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脱贫攻坚的诗歌记忆

2021-12-23 23:19吉米平阶
西藏文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杰驻村西藏

吉米平阶

我与陈人杰的缘份,源于诗歌。大约五六年前,我在北京参加中国当代文学“汉译民”工程的作品遴选,汉译民就是将文坛最新发表出版的优秀文学作品翻译成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推介给各民族读者和作家,在那次接触到了陈人杰的诗歌,也对这个作者留下了印象。回西藏不久,在一个现在已记不清楚的场合认识了,自然有一份不比常人的情分。人杰那时候还在援藏期间,不久之后给我送来一本设计别致精美的诗集《回家》,读过之后,感觉情怀、文字都是上乘的,给人带来感动。尤其是诗集中关注底层生活的部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也是他诗歌的底色。

这些年来,人杰勤奋耕耘,出版了《西藏书》,得到好评,入围鲁奖,现在又拿出了这一部《山海间》。其间,从援藏变成调藏,从业余诗人到专业从事文艺工作,身份有极大转变。没有变化的,是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诗歌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原初也是最高级的部分。从《回家》到《西藏书》再到《山海间》,人杰的诗歌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的精神和深沉的情怀,尤其是从援藏到调藏之后,诗人完成了从“到这里”到“在这里”的嬗变,诗歌的格调也变得格外沉稳,就像山间奔流的溪流变成了绵延的群山,这是诗人情感上的一种变化,没有变化的,是诗人关注底层,关注柴米油盐、人间烟火的特点。

《山海间》集中了詩人这些年创作的诗歌新作,在这部诗集中,因为身份的变化,诗人以一种主人公的姿态,纵情歌唱西藏高原这个“故乡之上还有故乡”的地方,他的足迹遍布西藏山山水水,笔触深入“世界屋脊的瓦片下”的最细微之处,用语言编织意象的花环,献给他所钟情的自然和人物。在这里,我想提一提《冻红的石头》这首诗:“高原并不寂寞/世界上,不存在真正荒凉的地方/孤独,只是人感到孤独/一天夜里,我看见星星闪烁的高处/雪峰在聚会/又有一次,我从那曲回来/看见旷野里的石头冻得通红/像孩童的脸。而另一些石头黑得像铁/像老去的父亲/他们散落在高原上,安然在/地老天荒的沉默中/从不需要人类那样的语言”。如果没有长久高原行走的经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受,是不可能写出“雪峰在星星之上聚会”、“黄昏的石头冻得通红”以及“黑铁的石头像老去的父亲”这样独具特点的诗句的,诗人的这类行走的诗歌,意象奇崛,感受独到,是诗歌领域的“这一个”,是有鲜明个人特点的高原诗歌。因为有许多朋友会对此有深入分析,我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基于一些共同的经历,我今天就人杰的两首关于驻村长诗,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两首诗歌分别冠名《山海间》和《光的谱系》,以诗行记录了藏东昌都的一个小山村的生活日常、驻村扶贫和易地搬迁,是驻村工作的诗歌记忆。

“万物皆有所托,世代的跫音于山海间,此起彼伏”。在诗集卷二的题记中诗人这样写到。这是诗人的一种胸怀,也可以说是一种寄托。诗人从东海之滨来到世界第三极,时空的跨越使他一方面欣喜地领略着不一样的风景,另一方面也时刻感受着远方的召唤,“何曾想过,从钱塘江/到怒江源/川藏线串来潮声的恍惚”“是母系的秘密牵引我这朵东海浪花/是浪花与雪花的感应/蕴含着天地的循环、香息/把辛苦化作乳汁的甜蜜”“直至一头牦牛喊我的乳名/乡风乡俗里/怒江翻译那曲雪浪”“一个人的生命线到底有多长/从杭州到西藏/乃至根本无法预知的村落/从碧海到雪域、浪花到雪花/后现代到文明倩影/呼风唤雨到藏地风情/于高冷、孤绝、自省中/一次次拓宽内心的精神疆域”“当洁白的哈达,为我盘托酥油奶茶/沉甸甸的嘱托里/我是客,又是汉藏之和”。这样的诗句,既流露着来自内地的某种优越,又有一种天降大任的襟怀,诗人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中,记录了从那曲高原到藏东峡谷的行程,使他的诗句里自然有一种豪迈和内省的交织,充满丰沛的感情。

诗人在长诗中描述了自己这样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详尽地记录了小山村的艰苦日常,“而生活的另一面/充电器在一旁发呆,冷视着/天空的插座接通闪电/千里之外的故事情节在虚拟地迂回/蜡烛照明了旧棉袄/荷尔蒙从功能抽走/在失眠中蚕食着夜的残渣/幻觉和你共剪西窗”,这样的诗句只有在那个没电、静谧的山村夜晚才能够从一个远离家庭、忍受高海拔和寂寞的诗人心里流出来,而“凿冰取水,借灶做饭/牛羊肉冷藏在山洞/巴掌大的猪肉吃半年/门从窗户进出/分家,分出了撕裂、疼痛/孩子辍学,树叶嚼泡泡糖/人生的第一堂课程/学会了用白石灰抹伤口/牧歌嘹亮,通讯基本靠喊/冠心病,痛风/自由地支配着生前死后”,这样的描写,是每一个在西藏农村参加过扶贫工作的人都心领神会的。

大家知道,西藏地广人稀,高海拔,高山深谷,边远封闭,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频发……这些脱贫攻坚中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西藏举全区之力,超常规发力,五级书记抓,因地制宜,精准识别,产业支撑,政策激励,就业优先,援藏助力,社保兜底,异地搬迁,一项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一批批脱贫队伍奔赴一线。西藏实现全面脱贫,为2020年我国能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做出了贡献,正如战斗在一线的脱贫干部所说的那样: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西藏这样贫困程度既广且深的地方,实现全面脱贫是不可想象的!

