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利用农机化技术不断创新合作社新业态

2021-12-23 12:41通讯员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1年7期
关键词:志海诸城市耕种

通讯员

□ 徐春光

王志海是诸城市一家合作社的理事长,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他越发感到,种地凭老经验不行了,必须靠技术和精细管理。

一大早,诸城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的王宗国来到合作社,“规模化的耕种管有解决方案了,利用大数据分层施肥。”他打开手机介绍到,这是利用大数据测量的位点,土壤氮磷钾元素含量、温度湿度分析,耕种管解决方案一目了然。

如今的王志海也打磨成一位“土专家”了。他解释,肥料不能直接撒在土上,麦苗不同生长阶段根系深度不同,利用免耕深松分层施肥播种机,在播种时将缓释肥分三层撒在土壤里,有助于麦苗吸收到更多营养。

从2018年初开始,王志海就用上了自走式高地隙精准变量施药机。他介绍,这种新型施药机在北斗导航系统施药路线指引下,通过整合施药机压力、流量和行走速度等多项参数,不漏喷、不重喷,与传统施药机相比,节约至少两成,能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

“仅节药节肥每亩地就能省下了30元成本。”王志海深有体会地说。

再看节水。过去,诸城地区小麦亩产要上1000斤至少要灌四五次水。王志海说:“节水灌溉是不能忽视的环节,以前用机井大喷头漫灌,现在用喷灌设备换成了小喷枪,每年节水30%左右。”据了解,诸城市推进节水灌溉和节水品种集成技术,推广“一水千斤”小麦栽培模式,每亩节水可达52立方米左右。

用水减下来了,产量反而上去了。王志海算了一本账,升级灌溉技术后,可以把沟渠和田埂打掉,扩大了土地面积,每百亩能多出11亩地,按一季小麦一季玉米亩产各千斤估算,100亩地能多产出2万多元。

在农机化技术支撑下,王志海的合作社走在绿色农业发展的快车道上。从产前到产中,合作社耕种管越来越精细,水土保住了,地力上来了,化肥减施了,产量品质提升了。

“现在会种地不稀奇了,关键是怎样利用农机装备把地种好。”王志海深有感触地说,“农机职业技校人才是发展瓶颈,合作社打算招聘高校毕业生,添置‘陆空’智能化农机装备,逐步走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猜你喜欢
志海诸城市耕种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灌丛化草原识别技术研究
“特战队”工作法:当好疫情救治急先锋
室友
“谁来耕种”之问真的无解?——集约经营之后,榆阳农民如同“甩手掌柜”
时尚耕种——种植自己服装的人们
我的月球家园
诸城市恐龙博物馆
耕种者
中国梦,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