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晶 晶
(漯河市中医院 漯河 462000)
高血压为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病,在病理学机制上,高血糖与高血压互为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的异常升高为增加患者血液粘稠度及不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原因[1]。因此,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血糖管理成为疾病防治护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糖风险预警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C组和C+Y组各8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组和C+Y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
1.2.1C组
C组8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血压监测、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交代、并发症预防、用药指导等。
1.2.2C+Y组
C+Y组80例患者在C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血糖风险预警管理,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风险预警分级。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统计空腹血糖(FBG)指标值,并进行早期风险预警分级:低风险级别:FBG≤6.1mmol/L;中风险级别:6.1mmol/L 1.3.1血液流变学指标 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M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AI)[4]。 1.3.2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分别予以两组患者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统计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前,C组和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MP、HCT、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C+Y组患者MP、HCT、AI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组和C+Y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随访期间,C+Y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6.67%,低于C组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C组和C+Y组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n(%)] 国内外有研究指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比例增加,且随着血糖的升高而进一步增加,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需加强血糖的管理,防止血糖升高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液粘稠度,进而诱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5~6]。本研究中,C组、C+Y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护理,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干预中在监测患者空腹血糖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患者风险级别实施针对性的血糖管理护理方案,促进血糖指标得到个性化控制干预。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C+Y组患者MP、HCT、AI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期间,C+Y组共6.67%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低于C组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通过予以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糖风险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标学,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2.2 两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