2011年10月,在全国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西藏创新模式,展开了覆盖全区的“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具体说,全区当时的5451个行政村、居委会,都要派驻由自治区、地(市)、县、乡四级分别组成的驻村(居)工作队,每个工作队4人,与最基层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每个单位安排驻村队员定期轮换。应该说,全国后来的驻村工作队的模式,都是以西藏的驻村工作为蓝本的。

2012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革命老区考察扶贫,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拉开了脱贫攻坚的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作为一名在脱贫攻坚战线工作过的写作人,除了幸运,还有责任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所见所闻。

2015年开始,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各省区市也都纷纷派出驻村工作队。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的部署。西藏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脱贫任务重的地区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十分繁重。

2019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报道,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已于12月23日发出公告,宣布西藏最后19个县(区)达到摘帽标准。至此,西藏62.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5.4%下降到零,西藏,真正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成为全国脱贫攻坚走在前列的地区。

西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炫耀自己入藏历险的,有抖落在西藏各种奇遇的,更有甚者,编造一些荒唐的故事和离奇的身世,以博取眼球,殊不知,在西藏脱贫攻坚一线奋斗着的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面对沧海桑田的时代巨变和“一日长于百年”不是魔幻胜似魔幻的生活日常,他们没有大惊小怪,没有招摇过市,而是兢兢业业,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的经历和人生,何止雄奇,何止伟大。

正如人杰的诗歌所说:“月亮搬进了新居/能源提升大地的雨水/电视塔、水塔追逐国家的云烟/随处可见,雪域愚公/在蔚蓝湖绿间/用安全帽和青稞饼面/将苹果扣在啤酒杯上/苦乐的滋味与苍蝇、蚂蚁分享”“我得到的比给予的更多/每一朵雪花都刻着你的名字/像闪亮的鳞游在幸福里”。诗歌用一个村庄的故事,反映了西藏脱贫攻坚中的点点滴滴,有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有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有驻村队员的加倍努力,更多的,是广大农牧民群众内生的动力和奋斗,虽然脱贫目前只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但由此而带来的观念转变,经济生活发展铺设下的大格局,都预示着西藏农村下一步的光明前景。

《光的谱系》是诗人专门为叶巴村的整体搬迁而作的,诗里写道:“平面和立体重新结构生活/从敞开的庭院到平地高楼/从泥土到钢筋水泥/我要重新研究潜藏在物象里的/性格地理学/一群世代蛰居的/单向度的人/如何梦幻般脱去贫困、封闭/成为城市新人?//当我追问——/瀑布从时代的叶脉纵身而下/以细小的反光将彩虹抓取/即使粉身碎骨也要重拾信念/借巉岩峻岭唱出清澈歌谣//我无法不感恩这涌泉的力量/并因为这爱/深知眼泪缘于雪水丰盈/回眸,回不到酥油灯深处/乡音乡愁掠过老屋的余影/新居,带来了新的潮汐/新的落叶扑向玻璃幕墙//生活并非一味地哭泣/或欢天喜地遍地青稞/或捉襟见肘于西巴沟的逼仄/嘴唇抿向未来/转身能否转型/民生的链条于市场中破题/冷曲河在汇率里汇入怒江/爱的水位被月色带向苍茫//什么时候石头也能游向彼岸/这需要良知、修炼/与梦想的翅膀/或者叫啄木鸟啄开河床/啄出满天星斗和满山黎明/让每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谱”。

整体易地搬迁,是一次艰苦而辉煌的行进,其中的酸甜苦辣、舍与不舍,如今像是淡入了新生活的新奇、迷茫、兴奋、困惑,但走过的每一步,依然深深刻印在来时的路上。

记得我还在驻村的时候,叶巴村整体搬迁开始全新的生活,是我们想也不敢想的重大举措。那时候,为了陪孩子读书,叶巴村有个别的家庭在县城租房居住,也有出门经商远在拉萨定居的,但这都是凤毛麟角,我那时候最希望解决的是叶巴村从尼巴村引水问题,可谓绞尽脑汁也束手无策,因时事和格局所限,不可能想到告别大山寻找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道路。

当然,许多老人家的故土难离,许多家庭的巨大住宅和坛坛罐罐,许多果园和上好的水浇地,以及面对去到一個陌生环境里的不安,易地搬迁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山海间》里这样写道:“人在哪儿,根即在哪里/移动的树/也能扎出冰川纪另一片星空/枯枝,为了明天的树林更加葱郁/纵使缄默如树皮/新鲜果实也要送到饥饿者手中/一层层脱发,如同吹向雪域的叶片/因为曾经有所依托/栖息着啾鸣和世代的巢窠”。

山海间的驻留,诗歌的记忆与吟唱,陈人杰用诗人的敏感和真诚,为我们留下了一份西藏脱贫攻坚的诗歌记录,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从贫穷走向富裕的诗的路线图。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

猜你喜欢
人杰驻村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Optimized quantum singular value thresholding algorithm based on a hybrid quantum computer
驻村博士
陈人杰的诗
泰国建筑设计专辑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神奇瑰丽的西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点位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