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英
(广州商学院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1363)
引导专业的发展方向,鼓励各高校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水平,2018年教育部下文《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标》指出旅游管理类专业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特点,是培养旅游行业所需应用型人才。《国标》中突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服务产业需求和持续改进,并强调“标准为先,实用为要”。此目标为打造中国旅游教育共同体奠定了基础,但由于涵盖内容过于宽泛,要求层次过于全面,对于一般院校的教学指导受到了很大局限。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思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根本目。这种教育理念不仅重视工作岗位所需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还包括了岗位所具有的职业能力,如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根据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市场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来设计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并制定合理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地方性民办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酒店行业市场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技术的使用,智慧酒店、无人酒店已成为未来酒店业的发展态势。同时,95后、00后消费者成为未来酒店消费的主力,网络时代下酒店行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为迎合市场上技术进步、消费趋势变化,适合不同消费需求,各种特色酒店、精品酒店、主题酒店纷纷进入酒店市场,且进行智慧化建设。[1]酒店行业发展变化,所提供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亦发生变化,对酒店从业者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
2.酒店企业需求分析
数字化时代与大众旅游时代,酒店行业竞争加剧,市场进一步细分。根据市场定位与目标顾客需求,酒店企业会及时完善、创新酒店产品,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酒店企业不仅需要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一线员工,更需要一批具有活力、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具有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能够进行人机交互,具有一定数据分析能力,较强的产品重塑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2]
3.从业结构的变化
从目前的市场对酒店人才的需求来看,酒店个性化服务,智慧化管理,大数据分析所在比重越来越高,酒店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基层服务人员,相对而言,中高级高素质酒店管理人员需求更大,也是各大酒店争夺的对象。
第一,未能凸显培养特色,与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民办院校在设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系统时,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尚未树立培养特色,则在课程设置上与同类院校较为雷同,未能根据本校的教学定位设置相应课程,未能反映当地市场对人才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类似,专业特色不明显,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3]
第二,注重实践教学,但又忽视交叉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弱。民办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民办院校注重建设校内、校外各类实训室、实践基地以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技能培训与酒店实际需求脱节,技能培训较为片面;在企业实习、实训中,学生多在一线岗位技能培训,未能进行跨岗位的交叉培训或培训内容单一,不利于学生的职业长期发展。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具备良好的社会道德与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服务意识,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掌握酒店运营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具有较高外语(英语为主)能力,能够在酒店、度假村、民俗等住宿业从事管理运营、服务营销、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地方民办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办学定位,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确定专业特色,明确培养目标,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生能力培养与资格证书和学分联系起来,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CBE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基础与核心的教育理念。根据CBE教育理念,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酒店管理、酒店营销、酒店服务等相关方面的基本理论,接受酒店管理方法与岗位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酒店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分别体现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上。
表1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酒店行业发展人才需求与就业胜任力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打破传统本科酒店专业理论课程占主流现象,进行课程色痕迹和考试模式改革。为此,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明确培养目标,清晰胜任力的核心能力要求,提炼出具体可以衡量的能力指标,并将指标作为课程结束时绩效标准,以反对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
1.设置课程模块
根据培养目标与职业核心能力、具体能力指标,对接当地酒店行业发展现状,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以实践性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特色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第二课堂”,突出专业特色,实现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面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表2 课程体系模块
2.课程模块的使用
根据课程模块的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并对课程体系中涉及的课程日渐完善。基础理论课程将安排在大一、大二的四个学期完成,让学生掌握基本人文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为后期专业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专业特色课程安排在大二、大三上学期四个学期,根据学校定位与市场需求设置相应课程,以凸显本校专业特色,做到实用有效,避免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专业拓展课,主要针对专业需求、专业特色、学生个性化需求,设置相关课程,达到培养人才的全面与个性化相配;专业实践课程,每学期安排一次的专业校外实习,包括专业认知、专业体验、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及社会实践的内容,让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不断与行业接触,了解酒店企业,从而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最后,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其他学习途径,形式多样,如各类讲座、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在线学习等,在大学四年学习中,不间断穿插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以上模块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调整适当变化,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为学生毕业胜任力具备各种能力。
地方民办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为主,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明确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根据行业人才能力要求,引入CBE的教学理念,反向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设计中,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模块进行教学思路设计与课程框架构建。课程体系内容可以从基础理论课、专业特色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第二课堂五个课程模块进行,最终达到优化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设计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