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社会革命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1-12-23 11:19舒雅婷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特色

舒雅婷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240)

在2018年1月5日举行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重要论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1]1。习近平总书记用伟大社会革命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90多年的实践斗争史,并以历史的眼光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与继续纳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历程中,既显示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伟大社会革命一脉相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又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为我们从更宽广的视域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伟大社会革命奠定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527中国共产党人作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其使命就是带领亿万劳动人民改变中国的现存状况,促使中国从原有的积贫积弱状况转变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近百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既体现了我们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广泛覆盖面,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开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10“站起来”是“强起来”与“富起来”的历史起点和开端,没有让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革命斗争,就没有在“站起来”基础之上的“富起来”和“强起来”。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让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开端。

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在中国人民探索外御列强、内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阶层都先后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和主张,开展着一个个救亡图存运动。但这些运动以失败告终的命运标志着这些方案只是改变旧中国之表面,而不改变旧中国之根本,因此改变不了旧中国的苦难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坚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道路上,经历过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犯过右倾错误,革命道路异常曲折艰辛。在土地革命时期,党总结经验教训,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点亮了伟大社会革命的星星之火,并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手段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广大的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中坚力量。在此阶段,社会革命呈现着政治革命的主要特征,并且在政治革命过程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随之发生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以此为起点,以全新的形式向新阶段持续发展,朝“强起来”与“富起来”目标奋勇前进。

2.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向前的曲折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没有停止“反对并改变中国现存的事物”的步伐,在执政环境下继续完成社会革命的任务,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具体表现为:在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基础的同时,继续带领人民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实现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在政治经济领域以和平的方式继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深入发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在过渡阶段,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新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使新生的政权逐步掌握了国家经济的命脉,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伟大社会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进行社会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这就表明了社会革命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革命内容不断扩充与丰富。但年轻的党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三大改造”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力发展关系处理不当,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曲折。不过,在曲折中我们党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逐渐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最终纠正党内“左”的错误,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革命路线,回到正确的社会革命道路上。

3.改革开放引领社会革命走向新的历史征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场新的革命历程即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社会革命。改革开放的核心要义便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自觉地改变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体制和机制的障碍,从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似的是,改革开放不仅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且深刻地变革了我国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在一以贯之的过程中呈现着阶段性的特征,社会革命在改革开放中循序渐进地延伸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邓小平做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重要论断,他指出:“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4],并且“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5]将改革开放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在“革命”的层面上,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整体性历史运动。

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多年,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涵盖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的改革,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一直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开放伟大历程正是围绕着不断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所展开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并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创建更加成熟和完善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改革开放的社会革命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传承着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血脉,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面临新的历史任务上的再出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没有结束,而是仍然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深入推进。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伟大社会革命的新境界

1.伟大社会革命孕育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原则和作风品格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进行社会实践,既是在客观世界进行改天换地、脱胎换骨的社会革命征程,也是在主观世界不断淬炼革命初心、升华革命精神、强化自我革命品格的社会革命历程,主观世界的塑造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的内在推动力,因此我们正在开创的新时代才能从伟大社会革命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就革命初心看,中国共产党人面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中华民族的落后挨打局面,立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无论前进过程中遭遇多少怀疑否定,无论实践过程中有多少曲折失误,我们党都始终保持着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精神状态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姿态,正是这样的精神状态和斗争姿态,确保我们党能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背景下实现中国之治的宝贵局面,也成为我们党开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力量。

就革命精神来看,中国共产党人有别于历史上那些依靠头脑想象、理论批判和实践改良的空想共产主义者,而是全身心致力于改变中国现存状况、追求“现实的运动”的实践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2]539为了“消灭”中国的“现存状况”,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现实的运动”,使得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坚定理想、艰苦奋斗、忠诚为民等革命精神,则是我们党克服艰难险阻、引领新时代实现伟大胜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就自我革命品格来看,判断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便是这个政党能否通过自我革新来实现自我提高。“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1]1与世界上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绝不算是少的,但其之所以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成为当今世界上取得巨大成就的第一大党,重要原因便是中国共产党一向善于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学习、从自己的风险挑战中锻炼、从自己的矛盾阻力中成长,敢于与一切不良作风作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6]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伟大社会革命为基础开拓新境界

革命之为革命,最根本的就是变革事物的状态及其命运,使之从旧的、不成熟的、不完善的状态和层次向着新的、相对成熟的、相对完善的状态和层次发生深刻转变,这就是革命的本真涵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502。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抑或改革开放,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着同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会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改变”中国和世界,因此新时代不仅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而且是具有新的性质和内涵的伟大社会革命。比如,新时代要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改变”,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核心内容与新坐标。新时代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主张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以及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彰显出全球视野与人类关怀。新时代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的战略坐标,体现了在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征程中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时代要从解决旧的主要矛盾转变为解决新的主要矛盾,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需要蕴含着更加丰富全面的内容、更具潜力的发展空间,从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转变为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在新的社会革命道路上以更全面更协调的发展满足人民更高层次的需要。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党的建设学说,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境界,体现了新的伟大革命过程中对党的建设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眼于社会发展各领域问题的系统性、协同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着重解决社会发展各领域中涉及的核心问题,“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立足于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在各个领域内党和国家需要解决的新问题,这不仅契合了社会革命的内在需要,而且使伟大社会革命的领域更具复杂性多元性,挑战更具多样性严峻性,任务更具综合性和现代性。

三、伟大社会革命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动力

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革命的视域中来把握,显示出了新时代社会革命的继承与发展性,对于在新时代继续勇于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以更加科学的方法论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3]16而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这个历史阶段中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1]1这一重大论断,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大社会革命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考察。从历史视角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在时间维度的发展,而并不是终结;从空间视角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过程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清、把得准。”[1]1在这一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回看、比较、眺望”中把握历史、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新时代又是伟大社会革命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社会革命的新的主题,将在整体的历史运动过程中持续发展下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以辩证的思维把握伟大社会革命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伟大社会革命一以贯之的成果和延续,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历史基础,从而为我们正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2.为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注入不竭动力

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清晰阐明了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自我革命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没有伟大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就失去重要的动力。历史和实践表明,作为中国伟大社会革命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根据在自身所处不同阶段的任务,认真处理好“两个革命”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和光荣传统,不仅关乎到社会革命的成败,还关乎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将自我革命与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统一起来的思想,就是要求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作为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保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以实现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为奋斗目标,一切偏离这个目标的思想和路线都会被革除,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内在品质。在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和建设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在党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是保持党先进性、纯洁性,加强党执政合法性的必然前提和要求。同时,我们党也正是在社会革命的进程中,通过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并逐步成长为能力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也意味着在新时代,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必然需要我们党继续以坚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也通过社会全方位破旧立新的改革,为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注入不竭动力。

3.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广泛的社会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展开伟大社会革命的征程中,人民是社会革命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广泛支持与参与,社会革命只能沦为空谈。从长远看,社会革命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目标就像一根线串联起社会革命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将历史的延续性与非延续性在历史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公开宣布党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7]在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一切发展为了人民的基本价值取向,确保整个社会发展的航向始终朝着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目标迈进,在社会革命实践中赢得人民的支持,汇聚了广大群众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巩固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动协调发展和

共享发展,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21在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的新时代,我们党不忘初心,继续发挥社会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无私奉献、忠诚为民的革命精神,对于激发人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的出行革命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