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寿艳(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财经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富农政策,在粮食总产量、龙头企业数量、农民合作社数量、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优质农产品产业园区数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发展与突破。而义堂镇作为兰山区首个突破10亿元财税收入大关的镇,也是对农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致力于发展特色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产业,提升智慧农业水平,带动农业向现代化迈进。其中仅2020年初开始建设的义堂镇尚农智慧农业项目就占地160余亩,总投资800余万元,并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国基质技术研究队等科研院校和单位合作,形成了技术成套、生产规范、质量标准化的在技术体系。而在义堂镇大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的作用不容小觑。
农业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与完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必要推动农业经济良好、稳定发展的必要推力。而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完善。首先,农产品生产能够在农业信息化助力下更加贴合市场发展需求。农产品的生产要想保障经济效益,除了要保障产量与质量之外,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进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能够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决策优化,进而引导农产品合理生产,从根本上规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防止农产品积压等问题出现[1]。其次,农业信息化能够助力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以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作为必要支撑。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业能够与上下游行业之间构成更为紧密的联系,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逐步健全与完善。
农业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地方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农产品生产质量、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物流渠道等因素。这导致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能科学处理和应对,必然难以保障农业发展的稳定性与有效性。而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应用,则能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协调,进而推动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效预防各种风险、威胁等。尤其要以市场需求、农产品以及经济的内在关系优化为关键,对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协调,更加全面化、综合化地加强农业经济管理。
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农业生产技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积极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完善配套的设施设备,加大资金投入。例如,配备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才能为农业产业的创新、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而农业信息化能够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体系进行连接,促进农业信息的共享,深化地区间的技术交流与活动,这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有着积极意义。与此同时,智慧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对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信息化应用而言,做好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工作十分有必要,这是保障信息化优势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基础。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地方信息化基础情况、农村经济情况等,针对当地实际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而加强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制定合理规划,投入足够资金,从最基础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做起,支持乡镇信息化农业系统建设,打造农业信息化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建设信息示范基地,让广大农民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的积极作用,进而更好地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2]。落实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农业部门、基层宣传推广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加强软件层面的建设,结合广大农民的文化素养等构建更加人性化、简约化的交互系统,更好地支持农业信息化发展。
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只有全面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方能保障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地方政府需要积极落实相应的项目建设,建设专门的现代农民教育学校,开设系统性、层次性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安排专业教师,优化教育培训方案,结合地方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优化方案,尽量在广大农民空闲时间较多的时候展开培训。同时政府还应当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支持,向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户提供优惠和补贴,有效吸引广大农民参与。同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加强信息示范基地建设,让广大农民充分理解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的优势,着重从经济效益和人工依赖两方面吸引农民参与,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支持[3]。而且农民信息化教育培训内容应当集中在较为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智能手机操作等方面,以引导农民通过互联网渠道了解农业相关信息、参与农产品交易等为主,尽量在短时间内促使农民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之中,进而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完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体系是发挥农业信息化优势并助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方式。构建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服务体系的主体建设,同时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程序和流程,将整个农业市场、国家农业发展趋势和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地方农业发展现状等进行深度结合,同时对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更具针对性地为不同地区的农业部门、企业、农民等提供合适的信息服务。在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时应当充分考虑农民需求,简化系统界面,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优化系统功能,同时安排专人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专业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引导、支持、规范和保障。从政策出台、项目建设、财政拨款、人才支持、技术支持、企业引导、农民培训、基础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政府优势,做好顶层设计,为农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从源头提供可靠支持。政府需要对农业经济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同时加强信息监管、整合、梳理,同时促进政府财政投入向农业信息化建设方向倾斜,进一步确保广大农民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优势,而通过相应的措施加强保障,确保该体系得以有效构建则显得十分有必要。首先需要从运行制度层面加强保障。规范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服务公开水平,加强信息审核,落实责任机制,积极进行网上报道和宣传,确保农业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大力拓展农业信息服务渠道和途径,推动信息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强各地农业部门网站建设,统一相应的信息服务标准和规范,丰富和优化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具有互动性的交流反馈系统,掌握农民实际需求,针对性地优化信息服务。其次需要从服务制度层面提供保障。制定完善的信息服务管理制度,要求各级部门严格落实,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明确管理责任,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及时针对其中的种种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从源头上保障农民接受新技术、新信息的可靠性。而且还应当完善农业技术人员的内部竞争机制,鼓励工作创新,充分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形成良性竞争,推动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是新时期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当对此高度重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制定与之匹配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并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支持政策,建设扶持项目,打造示范基地,落实宣传推广,加强人才建设,引进农业设施设备等措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创新、良好、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