停地摩挲,爱不释手。
可第二周我去学校看安的时候,发现他用的竟然还是旧杯子。我戏谑地问:“舍不得用新杯子了?”
“丢了。”安抱歉地说。
我有些惊讶:“这么快就弄丢了?”
“是呀,只用了一天。”安神色有些尴尬。
“怎么回事?”我追问道。
“晚饭后,我把水杯放在教室的窗台上。等我打完篮球回来,水杯就不见了。我最初以为是谁拿错了,可第二天第三天也不见有人还回来,我才意识到是丢了。”
“那你找了没?问别人看见没?在班里不见的,应该是熟人拿的。”
“没有。我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主要是心疼那200多元。
“如果我說丢了杯子,大家一定会互相猜忌。而那个拿了我杯子的同学原本内心就不安,大家一议论,势必会让他心里更有压力。学习那么紧张,为了不让大家分心,我选择放弃寻找。而且,我不声张,每个同学都面目可亲,如果说出来,那每个人都行迹可疑。”说这话时,安的眼睛亮亮的,像漆黑天幕上闪烁的星。
“对,儿子,你做得对。杯子事小,影响大家学习,破坏同学友情事大。”我赞许安的选择,伸出胳膊搂住了他还有些稚嫩的肩膀。
真是没想到,7年过去了,杯子竟然“回来”了。
安在电话里继续说道:“与杯子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封短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安,请接受我迟到7年的道歉。当年,我爸爸的生日快到了,我一直想送他一只杯子做生日礼物。他的塑料杯已经用了三年,一灌热水就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喝这样的水对身体很不好,而爸爸又是家里的顶梁柱。看到你的新杯子,我就再也无法把目光从它身上挪开,鬼使神差地把手伸向了它。那几天,我害怕极了,生怕大家知道我是贼。可是,你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谢谢你保护了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可怜的自尊。”
“快递上有没有寄信人的地址?”高考后,安的同学就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到全国各地,从地址上一定能查到寄杯子的人是谁。
“同7年前一样,我现在也不想知道他是谁。”电话里传来安爽朗的笑声。
放下电话,我的心是欢喜和欣慰的。是的,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不妨选择宽宥和包容,给对方一个自醒的机会,最终得到的不仅是感激和尊重,更让自己拥有了天空般的辽阔和澄澈。
(梅源摘自微信公众号“博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