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娟
(西宁市林木种苗站,青海 西宁 810000)
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及种苗繁育面积6.34万亩,以当归、黄芪为主,另有少量唐古特大黄、暗紫贝母、秦艽以及其它道地药材,药材产量4.9万吨。林木种苗繁育面积5.7万亩,培育有常绿乔木、落叶乔木、花灌木等30余个品种。其中常绿乔木占总面积的71%,落叶乔木、花灌木占总面积的29%,年出圃苗木约1.8亿株,为林业工程的实施及城市美化建设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种苗保障。树莓种植面积5800亩,年产树莓果约600余吨[1-3]。
依托国有林场丰富的林地资源开展林下养殖。如大通县种牛场、湟中群加林场和湟源南山国营林场共计养殖有梅花鹿、白唇鹿、藏雪鸡等759头(只);全市有2家合作社养殖林麝,规模达到100余头;林下养殖土鸡约1万只。
近几年,全市新增中藏药材加工基地11处,主要以切片加工为主,年加工量约4000t。全市沙棘加工企业4家,年沙棘原料用量7198t,生产有沙棘果粉、原浆、果汁、籽油等产品,国际(内)市场较好。树莓加工企业2家,年鲜果用量200余吨,加工产品有树莓茶、树莓酒,树莓果汁、树莓果酱等。
全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新建成大通边麻沟花海、东至沟村森林康养基地、将军沟生态旅游基地 13处。依托森林景观资源建成林家乐80余家。全市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
虽然通过摸索试点使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林业产业基础差、发展不充分、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1)苗木培育缺乏规划和引导,群众盲目跟风种植,品种较为单一。云杉、油松种植面积大,规格同质化严重,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其不能满足我市绿化所需的观叶(果)树种、造型树种、大规格苗木的需求,供需不对口。
(2)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规模效益低。各区县有零散养殖的麝、鹿、藏雪鸡等野生动物,但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水平不高,死亡率较高,产业效益低。
(3)中药材产业仍属于起步阶段,优质种苗保障能力不足,收贮加工能力较弱,实际用于加工的药材约占总产量的10%左右,其余以原材料形式出售,整体效益不高。
(4)经济林规模小。树莓面积小,而田间管理用工量大、种植成本高,而后续加工产品市场销路窄,经济效益不高,规模扩展较难。沙棘林为天然林或退耕还林时栽植的林木,注重其生态效益,栽植密度大,雌雄株配置不合理,缺乏抚育管理,沙棘果产量低,资源利用率不高。
(5)产品交易市场不完善,销售渠道不畅,加工增值能力弱。全市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林产品加工、交易市场,没有相对畅通、稳定的流通渠道,林产品的销售大多是贩运户从各家各户和集市上零星收购,再卖给加工企业或销往异地,交易环节多,市场波动大。
西宁市海拔高,有效积温低,自然禀赋较差,没有经济林规模化栽植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历史,缺乏主导产业。从政府到行业主管部门对培育壮大林业产业的认识不够,信心不足,对本地优势资源的培植力度不大。“东部沙棘”的产业布局至今没有成型、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不足。缺乏顶层科学规划和组织领导,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不足[4-6]。
林草产业投资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目前我市林草产业资金投入主要依靠财政奖扶,社会资本投入较少。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不够,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示范基地、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投资不足,严重制约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
虽然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使用权赋予农民。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集体林都在公益林范围内,农民只有每亩不足10元的公益林补偿,发展林下经济受限多,直接从林地获益少。林地经营权流转不活跃,林下经济发展缓慢。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和经营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开发利用滞后。
科技基础研究滞后,缺少对适宜开发利用的本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品种及经济林产业品种的研究,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育利用技术,本土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林业生产需求脱节,在林产品加工方面,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的应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低。
(1)一是加快推进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解决商贸信息与产业发展不对等的问题,补齐产业链条不完善的短板。打造青海林产品的集散地,方便林农交易,活跃林产品市场。同时建立人才和技术交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托森林景观资源积极推进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打造几处服务功能完备的旅游景区。
(2)二是抓好中藏药材种植育苗基地建设,力争全市中藏药材种植稳定在5万亩以上,扩大有机药材与道地药材种植规模。加大药材育苗基地建设规模,提升种苗保障供应能力。鼓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加大沙棘经济林改造和采摘利用。西宁近郊发展各类观赏花卉、鲜切花和宿根花卉种植,鼓励群众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林药种植、林下养殖等推进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7-9]。
(3)三是加强仓储和加工水平建设,逐步促进从鲜药、鲜果批发向仓储和精深加工领域转变,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产值。支持中藏药材加工企业,提升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中藏药材仓储、加工能力,以便错时销售,增加效益。引进中医药企业,利用本地产当归、黄芪等药材开发系列深加工产品,提高产业效益。
提高对林业产业的重视程度。从市级层面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级政府成立产业办公室,出台发展林业产业的指导意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
各级财政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金融扶持机制,建立市级财政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搭建林业信贷担保平台,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其在促进产业发展,打造青海林业产品品牌,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大科技领域资金投入,遵照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中藏药材、特色林业种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能、田间管理水平及药材粗加工技能,增加产业综合效益[10]。
综上所述,当前西宁市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梳理了林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壮大林业产业的思路,旨在为林业生态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借鉴[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