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贵
摘 要:峄城区吴林街道种植优质中药材金银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提高产量,实现丰产丰收目标,就金银花的特征特性展开分析,阐述了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并具体探究了金银花大田栽培技术。
关键词:金银花;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0-004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67.79 文献标志码:B
金银花在制药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驱动下,金银花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金银花的市场价格。为进一步提高金银花产量,相关研究人员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无公害金银花丰产栽培技术,确保掌握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在保证金银花品质的基础上,提高金银花产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扩大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1 金银花的特征特性
金银花属于半常绿木质型植物,能够抵抗-30 ℃的低温,也称为忍冬花。因花期初期呈现白色,在中后期会转变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一般在夏季开花,花期达到5~10个月;作为无公害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制药行业将金银花根、茎、叶等作为制药原材料。同时,金银花性甘寒,气味芳香,具有清凉散热、利尿等作用,临床医学研究证实了金银花无公害中药材在上呼吸道感染、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够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基于金银花的优势作用显著,因此广受种植人员青睐,逐渐扩大了金银花的种植面积;就金银花的生长习性看,其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落地生根的生长特点,不受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可在山坡、堤坝、沙滩地等多属性地块中种植,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种植[1]。另外,金银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大面积种植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金银花一般生长在-25~30 ℃,实践栽培中发现,金银花在5 ℃左右温度下开始发芽,并在16 ℃左右温度条件下加速生长。就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看,含有黄酮素、肌醇等。
2 金银花药理作用
无公害中药材金银花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全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菌群。同时将金银花与胆固醇相结合,可减少人体肠道吸收胆固醇的含量。将金银花无公害中药材应用在制药行业中,可有效治疗湿热、上呼吸道感染、扁挑体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我国当前主要推广栽培金花3号、九丰一号等品种,就金花3号品种看,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苗木整个生长周期较长,产量高,品质好,在实际生长过程中,耐干旱能力强,对土壤条件无限制,且药性含量高于普通的品种。
3 金银花大田栽培技术
3.1 选地
金银花本身属于喜光作物,更适合在温暖湿润环境中生长。因此,在栽培无公害中药材金银花前,需要结合地区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选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规划。首选土壤肥沃、土层透水性好、土壤中微生物含量高的沙质土壤,同时,要考虑灌溉、水源问题,确保为金银花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完成选地任务后,测试土壤的pH值,在地下水位大于1 m时,耕翻前浇水一次,并检测土壤肥沃程度,必要时结合土壤实际属性,施入适量的有机肥,确保满足金银花实际生长需要。
3.2 育苗
3.2.1 选择育苗方式
根据选取的优良品种金银花采取扦插育苗方式,为保证金银花育苗效果,一般会选择在8月上旬育苗,选择优质的、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将插条长度控制在30~35 cm、粗度控制在0.5 cm左右为宜;确保每个插条有2~3节。在扦插前,与节的1~2 cm处进行剪口,并去除插条多余的叶片,进行晾晒,保证晾晒效果的基础上开始扦插育苗,扦插株行距控制在25 cm×3 cm,深20 cm,地上露出7~10 cm;扦插深度在插条的1/2处,采取直插和斜插的方式,保证插条的扦插效果;結合插条实际情况进行遮阳、灌溉管理,干旱时,可间隔48 h浇水,以此促使插条在15 d后生根。
3.2.2 做好苗期管理工作
完成插条扦插工作后,需要灌溉一次,灌溉水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决定,确保在金银花苗木生根前,满足其对水分的需要;定期进行苗期管理,若金银花苗木生根后,需要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出现烂根等现象。
