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野香优676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2021-12-23 09:07杨蓉
种子科技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优质稻特征特性

杨蓉

摘    要:水稻是蕉城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9—2020年蕉城区引进优质稻品种野香优676在洋中镇、霍童镇等地作中稻种植,其特征为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阐述了野香优676在蕉城区作中稻种植的特征特性、丰产栽培技术以及两年的产量表现。

关键词:优质稻;野香优676;特征特性;丰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0-002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2018年1月福建省在第八届优质稻品种品质鉴定活动中荣获金奖。2019年福建省引进蕉城区作中稻试种,表现为分蘖力强、长势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米质优、口感好等特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20年种植面积达533 hm2,占全区中稻面积的16%,是表现最好的一个品种。总结野香优676种植表现、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为相似生产条件地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1   产量表现

2019年在洋中镇钟洋村建立中稻机插化栽培示范片5.3 hm2,平均产量533.8 kg/667 m2,比对照中浙优8号增产33.5 kg/667 m2,增幅6.3%;2020年在霍童镇胜门村、外表村中稻栽培示范面积24 hm2,平均产量555.6 kg/667 m2,比全区中稻增产15.6 kg/667m2,增幅2.8%;在霍童镇文湖村中稻栽培示范面积7.3 hm2,平均产量534.3 kg/667 m2,比周边中稻增产23.5 kg/667 m2,增幅4.4%。2019年、2020年在蕉城区中稻栽培均表现稳产、高产[1]。

2   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该品种在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海拔820 m,5月6日播种,5月26日机械插秧,10月2日成熟,全生育期149 d,比当家种中浙优8号长3 d;在霍童镇胜门村,海拔120 m,5月14日播种,6月13日手插,9月30日成熟,全生育期140 d[2]。

2.2   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作中稻栽培,表现为适应性强、植株较大、长势旺、分蘖力强、抗病性强,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有效穗数13.1万穗/667 m2,株高136.5 cm,穗长25.6 cm,每穗总粒数215.1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7 g。

2.3   稻米品质

该品种稻米品质外观好、口感佳、晶莹剔透、米饭柔软有弹性。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显示,精米率71.6%、糙米率78.5%、整精米率69.3%。稻米长度平均7 mm,长宽比3∶2,稻米的垩白粒率6%、垩白度0.8%,透明度1级,碱消值5.4级,直链淀粉含量15.4%,胶稠度84 mm,蛋白质含量8.2%,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稻米品质标准[3-4]。

2.4   抗逆性

该品种在蕉城区种植两年未发现稻瘟病,轻发生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稻飞虱和螟虫等。

3   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择秧田

秧田以背风向阳、水源清洁、灌排方便、不易受涝、地势平坦、土质偏沙、杂草少的田块为宜。播种前秧田每667 m2施用腐熟农家肥1 500 kg和(N-P2O5-K2O为15-15-15)复合肥25 kg,施后耕整。秧田做成宽1.5 m、沟宽0.25 m、沟深0.15 m的畦,播种时畦面保持平、软、细,根、草无露出,表层有薄薄的泥浆,保证种子播后能嵌入。里层也要软但不烂,利于透气和渗水。

3.2   浸种催芽

播种前晒种3~4 h后放在干燥阴凉处。播种时将凉透的种子倒入清水中充分搅拌后捞出沥干,放入配好的40%三氯异氰尿酸300倍药液,药液面比种子面高3.3 cm为宜,浸种时间不宜超过8 h,涝出后用清水冲洗,将洗后的谷种装入编织袋用40~45 ℃温水预热5~6 min。谷种装筐前筐内垫10 cm厚的无病稻草,用开水淋湿。将预热谷种涝出入筐,筐上盖麻袋或稻草,筐外用薄膜包好,放入稻草堆中,用35 ℃温水每隔3~4 h淋谷种1次。

当谷种升温后停止淋种,温度以35~38 ℃为宜,温度超过要将编织袋内谷种上下和内外拌匀。当谷种有80%破胸,用25~30 ℃温水淋种1次。机插秧谷种破胸露白、手插秧谷种“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时,放室内摊晾,炼芽4~6 h,待不粘手时即可播种。

3.3   适时播种

该品种在宁德市稻栽培播种时间为5月上中旬为宜,播种时应来回播种3~4次直至均匀,并盖细土0.5 cm。然后在畦两边用长2 m竹片拱起,盖宽2 m农膜。机插秧田需软盘20~24片/667 m2,每片用种量60 g,秧田用种量80~100 kg/667 m2,与大田比1∶100;手插秧秧田用种量15 kg/667 m2,与大田比1∶20。

