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花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供给物之一,在不同的灌溉、施肥条件下,玉米的产量不同。由于灌水、施肥过量且水肥利用率低下,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从影响玉米产量的实际变化因素入手,分析了如何采用不同的节约和增量方式,优化灌溉和施肥方法,评估了玉米株干重、玉米穗干重、玉米产量之间的差异情况。水肥之间交互作用对产量影响水平较大,相互的作用明显,颗粒与产量的实际线性关系显著,增加颗粒是有效提升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灌溉;施肥;玉米产量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0-000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截至2020年以来,我国的玉米产量已经超出稻谷的产量,达到28 390万t,成为我国粮食作物的第一大品种。其中华北地区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为了快速地提升玉米产量技术水平,需要研究玉米的高效栽培种植技术,优化水肥施工或灌溉量比例水平,对不同的灌溉形式进行研究,重视优化玉米主要产区内的栽培种植水平。我国目前已经在黄淮海、东华北、西北地区组建玉米种植基地,研究不同灌溉、施肥条件下的玉米种植产量水平,构建农业种植栽培基地,达到农民增收、增效的产业发展目标。
1 玉米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玉米作物的产量面积达到3 500 hm2,在实际玉米种植中,主要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对于现代技术操作方法的应用低。面对现代化种植的推广和发展需求,不少地区开始实施现代化的种植理念,注重精细化农业技术研究,重视水肥产业的发展与应用,目的是实现优化玉米种植的资源浪费问题,提高玉米产量、质量水平,实现增产增效的目标。
自2012年以来,国家出台《农业节水纲要》细则中,明确强调加强水肥一体化建设。河南作为粮食产业大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了技术推广。到2015年我国的玉米水肥一体化建设已经达到5 000 hm2。按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方式,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生产加工农作物的积极性,快速地推动了水肥一体化产业项目的推广。
2 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发展应用的优势
按照节约水肥资源的标准要求,对水肥资源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目前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还处于传统的种植操作方式。传统的种植作业中,对于水肥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实际的效率水平较低,造成农业资源浪费的情况严重。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实现精细化的水肥管理,按照科学的水肥管理目标,减少种植上的资源浪费问题,相比传统的水肥种植而言,可以通过技术的一体化建设,节约水肥资源,提高肥料的实际操作利用率标准,实现控肥增效的目标。
河南自2012年开展水肥一体化灌溉以来,通过不同灌溉方式,控制灌溉用水量、施肥量,依据产量、面积确定一体化的技术模式指标。到2015年打破了种植壁垒,在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多品种的种植施肥方式上进行转变,实现了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流转,打破农村土地的区域限定因素,实现了大规模节水节肥的目标。
3 不同灌溉量和施肥量的调查回归对比分析法
3.1 产量、灌溉量、施肥量分析法
按照方差产量、灌溉量、施肥量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拟定标准分析,明确显著影响因素,对灌溉量、施肥量进行增减匹配操作,准确地分析灌溉量和施氮量比例水平,找寻玉米最大产量所对应的最优灌溉施肥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实际处理流程,达到优化灌溉产量的效果,提升产量水肥的组合分配形式,按照实际试验操作中心的匹配标准,明确试验范围内的水肥量。采用产量最大的计算分析方式,调整确定灌溉量比例,达到调查研究的标准要求。
3.2 灌溉施肥后的产量与性状对比分析法
选定方差显著要素的标准,与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性状与产量和粒数之间的关系。按照产量、方差等,说明回归模型和实际拟定的标准值,达到显著水平的同时,说明粒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行粒数可以有效地提升产量水平。
按照调查的12个基础性状方差和标准水平分析,行粒数、株高、穗干重等确定其实际的差异。行粒数不同,灌溉的实际效果差异不同。根据不同施肥的操作方式,分析植株干重、穗干重、产量的变化条件,调整产量所呈现的差异变化。通过产量匹配水平的实施,对灌溉的产量调配管理,明确灌溉的总水量比例值。对合理的
