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丹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富强、农民富裕离不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而推动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同样离不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勤耕作的付出。这些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各项惠农政策快速惠及了全国的农村,也包括边疆少数民族的村村寨寨,但同时也给职业农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如何正确借助国家惠农政策发力,进一步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以勐海县格朗和乡南糯山村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老百姓以刀耕火种为主,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生产力比较落后。国家发展振兴就是要真正促进农业现代的发展。随着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大幅度改善,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今天为止,老百姓主要保留了在当地经济收入比较可观的茶叶种植生产经营模式。在这样的农业生产转型过程中,茶农仅仅是相互间模仿别人做过的生产劳作方式,并没有受过针对茶叶种植和生产方面科学的技术指导或培训,所以就出现了砍伐掉具有几百年树龄的古茶树后替换种植台地茶的现象,最初对古茶树长远存在价值的无知评估造成了今天的稀有和价值的昂贵。由于历史原因,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在今天看来,这对老百姓在一定的茶叶生产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2]。通过深入农户分析了解,造成在茶叶种植和生产过程中由于没有科学指导存在以下问题:
1.1 在育苗过程中选种优育茶籽存在偏差,造成种植成长起来的茶叶品质不佳。
1.2 茶树的生长空间决定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在农业生产转型初期老百姓误认为茶苗栽种越多,茶叶产量就越大,造成种植间隔过密,茶树生长空间拥挤,影响同龄茶叶生长过程中应有的产量。
1.3 保护好茶地植被是保证茶叶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缺乏保护茶地植被的认知,造成过度开垦流失水分,影响茶树生长环境和后期的茶叶品质。
1.4 不懂根据实际需要购买茶叶加工设备,跟风采购制茶设备造成重复投资和闲置浪费。
1.5 对茶叶从采摘—摊凉—杀青—揉捻—晒干—保存等环节没有科学正确的生产到保管的方法,造成产出效益大幅度缩水。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新型职业农民就是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改革,加快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同时也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由于历史原因,当前西双版纳州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那么,该如何正确找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切入点?
2.1 通过走访了解,随着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相关政策的严格落实执行,农村适龄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比例已达90%以上,其中也包括一部分高中以上文化的青年待业在农村。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要重点培养这一批农村待业青年掌握科学农业生产技术,培养他们成为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2.2 受过教育在家的一半以上待业青年,他们有在城市打工或找工作的经历,但因自身条件不足等原因回到农村生活,又不精通对农业生产的了解和技术,过得高不成低不就的消极生活,这一批人很容易形成一股负能量,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要对此现象引起高度重视。
2.3 培训机构要走进基层走入村寨摸底培育对象,确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挖掘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负责任、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新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的致富带头人,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比如: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等,鼓励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村民摆脱贫困共同致富,做乐于助人的新型社会农业人才。
3.1 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给西双版纳州少数民族村寨带来了全新的面貌,但同时存在农村待业青年不能务实劳作,和严重的乡村歪风习俗问题等现状不容忽视。在西双版纳州农村,有大量的民风民俗跟风披上了现代金钱气息,有些有能力的家庭从小孩出生请客到满月请客、周岁请客、整10岁请客,小孩升学请客,老人过寿请客,上新房请客等相互攀比的不良现象严重,一些村民一年的生产收入差不多就用来随礼,生活不堪重负。
3.2 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因此,推荐选举真正有文化、有担当的新时代村级领导,培养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培训村寨有文化基础的待业青年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发扬文明新风,带动全村巩固摆脱贫困。
3.3 作为新农村工作者和培训机构,要宣传好国家政策法规,指导、扶助农村建设成为具有真正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新农村。
4.1 在自身努力与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时任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南盆中寨村委会南盆中寨村长、南盆中寨小耳朵猪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哈尼族新型职业农民代表人认三,通过参加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学到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先进理念,成立合作社助推产业大力发展,带动90户村民养殖小耳朵猪发展壮大走向了脱贫致富。
4.2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委会村民小组拉祜族村民胡东升,起初以小规模的种养殖为主,通过参加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学到了先进生产和管理理念,以农业合作社、乡村旅游、农户组合的发展模式,带动大安村民大力发展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多渠道增加收入共同脱贫致富,使村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4.3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勐养村委会曼行村民小组傣族村民玉坎,现任西双版纳州人大代表、勐海曼行绿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曼行村民小组妇女组长和“绿园超市”法人代表,多次参加西双版纳州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以学到的农业科学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助力推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合作社拥有正式工人36人。玉坎用她的勤劳、智慧与农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为村民勤力相助,帮助困难户摆脱贫困,2018年11月被西双版纳州人大评为“致富领路人”。
综上所述,乡村要振兴,必先发展农业农村,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农民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高度重视培养返乡人员和农村受过基础教育的待业青年,培育他们成为实用型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助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成长,改进农村不良乡风习俗和发扬乡村文明礼仪,为培养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和走向共同富裕而兢兢业业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