3.4   培育壮秧

秧苗立针期以保温保湿为主。1叶1心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20 g/667 m2,兑水60 kg喷雾,促进秧苗早分蘖、分壮蘖;2叶1心期,施断奶肥,撒施尿素2~3 kg/667 m2;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撒施尿素3~5 kg/667 m2;3葉前,畦面保持湿润,若畦面干裂,灌跑马水;3叶后,灌平沟水。

中稻育秧正处于南方雨季,飞虱将随强对流气流大量迁入,应及时采用治虫防病措施。秧苗3叶1心期或插秧前,每667 m2用25%吡蚜酮可湿粉20 g或25%噻嗪酮可湿粉50 g兑水45 kg各喷1次,秧田周围杂草也要喷。

3.5   合理稀植

该品种有穗大粒多、植株高大、分蘖力强等特点,秧苗移栽时应稀插、早插、匀插、浅插,提高有效穗,增加穗粒数,从而实现丰产。秧龄控制,手插在30 d以内,机插20 d以内;秧龄过大,对生长分蘖不利。株行距,手插23 cm×25 cm为宜,插1.1万~1.2万丛/667 m2,每丛2粒谷,基本苗5万~7万/667 m2,插秧深度以2.2~3.3 cm为宜;机插18 cm×30 cm为宜,插1.2万~1.3万丛/667 m2,每丛2粒谷,基本苗3万~5万/667 m2,插秧深度以0.5~1 cm为宜[5]。

3.6   平衡施肥

大田施肥以重施基肥、适时追肥为原则, N、P2O5、K2O质量比为1∶0、7∶1,基肥、蘖肥、穗肥、粒肥比为5∶3∶1∶1。以中等肥力的田块为例,基肥在插前,施(N-P2O5-K2O为15-15-15)复合肥30~40 kg/667 m2;蘖肥在插后5~7 d,施(N-P2O5-K2O为15-15-15)复合肥15~20 kg/667 m2;穗肥在拔节始期,施尿素3~4 kg/667 m2+氯化钾3~4 kg/667 m2;粒肥看苗施,苗旺的少施或不施,确保水稻转色落黄顺利,提高结实率,施肥时间在水稻幼穗分化Ⅲ~Ⅳ期,施尿素3~4 kg/667 m2+氯化钾3~4 kg/667 m2[6-7]。

3.7   科学管水

大田水管应遵循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够苗烤田、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原则。插秧时采用浅水插,提高移栽质量;插后寸水护苗,提高秧苗成活率,保证大田不缺苗;返青后,采用薄水勤灌,使大田处于富氧状态,增强根系活力,促分蘖;当分蘖数达到计划蘖数85%时或插后25 d开始烤田,控制无效分蘖;进入幼穗分化以湿润灌溉为主,孕穗Ⅱ期到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以防稻株衰老,达到以气养根、以根养叶的目的。

3.8   病虫草害防治

3.8.1   化学除草

插秧后15 d内用40%苄二氯30 g兑水50 kg/667 m2喷雾或拌细土撒施。施药前1 d排干田水,施药时稗草、野草茎、叶容易接触到药剂,施药后1 d应灌浅水,保持5~7 d。

3.8.2   病虫害防治

坚持科学用药,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在水稻生长后期尽量少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在稻谷上,达到优质、丰产的目标。

近两年,蕉城区该品种的栽培用药时间大致在分蘖期至拔节期,使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爱苗)乳油20 mL/667 m2+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 +12%甲維虫螨腈60 mL/667 m2兑水50 kg喷雾,将药喷到水稻茎秆基部,隔5~7 d再喷药1次,连续2次,有效防治纹枯病、稻飞虱和二化螟。幼穗分化末期,使用20%叶枯宁(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5%阿维菌素乳油15 mL/667 m2+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 g/667 m2兑水50 kg喷雾,有效防治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8-9]。

3.9   完熟收割

为提高质量和产量,当谷粒完熟率达到95%以上时收割,以机械收割为宜,收割后稻谷不宜长时间大堆存放或闷在袋里,应及时摊开晾晒,确保稻谷米质。

参考文献:

[1]许建春.野香优676在松溪种植表现及高产机插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9(10):44.

[2]王标明.野香优676在武夷山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16):71-72.

[3]许振敏.水稻品种特优45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7(11):26-27.

[4]涂宇春.优质晚稻“谷优1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6):1-2.

[5]王令涛.水稻品种郑稻20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21(3):18-19.

[6]王燕.水稻新品种两优159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8):94,135.

[7]王紫,张冲.水稻新品种辽粳399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20(3):47-48.

[8]耿传宝.水稻新品种苗稻2号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130.

[9]吴建龙.水稻中浙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技服务,2014,31(12):33-34.

(编辑:郭志阳)

猜你喜欢
优质稻特征特性
镉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其在镉超标稻田的表现评价
贵州优质稻占全省稻谷产量62.2%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富硒“优质稻一红薯"栽培技术
豇豆一优质稻一甜玉米周年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