灌溉节水效果实施过程汇总,逐步提升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雾化效果的提升,优化空气的湿度,这有利于提升植物的生长水平。按照前期施肥的方式,提高植株的高度,做好前期的施肥和后期的追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控制株高,优化追肥长短时间段,重视提升施肥复合力水平,提高产量,适当调整后期不追肥的频率,达到水肥交互作用和高产效果的目標。
按照各自的性状和产量回归方差标准,确定灌溉量,分析追肥的施加标准,明确玉米高产技术下的推广应用实施。通过水肥交互作用,判断其产量互补的作用,结合水肥交互的实际效应变化水平,提升水肥交互下的高产水平。在调查性状分析中,确定产量的回归分析,对颗粒、产量进行显著的线性关系分析,提高行粒数的产量效果,实施最大因素的分析,增加农艺性状下的标准要求,达到玉米产量提升的最终目标[1]。
4 玉米灌溉和施肥方式对种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在对甜玉米种植产量和品质的研究中,需要根据实际灌溉的施肥量、沟槽有机肥组合水平,结合施肥水平、沟槽量水平进行密度评估。对于较少滴灌、施肥的条件情况,甜玉米的产量可以提高2%左右,滴灌和减少施肥对于玉米品质有明显的提升。玉米可溶性的含糖量和含淀粉量逐步增加,对于蛋白含量影响不大。采用60%无机氮和40%牛粪氮配合的方法,交替浇灌的方式,可以构建组合水肥,达到对玉米品质的理想灌溉效果。在相同的灌溉操作方式中,通过采用施肥的方法可以提升玉米的整体产量和影响趋势。施肥法操作中,采用30%氮钾肥为基肥,使用70%氮钾肥追肥,可以提升沟槽条件下的施肥效果。早期玉米穗产量增产种植过程中,通过水肥一体化的灌溉技术操作,可以促进植物整体的生长水平,增强玉米秸秆和玉米苞片的产量效果。通过适当地追加钾肥提高产量,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产量和密度水平的增加。固定沟槽与无机氮肥的比例适当,可以提高土壤的酶活性效果。通过交替沟槽组合追肥的方式,可以促进玉米种植密度和生长发展趋势的提升。对于种植的玉米密度而言,调整玉米植株的增长比例水平,提高植株高度和穗高度,达到增产增效的目标[2]。
受玉米种植管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从总体产量发展的需求入手,重视玉米产量的优化与提升。种植玉米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加强玉米种植的水肥管理效果。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玉米的产量下降,直接影响玉米的种植质量水平。按照科学有效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可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提高玉米对于营养的吸收率水平,达到增效创收的目标。例如,河南省玉米产量从2012年的2 500亿t到2018年的4 000亿t,提高了1/2之多;肥量使用量节约了1/2,玉米的成熟度、颗粒饱满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坏果率下降。
从颗粒、株高、穗干大小等调整分析确定个性化差异范围。依据株高比重,从不同的施肥量入手,调整其中存在的差异,做好互动水肥条件差异的评估。通过植株干重、穗干重、产量等互补的评估,确定其中存在的差异化流程。从产量、灌溉量等发展趋势出发,融合喷量条件,结合灌溉适度量的增加比例水平,调整产量的比重范围。依据相关资料,分析喷灌损失的占比,一般占总水量的7%~25%,细微的喷水雾化比率更高,一般可以达到80%~90%。在喷射雾化效果的调整过程中,逐步提高空气整体的湿润度水平,控制地表温度的变化比重,达到植物综合生长水平的稳固提升。通过施肥量的提高,对前期施肥、后期追肥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植株的高度。按照适宜的追肥比例量水平,缓解短期的适度范围。通过平台内的水肥交互作用,达到高产作用效果。按照各类性状与追肥方式,分析产量互补效应灌溉的过程,结合相似的水肥交互流程,对互补作用效应水平进行评估,优化水肥交互评估流程,加深颗粒与产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建立完整的线性评估标准要求。重视最大行粒数的评估,逐步增加农藝特性对比评估要求,提高玉米整体产量,为其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发展途径和建设要求[3]。
5 结语
在灌溉和施肥操作过程中,对玉米产量的实际性状进行分析,结合氮磷钾的不同施肥方式,分析玉米全生育周期内的影响,对植株干重、穗干重、果实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产量和经济机制,分析明确采用水肥交互效应方式可以提升产量,增加行粒数的评估增产方式,以复合肥增产的效果最佳。玉米作为我国产量第一大粮食作物,需要从农产品市场的实际发展和规范化要求入手,结合玉米根系流量和产量关系变化水平进行研究,提出符合不同氮磷钾肥料对玉米生物学产量性状的评估,并提出符合实际综合经济效益研究的拓展思路,加深整体早期玉米种植和秸秆肥料作业评估的方案,优化玉米产量性状的针对性操作。
参考文献:
[1]吴金涛,陈霞,陈世红.氮磷钾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8,38(6):10-11,13.
[2]丁炜,孙义,杨莉兰,等.玉米秸秆还田及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河北农机,2017(6):16-17.
[3]李国强,田志刚,曹治彦,等.不同灌溉及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7(4):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