3.3 开挖种植沟
根据金银花的生长特点和生长习性,科学选择种植沟开挖位置。开挖前,相关人员将杂草、石块等清除干净,避免影响金银花生长,合理确定种植沟开挖时间,避开雨天,结合金银花苗木大小、数量等,确定株距、行距,确保提高金银花栽培技术水平。
3.4 苗木栽植和定植
在金银花苗木栽植前,确定株距和行距,进行定穴栽植,并在大田覆盖地膜,避免杂草丛生,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防止土壤中的药物流失,发挥药物作用,提高金银花栽植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金银花定植过程中,需要结合土壤情况,施入优质的腐熟有机肥,选择每年9月中旬到11月上旬定植。金银花苗木直径为0.5 cm,主干长度应小于30 cm;行距可设定在80 cm×90 cm,次年定植行距可设定在160 cm×85 cm,第3年定植行距可保持在160 cm×160 cm;保持单株深度在20 cm左右,并于栽植后进行浇水,待水分干燥后进行封土处理,确保土层略高于地面[2]。
3.5 施肥管理
为提高金银花苗木健康生长水平,保证产量和品质,需要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施肥,施加基肥肥料以农家肥为主,时间在每年11月,保证每个花墩施加基肥3~5 kg。同时做好追肥管理,以人畜圈肥、草木灰、氮、钾等肥料为主。在3年后,施土杂肥、饼肥、磷肥等肥料;在完成头茬花采收后再次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料为主,保证金银花生长对肥料的需求。
3.6 排涝
金银花耐干旱、不喜涝,雨水或灌溉水量过大,会直接影响金银花的产量,因此,出现了旱涝灾害,需要及时更改灌溉模式,调整灌溉方式,可采取滴灌灌溉技术控制金银花灌溉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避免金银花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旱涝灾害。
3.7 大田综合管理
(1)除草。为防止杂草与金银花争夺水分和养分,必须做好田间除草工作,主要可采取人工除草方式,必要时进行药剂除草。一般可中耕除草3次左右,在金银花萌芽期除草一次,在每年的7—8月份再除草一次,并于秋冬末进行最后一次除草。中耕除草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金银花植株的保护,避免金银花的根系带出土壤;每次完成除草工作后,需要及时将杂草清除干净,避免杂草堆积滋生细菌,防止引发病虫害问题,最大程度上为金银花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2)修剪。做好金银花苗木整形和修剪工作,可保证金银花植株生长态势,保证金银花产量,规范金银花植株生长形状。金银花本身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自由生长影响金银花植株的透风性,甚至造成叶片发黄和脱落问题,难以保证金银花生长质量,无法促进金银花生长。金银花盛花期修剪工作,主要是修剪病枝、枯枝,去除无效的枝干,因此,保证花母枝干110~120个为宜。对于金银花生长期的修剪来说,可促使金银花多茬开花,初次修剪时间在每年6月中上旬,第二次修剪时间在30 d后,第3次修剪时间在60 d后,主要将中等长度的枝干剪短,保证枝干之间的距离在8~10 cm。
3.8 病虫害防治
3.8.1 病害
金银花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白粉病等。针对褐斑病防治,可使用25%井冈霉素50 mg/L,间隔7 d左右喷施一次,在花期停止使用农药药剂。针对白粉病防治,清理病残株,发生期用50%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在具体进行病害防治阶段,可采取农业防治措施,针对病害较为严重的,可结合化学防治方法,在化学药剂选用上,主要选取无毒、药害较低的药剂。
3.8.2 虫害
金银花虫害主要有蚜虫、透翅天蛾等。虫害发生时,会严重影响金银花生产情况,造成产量下降。蚜虫虫害的防治,可采用50%氧化乐果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施;针对透翅天蛾,可使用25%敌杀死乳油3 000倍液进行喷施。以生物防控和农业防控技术为主,为金银花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条件[3]。
3.9 收获和加工
当金银花花蕾长到长度的1/2時发育速度加快,花蕾颜色开始由青变白,需要及时进行采收。最佳采收期为白蕾前期,采收最佳时间为清晨或上午,若选择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前完成采收工作,避免影响金银花采收质量。采摘时轻摘、轻放,避免挤压,用通风透气、干净卫生的竹篮或藤笼盛放。晒花时切勿翻动和暴晒,及时晾晒加工,防止霉变。
4 结语
金银花作为无公害中药材,在多领域中应用效果显著,发挥了金银花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要想进一步提高金银花质量和产量,必须优选良种,科学栽培种植,栽培前做好选地、育苗等前期准备和管理工作,种植过程中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合理进行土肥水管理,及时做好修剪工作,加强对金银花病虫害的防控,切实提高金银花大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军霞.金银花优良品种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13):90-91.
[2]录爱平.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8(9):70.
[3]刘蔚霞,翟乃家,吴广俊.鲁中地区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8):308-310.
(编辑:郝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